以延安为名的江淮董事长左延安先生选择在延安这个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地宣布江淮汽车的非常重要的战略转型,寓意在必然之中……
·左延安的延安行:江淮处在非常重要的战略转型期
·江淮的首款轿车将是2.0排量中级车
·江淮与现代的合作2007年结束
·自主品牌的政府采购 细则还未出台
左延安
主持人:今天瑞鹰重走长征路来到延安,延安是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左总,您此次的延安行,对江淮这些年的自主发展道路有何感想?
左延安:这次这个活动要说寓意在必然之中。江淮这么多年的发展,走的也是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从小到大,现在还算不上大,这么多年持续发展,走到今天也是凭着一个信念在艰苦奋斗,这些东西和万里长征的理念是一脉相承,我们在传达,在光大长征精神,光大红军精神。正好这次公安部组织这样一次活动,同时纪念红军长征 70周年,这个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江淮正好也是处在非常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也就是从传统的商用车制造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或者说通过十一五的发展,希望能够成为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厂,一方面做商用车,一方面做乘用车。
目前我们国内的乘用车技术发展的道路或者说模式有三种,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很准确。
一个是合资企业,把国外的品牌、技术直接拿过来用,国际间的合作,这也是正常的。第二种就是我们很多自主品牌走的路子,自学成才,整合各种资源,自学成才。江淮可能是另外第三种路子,也就是日韩企业走过的一条路子,就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全文]
主持人:今天江淮通过重走长征路来发布我们进入乘用车领域的第一个车型,您刚才也说了,这标志着江淮正在经历从一个商用车企业到包括轿车在内的乘用车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那么我就有一个问题:江淮在准备进入轿车乘用车领域时,为什么不首先选择一个国家政策鼓励的经济型轿车,而是选择瑞鹰这款 RV车型?在现今油价比较高的市场环境下,这是怎么考虑的?
左延安:这个应该说和我们江淮一直是从 MPV车型切入有关系的。我们现在的瑞鹰使用的是和瑞风MPV一样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有20万台的能力。共用发动机,共用平台,从这个出发点决定了我们的首款乘用车将是2.0排量的RV车型。
包括后面我们即将推出的系列轿车,可能都要考虑这些因素。(也就是说, 首款轿车也将是与瑞风通用发动机的 2.0排量中级轿车)。
第三幕:与奇瑞的合并:媒体比政府更关注
主持人:还是想问问现在对江淮来说特别敏感的问题,您怎么评价关于近来有媒体报道的江淮和奇瑞可能合并的问题,简单说两句吧。
左延安:(江淮)和奇瑞的事情,确实是媒体比政府更关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实际上,现在看来,一直是媒体在(单方面地)做这个事情,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从媒体上得到的,而且,政府也是从媒体得到的信息。政府来问我们的时候说:“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你们发布的吗?”我们也在问政府。(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
很有意思。我觉得很有意思。
其实,现在政府已经是非常地开明,尊重或者遵循市场规律。今后市场让这两个企业怎么样发展,(政府)是尊重这样的规律的。
主持人:那么,现在从市场的资源和效率搭配来看,有这样的需求吗?
左延安:现在我也得尊重市场,如果市场出现了一种强大的势能吸引我们要这么做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那么做。
主持人:这件事似乎被一些媒体说了好几年,而且还说的好象有一些一波三折的变化,一开始说是重组,后面是合并,但是, 如果是合并的概念的话,就将包括两个企业地位的变化,是否是这些因素最终把这个事情搁置下来?
左延安:并不象某些媒体想象的那样。其实没有更多复杂的背景或者因素,这件事情非常简单。从目前来看,这两个企业似乎都没有(合并或者重组)的市场需求。
第四幕:江淮与现代的合作2007年结束
主持人:瑞风今年的销售好象不象过去那么凶猛。这是否是因为瑞鹰的上市对它有一点影响?
左延安:瑞风今年能卖到 3万5千台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了。这个产品应该说,我们也有一些地方没有做好,比如没有及时地投放市场,在市场运作的应对策略上和产品的改进上,应该说也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但是我总觉得像这样的产品在这个领域内的竞争,能做到这个水平也是不容易了。当然我觉得瑞风这个车更大的潜力还在后面, 2007年以后,我们和韩国现代的技术合作告一段落了,之后,我们自己开发的第二代车型就可以把第一代车的市场定位定得更准确一些,那个时候将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情况又会不一样。(因为现在和韩国现代有技术合作协议,瑞风还不能卖到国外市场。)
第五幕:自主品牌面临的最大威胁:合资品牌成本正在大幅下降
主持人: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是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共存的局面,自主品牌一方面有市场份额逐步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威胁,您认为从目前和未来几年从整体汽车市场全局来看,自主品牌在与合资品牌角力中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左延安:对自主品牌最大的威胁是: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制造成本正在逐步降低,这样使得自主品牌过去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大众,大家已经看到,今年来它的市场表现有了很大的变化。实际上,大众已经意识到自己过去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偏高的问题,已经采取了措施在国内使用最低成本的零部件供应商。
从整体来看, 未来几年,合资汽车品牌的发展趋势是从高到低,从高成本向低成本过渡,从单一的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曼延,从大排量向小排量;而自主品牌的发展趋势将是从低到高,从低端车型向高端车型发展。
所以,从这个竞争发展格局来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果再从低端细分产品切入轿车市场的成功机会将会越来越少。
第六幕:怎样的资源整合才是创新?——刀郎成功的启示
主持人:我很喜欢您的这个概念:未来汽车业的竞争就是资源整合的竞争。无论对合资企业、中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这样。那么在您看来,未来怎样的资源整合才算是创新呢?
左延安;因为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和通用化,所以,对汽车企业来说,对市场的感觉成为最重要的。创新的重点也将在这个方面。
主持人:什么是对市场的感觉?
左延安:首先是要按照怎样的市场需求来整合资源,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消费者需要和喜欢的产品,以此为依据才能来整合资源。
所以对市场的感觉是考验中国汽车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首要因素。
说到这个,我经常在想也经常在和我们公司的同事们讲一个现象:就是刀郎成功的启示。在我看来,刀郎的歌就是资源整合的最好表现。他唱的都是老歌,就是都翻唱的是别人的老歌。可是他却是这些老歌的听众放大了 2倍。也就是象我这样的老人喜欢听,年轻的一代人也很喜欢听。所以他使这些老歌的听众放大了2倍。
仔细研究他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对一些大家都熟悉喜爱的旧元素和时代的新元素进行新的整合,演绎,竟组合出一个老少皆宜的产品。
左延安: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采购对中资品牌的关注越来越高,现在不好说有什么具体的政策,市场经济特别是充分的市场经济应该是公平竞争。但是现在举国上下一致关注自主品牌的成长,正是我们一贯讲的一些想法,就是自主品牌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能够成长的话,三大要素,一个要素就是企业自身要争气,要拿出象样的产品,要真正体现出有产品力、营销力和品牌力。第二,政府,汽车这样一个大厂,在国际性当中,是企业和政府联手参与竞争,日本也好、韩国也好,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政府参与自主品牌的建设应该是情理之中,应该是一个国家经济自立的必然选择。第三个要取得全社会的支持,很多国家非常典型,韩国老百姓对自主品牌,对民族品牌的热情,这种狂热不可想象,你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以想到。大家都很羡慕韩国汽车为什么后来居上,有三个要素,并不是一个要素。我97年到韩国去,他们说韩国人小孩子开始见到日本车,手里钥匙、小刀子从车头划到尾,用户不敢买日本车,就这样的社会氛围,自主品牌很难不发展。政府起表率主导作用是理所应当的,大家应该理解,我希望有更切实的措施,现在已经关注到切实措施……[全文]
以延安为名的江淮董事长左延安先生选择在延安这个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地宣布江淮汽车的非常重要的战略转型,寓意在必然之中。
在“合并”谣言中的左延安尽管极力回避关于与奇瑞的合并话题,但是,他却以此次瑞鹰的重走长征路说明了更多。
瑞鹰是江淮的第一款战略转型车,它代表着江淮已经从传统的商用车企业向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厂(既有商用车,又有乘用车)转型。
在瑞鹰之后,基于江淮 2. 0 发动机配套平台上的首款轿车也即将诞生。一个产品体系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的综合性汽车制造厂呼之欲出……[全文]
2005年9月28日,中国汽车界的首档网络名人访谈栏目《映璇车访间》初次与广大网友见面, 回顾1年来整个制作团队的披星戴月,至今已完成55期,60多位车界精英在这里和搜狐的千万网友共话了 汽车的精髓、汽车业的过去与未来、汽车生活的困惑。
扪心自问,这一年的辛劳还是值得庆幸:至少这个栏目为中国的汽车新闻报道交上了一份独特的答卷。
“人物是新闻的发动机”,这是我作为栏目的策划和制作人(之一)对这个栏目的定位给出的一句简单描述。呵…呵…这个提法绝对是原创哦!(不信,你去新闻教科书里查查……嘿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