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影像 |
历史-人物-事件归来总是一幕一幕 我们如此看待…… |
何毅(搜狐网副总编辑、奥运事业部副总经理)
|
第一幕:何毅:互联网媒体的两张牌:互联网传播、奥运营销 |
何毅(搜狐网副总编辑、奥运事业部副总经理):我介绍这些东西只想说明一点,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正是我们作为行业媒体或者作为专业媒体,作为行业坐在这里讨论的重要前提和原因。怎么办呢?我有不成熟的想法,从互联网媒体角度提出打好两张牌的概念,互联网传播这张牌一定要搞好,奥运营销这张牌要打好。
落实到汽车来说,我们也是在不断地进步,因为在国内互联网汽车媒体里,大家对搜狐汽车的品牌影响力和这几年的发展都是公认的。我不好说我们跟我们竞争伙伴之间的关系如何,但是我们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2008年在搜狐汽车频道基础上要打造购车频道,继续扩大我们的优势。购车频道主要瞄准人群就是潜在的汽车消费者。我们把用户最核心的应用集中起来, 向目标用户群呈现,从而打造购车频道,把购车几个环节,逛、选、买、使用这样的环节区分,把各种需求对应起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我们的名牌栏目都会在这里呈现出来。
奥运营销怎么跟汽车结合,这是粗浅的想法。这里不得不强调一下搜狐跟奥运的关系。在百年奥运史上搜狐是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与内容赞助商,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被纪入史册,会不断地重复描述,有一点必须在里面的,它是一届互联网奥运会……[全文] |
邢文军(中国汽车要闻总编辑)
|
第二幕:邢文军:媒体赢什么?广告应该只是第二位
|
邢文军(中国汽车要闻总编辑):第一点有点后悔,不应该上来和老总坐在一块,很简单,因为讲共赢这个主题,我们面对的是消费者,但是很遗憾中国汽车要闻出版了14年,我们对的是企业,而不是对的是消费者,请大家理解,我可能在这上面说的一些话可能文不对题。听了几位老总刚才谈的几点观点以后,我个人有一个想法,企业和媒体共赢这个题目是不是有点问题,企业要赢,要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给消费者,老总都谈到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媒体赢什么?赢广告?还是赢得消费者对你媒体的信任和消费者真实如实地了解每一个企业推出的产品和它的服务?我个人看这个命题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问题,这请大家更多探讨。
从我们做媒体的经验来讲或者经历来讲,我们有几个原则,第一,作为一个媒体,我们创刊的中国汽车要闻从95年创刊到现在,是没有任何广告的出版物,我靠谁生存?要靠读者,你要能把最准确的市场信息、产品信息提供给你的读者,读者让他花钱读你的东西,你就赢了。当然这是B2B出版物。我想对消费者也应该是这样。每一个企业你的报纸能不能让最广大的读者,你的订户最多,发行量最高,可信度最高,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而广告应该只是第二位的。这里几个命题,我认为考虑一下,值得深刻的思索一下,是不是把这个题目转向企业和消费者共赢,媒体先靠边站一站……[全文] |
陈聪(重庆晚报副总编辑陈聪) |
第三幕:陈聪:从对车的选择变成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
陈聪(重庆晚报副总编辑陈聪):谢谢,我是作为媒体人和汽车消费者,刚才听了以后,有几点感想,我想讲几个基本评判和提示。一个评判,汽车消费已经从最初级的我有车,转变到更高层面的:我需要有什么样的车。先变成有车族的人的需求上升到感性消费阶层,这和这次论坛的提升品牌、创造价值是紧密相关的。本质来讲,从对车的选择变成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我要的是什么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方式正是构成所谓生活文化的主体。我看媒体关系的时候,刚才邢先生提的问题提得很好,作为汽车产销企业和媒体的合作,是合作关系,是我选择在当即有最佳的表达方式的话语形式的人传达对当地主流价值的认同感。由于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所以卖汽车是卖生活主张,是基本的评判。从我们现在产销量这么大,下一步会进入第二个感性消费阶段。
第二,每个地区它的生活方式是有差异的,生活文化的地域差异,如果进军地域的话,应该重视这样的差异,比如讲就是同样出于西南的成都和重庆,对车的取向都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差异。和媒体的合作,首先要合作的是在当地符合当地主流价值取向,在公众中有话语权,和大家觉得很信任的,能够正确表达你主张的媒体进行合作。其次,现在的媒体汽车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在做品牌宣传的时候,在体现自己的品牌价值的时候出现偏差的问题,现在看到很多媒体和企业在做一些活动,因为我是消费者,我也在看……[全文] |
刘海涛(大河报副总编辑)
|
第四幕:刘海涛:汽车和媒体 品牌与品牌之间合作 |
刘海涛(大河报副总编辑):汽车企业和媒体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和谐的合作关系。汽车的竞争已经从成本竞争到了品牌竞争阶段,媒体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区域性的媒体也已经从低层次的新闻大战、发行战这种竞争上升到层次比较高的竞争阶段。
现在我们的办报理念调整了,到现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再用做批评报道,再去要挟企业或者其他的行业有关单位。要再这样的话,你的层次就低了,不可能发展到品牌的阶段。媒体的竞争也已经到了品牌竞争的阶段,所以为企业也好,为消费者也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提供这些服务。汽车行业包括到区域性的媒体,合作的关系来讲,应该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合作,这样互相之间提升品牌,创造更多的价值。最后说一句话,怎么首选品牌呢,就是首选主流媒体汽车联盟所说的媒体……[全文] |
陆春祥(杭州日报副总经理)
|
第五幕:陆春祥:艺术化的赚钱 不露痕迹的赚钱
|
陆春祥(杭州日报副总经理):刚才说媒体从业者,作为消费者角度谈几个事情。我们小区里,有一天报纸上登了社会新闻,这个社会新闻我们怎么处理的。小区里发生很搞笑的事情,我们小区还可以,第一年住进去的时候,大约车有四五百辆,第二年增长800多辆,第三年大概1200多辆,今年大概1600多辆车,这个车知道有一个话题,小区里停车就产生问题,有一天在上班的时候,有一个小事件,两辆车本来是顺道的,结果出来有两辆车在在小区里发生了顶牛,两辆车很有意思,一辆是奔驰,一辆是奥迪,这两辆车在保安的劝退下,都不肯让,五分钟司机都停下来,都在等,后来全部堵了,小区因为上班高峰,马上发生堵车高峰。最后小区保安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两个车主划拳,猜拳,谁输了谁倒车。最后一方输掉了就倒车倒过去。我们记者发现这个新闻很有趣。我为什么讲这个事情。最后报纸在处理这个稿子的时候,本来想某品牌的车省去,后来还是把一辆奔驰、一辆奥迪全部排出来。
第二个话题,我们有一个教育工作室有一个活动搞得非常火爆,针对初高中甚至小孩子的经典学堂,经常会出特刊,非常火爆。汽车工作室的同事就想了,经典学堂搞得这么火爆,我们通过各种名师给他们灌输,现在教育工作室和汽车工作室可以共赢,我们有这么优质的读者群,而且这些读者是具有潜质的,那些小学生、中学生在这个时候把汽车有关的东西加进去,我们这个设想跟有关的汽车厂商或者经销商谈了之后,他们非常感兴趣……[全文] |
谢奕(广州日报副总编辑) |
第六幕: 谢奕:最根本的是你的车对他本身的价值 |
陈聪(重庆晚报副总编辑陈聪):谢谢,我是作为媒体人和汽车消费者,刚才听了以后,有几点感想,我想讲几个基本评判和提示。一个评判,汽车消费已经从最初级的我有车,转变到更高层面的:我需要有什么样的车。先变成有车族的人的需求上升到感性消费阶层,这和这次论坛的提升品牌、创造价值是紧密相关的。本质来讲,从对车的选择变成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我要的是什么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方式正是构成所谓生活文化的主体。我看媒体关系的时候,刚才邢先生提的问题提得很好,作为汽车产销企业和媒体的合作,是合作关系,是我选择在当即有最佳的表达方式的话语形式的人传达对当地主流价值的认同感。由于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所以卖汽车是卖生活主张,是基本的评判。从我们现在产销量这么大,下一步会进入第二个感性消费阶段。
第二,每个地区它的生活方式是有差异的,生活文化的地域差异,如果进军地域的话,应该重视这样的差异,比如讲就是同样出于西南的成都和重庆,对车的取向都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差异。和媒体的合作,首先要合作的是在当地符合当地主流价值取向,在公众中有话语权,和大家觉得很信任的,能够正确表达你主张的媒体进行合作。其次,现在的媒体汽车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在做品牌宣传的时候,在体现自己的品牌价值的时候出现偏差的问题,现在看到很多媒体和企业在做一些活动,因为我是消费者,我也在看……[全文] |
张晓春(上海青年报执行副总经理)
|
第七幕:张晓春:我们(媒体)对厂商、媒体、经销商的三重标准 |
张晓春(上海青年报执行副总经理):对于汽车品牌,汽车厂商如何在奥运年做好奥运营销,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也做了一些策划,也和今天的主题有关系,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媒体如何助力企业。2008年因为是奥运年,我们在这块有特别的关注,在这里首先把青年报在媒体如何助力汽车产业大的话题下我们的思考和策划跟各位同行做一个分享。对汽车产业来说,包含厂商、消费者、经销商,所以我们在策划关于媒体这个产业的时候,提出了三种标准,比如说对于厂商的报道,这种报道包括对于品牌、对于产品、对于人物、对于事件,奥运年放在如何更好地报道品牌,推广他们的理念,对于这方面,我们的标准就是要报道有效,如何帮助汽车厂商在奥运年使他们的营销事件更加有效,这是青年报在这方面提出的标准。
针对消费者从媒体的产品形态来看,主要是在资讯方面,对资讯提出了一个标准,如何和奥运年结合,在这点上我们有一些想法。对经销商,我们提出一个标准,对经销商的服务要做到有价,如何使经销商的各种信息,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更加有价值,如何做到有效,如何做到有用,如何做到有价,这是青年报在2008年在奥运年针对奥运事件以及我们整个对汽车产业促销,我们的一些思考……[全文] |
龙博(潇湘晨报副社长、总经理)
|
第八幕:龙博:不需要混淆宣传和企业 广告就是广告
|
龙博(潇湘晨报副社长、总经理):点评谈不上,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四个关键词。第一个跟厂家之间,需要导体,但是不需要超导体。
说需要导体是厂家和媒体之间要建立一个有的沟通渠道,所谓不需要超导体我觉得因为厂家它的目的只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生存,第二个目的是发展。那么媒体目的也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因为公信力而生存,第二个是因为公信力所产生的价值而产生发展。媒体要赢什么?媒体当然要赢,无论是那种介质的渠道,它当然需要在公信力上同时更需要在经营方式上发展。建立在这个层面上,媒体和企业之间需要有效的导体,但是绝不需要超导体。所谓超导体就是混淆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拒绝超导体。我们不需要混淆企业的宣传和企业的广告,广告就是广告,宣传就是宣传,这是分开的。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或者说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快乐中国与影响湖南。这其实是在湖南的两个媒体的一个广告语,一个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超级女声,湖南卫视的媒体定位是快乐中国,它是做中国的市场。所以很难想象在湖南这个地方电视如此强大,平面媒体没有生存的可能,实际上近五年的发展证明我们的媒体定位于影响湖南,通过对市民的生存空间,对市民的生活方式乃至对市民的消费模式来进行影响的话,媒体就获得了价值,也获得了应该有的专业的彼此尊重……[全文] |
辛升(齐鲁晚报汽车部主任) |
第九幕:辛升:汽车企业软硬广告要有机结合 |
辛升(齐鲁晚报汽车部主任):对于我们媒体来说也是一个企业,媒体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它要干什么事也需要共赢,不赢谁也不想做这些事。媒体和企业能不能实现理想状态的合作关系?我觉得应该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定位准确。第二,软硬兼施。第三,活动跟进。
第一,定位准确。由于厂家和选择广告媒体的定位有关系,一个是参与宣传的广告定位,包括你小车的外形、油耗、先进的发动机等等。第二个就是你选择某个地区的最合适的媒体,这就是定位的问题。
第二,软硬兼施。所谓的软硬兼施,尤其是汽车企业在某一个地区做自己的产品宣传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软硬广告有机结合起来。对我们这20家媒体提一个要求,软文制作方面可以说厂家把自己的产品写得非常非常好,但是写得好不一定可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家媒体的汽车工作室要深入采访调查,拿出消费者和厂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