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周勇江:我们有一个定义,中国汽车产业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最典型的特征,我们的消费是多元化的,消费群体越来越细分。 但是和国外成熟企业相比,还缺乏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还缺乏对消费者经验的积累和对品牌体验的一种认知。在这样一个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就看我们自主品牌如何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尽快地把自己需要在挑战面前补的课赶紧补上。一方面加大对自主开发的力度,在产品上是驱动品牌最有效的方式。第二个,渠道的建设上也是驱动品牌,连接消费者认知的机构。渠道的建设如何跟你的品牌,如何跟你的消费者细分市场具体的目标群体真正联想和对接起来,掌握更多客户对你的认知。第三,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包括何博士也讲,中央电视台介绍一个媒体资源。实际我们现在在做的价值链管理和资源的整合,我们是通过产品,通过服务,通过媒介,架起和消费者价值沟通的纽带。我们如何用营销组合更好提升自己自主品牌的定位,这样的话短期内看我们补课的程度,还有我们在企业当中的决心和力度,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机会。
徐刚:这个也是民族品牌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你的生存空间有多大。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非常注重品牌,尤其国际十大汽车巨头全部进入中国,把中国市场已经当成他们的后花园分得差不多了。2000年7月1号WTO采购全面来到,新起来的民族品牌还有多少机会,我想借用上午徐老师的报告,我想这个机会在于几个细分市场里面一定能崛起中国具有领导力的品牌。我可能很难成为中国的奔驰,中国的本田这样数百万辆以上全面覆盖的强势名片企业,但是某一个细分市场,比如女性车上,比如说经典的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经济型轿车身上,我相信一定会崛起。这跟我们的定位有关系,一下子想成为跨越若干个城市一下子进入一个很高的组织,我觉得不现实。但是在目前互联网经济发展这么快,技术的普及、传播这么快,再加上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中国特殊的文化内涵,还有市场的魅力。这种状况下,几个细分市场是有机会的。
现在很多汽车厂家在宣传时往往有一句很好的宣传口号,这个车是与世界同步的,好像在巴黎同步上市意味着这个车品质很好。当前的情况下是,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原创的汽车企业还不具备跟世界先进的制造技术同步的状况下,这表示的是一个平等。但是深层次分析,这恰恰是中国人的悲哀,原创国外品牌的汽车不是为中国人设备的,在法国文化下,为法国的消费者设计的,拿到中国同步怎么会满足中国人的需求,最后坚持下去真正有希望的是自主品牌。
搜狐:韩国汽车品牌创造的后来居上的奇迹到底会不会在中国,汽车业内发生要创造奇迹,中国企业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徐刚:我觉得是完全有可能的,最需要的是两点,一点是非常认真的学习精神,刻苦的学习精神。第二,还要有必要的氛围、环境。
孙旭:学习的机制,我们要善于借鉴别人好地方,自己消化吸收,这是我们一个后进者最重要的一点。第二,立足自我的突破,特别是对技术层面,不突破不能赶上去。第三,把产品质量、品质和服务层面做好。自主品牌一定能够起来,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真正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中国现在汽车保有量和国外相同,有一定的类比性,但是绝对不能同比。真正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时期到来还在后面几年,我们要做好准备,等待这几年。我们预测再等三到五年,这种机会有可能会到来,说不定会提前。
张抗洪:不能说所有中国的自主品牌都能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国际大品牌,但是我相信有这样的品牌出现。要想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实现我们这个目标的话,我们首先要看到自身跟国际大品牌存在的差距,必须正视现实,不要盲目乐观。看到差距的同时要不断学习,要把自身的内功练好,那时候才能够成长起来。实际上我们任何一个强大的品牌都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也会有一天由一个弱小的品牌强大起来。
周勇江:我们建立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市场首先是要满足合理解我们现在细分市场以后的消费需求,我们现在自主品牌的优势就在于技术虽然不先进,但是我们很成熟,如何在成熟基础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第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将是品牌长远发展的战略,在技术上要不断按照你的品牌策略发展,而且去不断滚动式完善,巩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定位。做好每一件事,不出差错,这就是我们今后的发展必然经过。
主持人:谢谢四位来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