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新阶段中国汽车的机遇与挑战
付于武:中国汽车工业目前临极大的挑战
赵英:油价高涨
加快传统汽车转向新能源
程远:跨国公司搞合资企业是它想扼杀自主
风云对话现场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作客搜狐嘉宾访谈室,您现在看到的是第五届汽车周首场访谈新阶段中国汽车的机遇与挑战,有幸请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先生,中国社科院工业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赵英先生,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主编程远先生,在北京飘雪的日子里面非常荣幸跟各位探讨中国汽车的问题,中国汽车已经过了市场换技术的时代,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我们的中国汽车产业跟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显著的特征?我们先听听两位嘉宾的观点。
付于武:如果跟十几年前相比,中国汽车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跟我们六七年之前相比我们有巨大的进步,中国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的资本的一部分、市场的一部分,也成为技术的一部分,我们的产量达到世界第三,销量达到世界第二,中国今年经济总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前三大一定起到引领作用。中国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近20年,特别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们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现在可以讲正在成为除欧、美、日之外市场的第四大,而且最终会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汽车工业。这是中国汽车人所期待的。
赵英:我赞同付秘书长的看法,从加入WTO前后作为分解有几个不同。
一个是中国汽车的开放程度空前加深,我们是全方位的开放,从商务车一直到汽车零部件全方位开放。
另外,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增长非常迅速,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的增长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居于全球第一,这是已经看得见的有那么一天,现在遇到的是质量和水平发展的挑战。自主创新问题等等越来越凸现。
第三,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走向世界汽车市场,并受到发达国家的瞩目。虽然现在开始出口进入发达国家还有重重障碍,我们水平能力不一定那么够,但是已经开始向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传统的优势产业发起了挑战,这是一个很醒目的标志。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是这三点。概括起来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加入WTO前后完成了向汽车大国的转变,下一步开始向汽车强国迈进。
主持人:之前汽车圈内一些媒体记者对这个产业进行报道的时候总会用到一个词,不成熟。中国现在的汽车产业跟成熟国家的汽车工业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付于武:第一个就是法规的标准要迅速跟世界接轨,我们的法规、技术标准在某些方面还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我们2000年才实现欧1,当然我们进步很快,明年北京就上欧4,全国实现欧3,在某些方面和国际全面接轨,这个是我们特别注意的。除了强制法规之外,非强制法规还要跟世界发达国家接近。中国汽车进入世界不是出不出去的问题,而是何种速度和加速度进入的问题,这是迟早的问题,所以跟出口一定要跟世界接轨,这是一个差距。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 |
第二,刚才赵英讲到质量问题,北美汽车界有一个黄金法则,第一是产品,第二是产品,第三还是产品,没有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推出有时代特征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对于中国来讲,如何把质量做到极致,第一是质量,第二质量,第三还是质量,把质量做好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所面临的极大的挑战。
第三,服务的理念。以前我们讲用户是上帝,消费者就是上帝,我们有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售前、售中、售后的技术服务,方方面面,这方面我们跟世界成熟市场还尚有一定的差距。
赵英:付秘书长讲到技术标准问题我深有同感,技术标准集中反映了你的科技实力。中国汽车不够成熟就是这么几个方面,从50年代到现在虽然发展到有一定规模,和发达国家相比还达不到世界一流的水平,技术水平有很大差距。另外还是一个迅速成长的产业,无论从市场还是产量都在提高,没有达到饱和程度。我们汽车工业强的部分在哪儿?是制造业,我们参与世界竞争在两头还不行,我们的研发、售后服务销售包括汽车金融,实际上现在汽车工业利润高的都在两头,这两头还不行。要说从中国汽车工业今后竞争来讲,不仅仅是制造成本要下去,质量要提高,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要把汽车工业的产品推向世界,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任重道远。中国汽车工业走过这么多年,还是不成熟,我还是赞成这个看法的。
主持人:刚才说到法规与标准的问题,我采访非常多的企业老总,尤其自主品牌的企业老总,我问他们现在我们国家不断推出法规对他们有什么压力?他们觉得由于技术储备的问题,给他们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他们很多自主引发的资金不足导致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比较弱。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法规的推出速度,另外一个矛盾我们自主企业跟不上法规,这个问题怎么办?
付于武:跟不上也得跟,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会改变。2000年协会、学会、《中国汽车报》曾经就实现欧1的问题进行过讨论,当时生产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是相当尖锐的,甚至想起诉政府,但是这是不可逆转的。可以推迟一年,但是永远不会说不实行。企业要在这方面一定做好准备,作为汽车行业来讲没有其它路可走,只能是踏踏实实把你的水平做上去,否则就没有竞争。你是世界的一部分,你不遵守法规人家不跟你玩,跟人家不是一个平台。在这方面虽然我同情企业,但是这个问题还得执行。
主持人:其它国家有没有遇到相似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
于付武:一样的,现在欧洲的国家也在说欧5、欧6太严了,能不能放慢节奏?政府说,不能,环保的压力、环境的压力、方方面面的压力太大了。中国由于是跳跃性的跨越性的,2000年实现欧1现在实现欧3,还有噪声、环保、安全等等问题,企业家们确实有点不堪重负,我非常理解。
主持人:现在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规模已经非常大了,而且接下来的发展速度也比较乐观,这么大的一个产业往前走到底怎么走,奔哪个方向去?最紧迫的应该做哪个工作?无论是管理层是整个产业的参与者都应该做些什么?
于付武:我最近突然有一种感觉,原来我们说研究韩国模式,研究日本模式,实质研究巴西模式,中国汽车的特点在哪儿?最近我们研究结果,中国市场跟国家其它国家的市场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中国汽车企业的成长是靠我们多元化日益增大的内需所来的,这是中国特色。如何使中国汽车健康持续协调往前发展?最大的一个问题要解决建设中国有特色的汽车工业体系方面,我们要有创新理论的指导。韩国起步的时候有内需,更注重的是国际化,日本是先满足内需再进入国际市场。中国若干年内还是以日益增长的内需为主要市场,而我们? 多元化的、差异化的,我们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区域差别之大、城乡差别之大、文化差异之大,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汽车市场所不具备的。我们要研究这种中国现象,必须从创新理论上解决如何使中国汽车产业有自己的特色,有创新理论的指导。
赵英:在规模已经不太成为问题的情况下有这么几个问题要注意,一个就是说我们主力汽车厂都是合资的,如何在合资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道路,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没有完全破题,但是我相信能解决,但是如何成功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看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模式。这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赵英 |
第二个就是零部件工业,零部件工业一方面要自己努力,另外一方面有政府政策。我们零部件企业确实是比较小,我们以前冀希望于跨国公司进来之后改造我们的零部件企业,这个希望是落空了,他们来了之后带来自己系列的零部件企业。
第三个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的替代和我们中间的选择问题,这个对于大的汽车企业集团确实有一个战略选择问题。我在日本看来最快的,最快的混合动力汽车登场就是在日本。我们的自主研发一方面沿着传统道路走,另外新的能源汽车也要开发,这有一个战略决策问题。这方面容易忽视,但是要有战略眼光。不光是政府,大企业的领导人要有一个思考。混合动力带来机遇,我们可以在传统稍微投入少一点,这方面我们多投入一点,这个战略判断不仅是企业领导人包括政府也要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新问题。日本要把混合动力? 中国来,不是像90年代末我们讲的新动力大家觉得是虚无缥渺的,现在是一个重大的现实战略。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