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P整合工业设计及文化传播公司位于素有“法国花园”美誉之称的巴黎南部的图尔市市中心,目前已经有20年历史。在这20年中,RCP秉承品质与多样化结合的设计理念,为交通工具、城市设施、公共空间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社会福利业等很多行业提供了优质的设计服务。
近日,记者在一个公开场合见到了RCP整合工业设计及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黑金娜女士。作为一家一直在公共交通设施设计领域享有美名,拥有包括ALSTOM(阿尔斯通)公司,SNCF(法国国家铁路公司),RATP(巴黎交通运输管理局)等在内交通领域重要客户的工业设计公司老总,黑金娜对于工业设计有着非常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成功的设计作品。
黑金娜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不仅谈到欧洲人对于中国客车外形的印象,更从一个专业设计师角度对中国客车设计提出了建议。
中国客车设计要从模仿转向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客车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点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外界对于中国客车外形设计却一直充满争议,这不仅包括对于中国客车外形不够国际化的批评,也包括对于中国客车外形设计与欧洲客车外形相似化的指责。
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客车设计能获得国际认可?才能称得上优秀作品?黑金娜从欧洲文化和专业设计师角度阐述了她对于此问题的回答。
“浓厚的中国文化和强烈的中国元素应是中国优秀客车设计师作品中渗透进的要素”。黑金娜如此诠释对于中国客车优秀设计作品的判定标准。
黑金娜说,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一定要结合本民族不同文化的特点,根据民族个性进行创作。在她眼里,这也是一个优秀设计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与基本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品就固守在本国文化中,这些优秀的作品同样可以具备现代化与国际化。她说,“目前中国很多客车设计作品已经开始包含有非常明显的中国文化设计元素,这是值得可喜的事情。”
但是在设计中只单纯注重中国文化元素的客车设计能否在欧洲引起共鸣,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呢?面对此问题,黑金娜回答得相当客观。
她说,整个欧洲主流及欧洲大众对于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这其中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媒体,这不仅导致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过度神秘化,也让他们很崇拜中国文化。但这种崇拜不足以让他们对中国文化达到一种理解的程度,因此只单纯具备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对他们来说意义并不大,引起不了他们的共鸣。“但是这些民族元素如果能够很好地应用到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中,体现中国城市个性,提倡民族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黑金娜说。
“在欧洲,很多产品具有明显的欧洲设计元素,这是欧洲客车具备的文化特征。因此,中国客车要想打入欧洲市场,应在注意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注意到入乡随俗这一设计准则。”黑金娜说,“我们很注重开拓思路,欣赏有想像力的设计师,中国的设计师如果想开拓法国市场,就同法国公司想要开拓中国市场一样,应吸收法国优秀的设计师,在作品中融入欧洲设计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入市场。”
“从目前来讲,欧洲设计元素更现代、更超前、更有创意、也更大胆,中国客车设计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只有关注点滴才能称得上优秀的设计作品。”
中国设计师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谈起中国的设计师,黑金娜反复强调其具有超强的学习模仿能力,这在黑金娜眼里是中国设计师能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黑金娜说,不管是交通方面还是其他设计领域,目前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华裔设计师。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现代艺术的成长一样,速度之快是外国艺术家所不能比拟的。“中国设计师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非常好地理解一些概念,这个是成功设计师应具有的重要能力。因此,在与世界其他地方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设计师具有的潜力。” “当今世界无非有两种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国这些年轻的设计师如果能放眼世界,开拓思路,走出国门,并结合中国扎实的文化底蕴、国外的先进思想,他们会在设计领域中成为独占鳌头的人。”黑金娜肯定地说。
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屡次被卷入抄袭门事件,黑金娜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她说:“日本民族汽车工业之所以在20年内能迅速发展起来,跟他们能够很好地学习欧洲是分不开的。也许有人对于他们的学习抱有质疑、批评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学习是一个聪明的创新过程。我们不赞成全盘的抄袭,但通过聪明的学习方法,我们一样可以看到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多。当今,日本汽车工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不仅有和欧洲媲美的设计,拥有非常好的质量口碑,而且还拥有经济型轿车生产国的美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如今,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中国汽车产业也可以借鉴此道路,通过学习欧洲,寻找出自己的特色。”
谈到对中国巴士的印象,黑金娜说巴士作为公共交通的承载工具,目前进入到欧洲的中国客车产品反馈并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质量方面。对此她严肃地指出,无论设计的是什么、学习到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产品最基本的要求应是保证质量,这些应是生产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
客车设计要讲究创新与和谐
对于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黑金娜毫不掩饰她的赞赏。黑金娜说:“中国巴士发展非常快,2005年我曾经到过中国,去过北京,去过上海……这三年时间,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包括公交客车和客运、旅游客车的设计。”但是,她仍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客车设计工艺仍需要在创新尝试上下工夫。
黑金娜介绍说,在欧洲客车设计大赛中,作品大多前卫、大胆,这在设计行业是大力提倡的;而在中国,大部分设计作品却墨守成规。“我们应该选拔为未来着想的设计师。这个未来不是一年或者两年,而是五年或者八年以后。因此,应该大力提倡创新。在欧洲,我们提倡学生参与到公共交通设计中来,不断开拓他们的优势,倡导处于行业前沿的客车企业通过对技术的改良实现前卫的设计,使这些未来的作品能够在有一天成为现实。”“虽然这些未来的设计作品从制造角度来看,不可能进行大批量生产,甚至实验生产几率都很小,但对于以后想要在竞争中拔得头筹的客车企业来说,拥有创新和尝试性的作品是必要的”。
在黑金娜看来,中国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设计工艺背后中也夹杂着相当多的不和谐元素。她说,很多设计已经使中国城市客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偏离其应成为城市风景线的正常轨道。
“从中国城市客车外形上看,大多附带广告,这使公交交通被融入商业化的同时,降低了城市公交交通成为城市流动风景线的基本功能性,造成了它不能和城市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城市不仅包括建筑物,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也一样是城市的代表标志。”黑金娜说。
黑金娜说,在中国城市客车设计上,大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客车外形设计,但是却忽略了对车辆内饰设计的关注,这也是存在于中国客车设计中的一个误区。欧洲提倡车辆设计,不仅提倡外形设计,更提倡内饰设计,这包括注意到车辆内饰应有的装饰性,更包括车内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好的设计作品应让乘客得到更好的乘坐享受,实现更好的人性化。” 长久以来,欧洲设计专家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如何很好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他们认为,关注车辆内饰设计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给买车的人提供与自驾车同样美观、舒适的乘车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自驾者回归到城市交通工具中来,减少私家车对于城市交通资源的占用,从而实现更加快捷的城市交通。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解决办法。”黑金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