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祖认为,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3个最大成果,一是成为汽车大国,奠定了走向强国的基础;二是自主品牌有突破性的进展,占到整体60%;三是新能源汽车有很大发展
来源:汽车人杂志 作者:裴达军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改革开放30年对中国经济都是一次空前的刺激,是一次催生中国经济觉醒、与国际接轨并融于全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汽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很具代表性。
当然,那些曾经见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汽车巨大变化的老专家、老汽车人,他们回首往事,讲述他们的经历,对我们未来汽车之路或许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反省后的鞭策。
陈光祖,这位一汽曾经的老员工,中国汽车界的资深专家,近日做客《汽车人》杂志社,给我们讲述了他所亲身经历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产业发生的变革。
“天安门事件”因祸得福
一生从未离开过汽车业的陈光祖,和早期中国汽车界的人士一样,改革开放前,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时代背景复杂,汽车产业发展艰难。因为去天安门纪念周总理,当时在一机部汽车组的陈光祖险些离开他深爱的汽车行业。
文革后期总理逝世后,陈光祖和当时的广大群众一样,深怀着对总理的敬仰之情,去了天安门悼念。那时候还是“四人帮”当道,对去过天安门的人追查很紧,而当时有一辆吉普车的陈光祖,就是因为自己这辆车,险些使自己掉入人生低谷。
“悼念总理有一次我也去了,也想看一看,心情上觉得应该向总理表示悼念。可是很不巧,我回来以后车没了,那时候不叫偷车,他们拿我的车去送花圈了。回来我也不敢说,两个礼拜后,机械部保卫处说车丢在丰台站那里了,这下我傻眼了。车从丰台车站拉回来了,里面也有我的一些文件。他们说你这个车当做花车,你是不是‘反革命’?我就不能不认账了,因为车是你的,拿回来了,上面还有你的东西,我的笔记本都放在了上面。”
在如此的“错误”面前,尽管单位力保,但陈光祖显然不能待在单位了,甚至随时都有可能被抓起来。此时,曾有调他去新疆教书或去北京乡下的意向,但是陈光祖很坚定,他不愿离开自己喜爱的与汽车相关的工作,即使让他离开这个行业,那时的他就打算自己找工作。
“我提出了条件,我离开汽车行业可以,离开机械部,但去哪个汽车厂哪个配件厂我自己找,后来他们不同意,不可能让我自己找,那时就僵持在那里了。”
党委说要处理,机械部的领导说不能放,僵持了一段时间,陈光祖终于迎来了“起死回生”的机会。
这样的坚持,一直持续到“四人帮”倒台的前几天,当时机械部最老的一个部长周部长算是解救了陈光祖,他问汽车局领导:“你们为什么要把小陈给调走啊?我也知道汽车局现在就只剩这么几十个人,你们人这么少,把人才都放走了,还干什么工作啊,要好好地用,不能走了。”
真是因祸得福,陈光祖此后被调到配件公司当处长,算是升官了。而后来陈光祖才知道领导的意图:当时汽车零部件国产化需要有人领导,销售系统和产供销没有结合起来,零部件公司需要领导把技术、生产因素大量加进去,把国产化搞起来。此后,陈光祖很热情地投入到零部件的产供销领域中,大搞技术服务,重点服务当时的红旗。
而正因为有了这次经历,陈光祖才开始在零部件行业大展拳脚。
致力于零部件流通
30年过去了,那时刚刚是改革开放初期,陈光祖很快吸收了邓小平的改革思想。直到如今,陈光祖还念念不忘自己到了一机械部配件公司后,从胶南订货会开始,致力于搞活汽车配件生产、流通的那段经历。
那时候的配件公司叫一机部汽车配件公司,产供销一致,每个省市都有配件公司。当时一机部部长饶斌认为,要把产供销和科技进步更好地结合起来,改造工厂,把配件公司改成零部件公司,当时饶斌很支持陈光祖。
“1979年的配件会议,就是要把配件产供销搞成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新产品计划,当时是在山东胶南县召开的全国汽车零部件排产订货会。”
陈光祖坦言,当时人们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中,开展市场经济相关的活动,人们褒贬不一,但是,对于新事物和新思想,必须接受吸收,开放前30年,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为什么没有搞上去?关键是要打破传统观念,实行零部件产销结合,以需定产的方式,和市场结合起来。
“过去规章太死,我给你多少,你接受多少,你要多少,我给你算多少。这个时候要放开,让大家自由经营,我们要有新产品,不能几十年下来一贯制的方法,要有新产品展示,要有活力。”
这次胶南配件订货会,组织了汽车配件新产品展销会,展出了80多种汽车配件,而正是在这个配件会上,如今的中国零部件大亨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当时是在陈光祖的关照下,才得以把自己的柜台从浙江搬到胶南的会场,而万向集团后来发展异常迅速。
多年后,事业已经非常成功的鲁冠球在一次会议上吃饭时向陈光祖敬酒:“陈老,这杯酒是专门敬您的,那时候我到青岛胶南订货会,头一次去,进不了会场和进会场会相差10倍,我拿到了70万的定单。当时就是您签了字,我才进来的。”
看似一个平常的订货会,事实上在当时是有启发性的。陈光祖当时不拘一格,采用“开放”思维的零部件订货会,当时对于一个需要经营环境和市场意识的企业,具有指导性作用。
而后来各地零部件发展非常迅速,给地方带来了巨大的收入,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发展到现在的汽车配件城和主机厂4S店等经营形式,已经完全市场化。
但是,中国零部件几十年来,还是存在大量问题,陈光祖认为,和国外差距很大,主要表现是:汽车零 部件没有独立性,是个附属物,跟在主机后面跑,生产的都是现成产品,对汽车里面的技术研制功夫还下太少;生产严重分散,盲目发展,相当一部分产品能力过剩,开工不足,工厂吃不饱,专业化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很差,企业管理经营落后,产销脱节,生产结构不合理,产品大部分是用来维修,维修量太大。
“当前主要围绕质量来进行整顿,不是单纯发展产量,国家到现在还是不重视,只是口头重视,但是真正落实,还没有。这个问题说透些,还是计划经济的劣根在作怪。”陈光祖认为零部件行业的改革还不够。
为“国产化”奔走疾呼
事实上,陈光祖在改革开放早期对于促进零部件和整车国产化,做了大量工作,他关于零部件国产化建议的撰文,刊登在当时的国家汽车发展指导性文件里。“什么叫‘国产化’,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来的,大家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回去就使劲研究这个事,后来我发现了汽车和零部件的关系:整车是主导,零部件是基础,一个发达的汽车国家,一定是零部件发达的国家。”
陈光祖当时就认为,中国如果没有零部件这个基础支撑,那就无法变成汽车大国和汽车强国,据陈光祖介绍,幸亏当时的饶斌部长是很开放的人,他决定以后,陈光祖就开始拼命地去研究新课题,甚至去日本学习人家的经验。“后来我就搞清楚了,零部件是要支持汽车产业升级换代,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是个最大的基础。过去由于是计划经济,有地方政府的保护,各地都喜欢搞汽车,但是搞零部件要花大笔钱的,按照国际一般的经验,是1:5,就是整车投1块钱,零部件要投5块钱,而我们可能正是在倒过来。这是因为没有彻底的体制改革啊。”
“那时候我也清楚,不是为了国产化而国产化,而是要参与国际分工,不是说国产化又高又好,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概念,我认为还是又好又高,不是因为国产化拼命搞自我保护,而是把汽车推向全球化,实行自由贸易。”陈光祖认为,实行自由贸易,对零部件国产化是一种巨大的促进,而国际上并没有谁规定国产花程度,而是靠竞争,靠产品性价比。“但是我们规定的60%还是正确的,我建议,我们制定国产化政策,安排国产化规划,重点要放在轿车上,把国产化先导配套集齐,把一些非常重要的重点搞起来,带动整个国产化步骤。”
然而,令陈光祖遗憾的是,至今,中国汽车零部件并没有受到和整车一样的待遇。“我们现在国产化是为了国内销售,并没有考虑到我的车大量出口。”
“到了现在零部件的问题还是这样,我已经呼吁了30年了,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整车搞好有名有利,各地都很重视,可以得到政绩,而零部件你搞好谁看得到?人家去参观也不看零部件,看也看不懂,所以没人真正重视。”
建议“国家控股制”
1987年3月16日,陈光祖发表在《中国汽车报》社论位置的《汽车工业企业应当试行国家控股制》一文,谈到关于企业所有制的问题,引起轩然大波。
陈光祖给记者谈起此事的背景。改革开放后,国家投了很多钱,但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扶持的零部件企业虽然既得到了投入,又引进了技术,但是发挥作用并不大,而一些民营企业倒发展起来了,很火,他觉得根本问题在体制上,民营企业应该大量进来。
“我觉得政府不要管得太多,国家引导它,省出很多钱,放到重点上面,能让更多社会游资、民营资本进来共同组织。企业所有制只有改革成功了,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的利益责任、激励动力问题。”
“我当时提出的是一种混合经济,可以有国家的,也可以有私人和集体的,是一种混合制的经济,我认为这个想法可以在汽车行业做试点,但我还是挨批了,也牵连到其他人。”
陈光祖给记者这样解释他当时提倡的“国家控股制”:国家控股是什么?也叫国家参股制,这种形式在欧洲的德国、法国比较适用。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利用国有化的办法,把公司收为股份公司,这个主要在大的公司;二个是国家直接和私营企业结合,现在这个比较普遍,即国家出资承办新企业;第三,国家股份公司往往是混股公司,一个中央政府一个地方政府,职工及引进的外资都可以拥有股份,这种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劳资关系。
还可加强与国家的关系,对实行民主管理有好处;第四,公司施行经理负责制,经理由董事会监事会任命或罢免。经理既要对董事会监事会负责又要对职工负责。
基于此理论,陈光祖建议汽车工业应该根据企业所有制改革趋势,组建一批大中企业施行有限责任股份公司,为了使汽车产业尽早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议把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控股试点产业,建立国家控股公司。作为一个企业不一定由国家直接控制,仍然要严格执行政企分离,企业完全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陈光祖笑言:“当时我在写这些报告时,把民营写成私人,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我还是写了,我自己认为是对的。”
事实上,这样的改革现在还得深入进行下去,当然许多地方也还需要国家支持。
改革开放的收获
谈及改革开放对中国汽车的影响,陈光祖认为,自1978年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汽车发展最为强劲的30年,1978年到1990年,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为腾飞做准备,包括引进技术、谈合资,一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飞速发展,我们成为国际汽车产业很重要的一个国家。
“我觉得30年最大的收获,一是成为汽车大国,奠定了走向强国的基础;二是自主品牌有突破性的进展,整个自主汽车占到整体 60%,轿车占到整体27%,竞争力基本格局是三分天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要在这个格局下研究、考虑下一步怎么发展;三是新能源汽车有很大发展。”
陈光祖给记者分析认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汽车工业不可能有今天。
现在老百姓关心的3件大事,一件事就是汽车,家庭怎么能够享受到一种自由,就是靠汽车,还有两件事就是房子和股票,这3件事当中,应该说汽车是惟一一个搞得最稳定,质量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健全,品牌不断上升,价格不断下降,结构调整不断改善。中国有可能用不了20年,2020年以前就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国家。
“但是我们这30年,我就讲个3个邓小平的道理,一是发展是硬道理,二是摸着石头过河,三是不要争论重在实践。少说多干,不要去争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行还是不行,不要争论,干你的嘛,干出来了就是世界第一。”
“加入WTO之后,中国汽车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大家说过去小看中国了,这是很重要的收获。不止中国汽车业在发展,还走出去办工厂,中国出去还能够为世界汽车做点贡献,汽车作为支柱产业为国家基础建设出力,这几年下来我估计产值达到五六万亿,它拉动了整个经济啊!”
我们需要切实地创新
但是,在为中国汽车进步欣喜之余,必须认识到我们的不足。陈光祖认为,改革开放30年整体水平是上去了,又有数字又有实绩,但一个根本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产生的问题也没有解决。
“作为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总的来说要成为创新型。不要搞什么百强,5个亿10个亿才是评什么百强。你是不是创新型企业?我1000万但我是创新型企业,也一样。技术壁垒啊,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市场势力范围就是我的。然后我到了那个地方我建立几个阵地,一样,这叫市场势力范围。我这个范围就是我的。“
“外国烤鸭始终不如中国烤鸭,但烤鸭做不了几百个亿;可口可乐有什么名堂?不过就是要营养没营养,味道又是怪怪的,但是品牌第一。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企业、人才,需要技术、产品、营销创新。”
陈光祖认为,如果我们自主品牌不能及时创新,我们是很危险的。陈老告诉记者,国际汽车发展太快,国家并没有很大力量去支持自主品牌,而且自主品牌本身还有很多问题。
“我去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都看过,人家的生产完全自动化,都是特发达的顶尖的工厂,去美国看到人家400多个工厂,全用网络控制,生产是个性化定制,宝马两个礼拜交货,要是没有先进的生产系统,能做到吗?”
陈光祖告诉记者,虽然这对中国企业来讲,可能是10年后的事,但是如果现在不做好准备,那就完了。
“我觉得国家对汽车行业扶持力度不大,还是太小。韩国搞汽车,钱哪里来?技术哪里来?国家应该对共性技术进行大量投入,尖端、耗资巨大的国家可以做出来,企业去做能做出来吗?” 为此,陈光祖特意提到,要把微观创新提到宏观创新来认识,“我们在宏观汽车领域要忍受3个时间差,最多30年。”
或许,再过30年之后,陈光祖对中国汽车产业寄予的厚望能够具体实现,而中国汽车产业也应该从老一辈汽车人的建议中得到更多启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