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CA72:早期探索
1958年5月12日,“仿造为主,自主设计”的原则,一汽诞生了第一辆东风牌CA71轿车。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试制成功。车标为象征“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三面重叠的红旗。折扇形中网两侧附有梅花窗格图案的转向灯装饰板;保险杠防撞锥采用云头形;轮罩外圈采用了云纹图形;尾灯继承了东风轿车的宫灯造型。在内饰设计中,座椅和顶棚采用织锦面料,地板铺有传统手工地毯,仪表板和窗框选用木纹,喇叭面罩采用国画装饰。这些元素表现出中国特有的艺术风格,较东风轿车提升了一个档次。
由于没有按照正规流程开发,第一辆红旗不具备生产可能性,造型设计较粗糙,细节显得生硬,它诞生的政治意义大于技术创新。由于第一辆红旗车属于试验性质的政治献礼产品,因此从第二轮样车CA72-2E开始按流程开发,整车设计要求宽敞舒适、庄重大方、民族风格、安全可靠。车身结构吸收了美国三种豪华轿车的特点,车身中部维持原有克莱斯勒帝国的设计,前部参考林肯大陆,后备箱结构参考凯迪拉克弗里特伍德。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五轮样车的试制,红旗第一种量产车型CA72于1959年8月正式定型投产。
这款车在造型设计上肯定第一辆红旗的成功部分,取消了笨重的防撞块,折扇形中网向两侧延伸变得更加抽象,视觉效果更加宽大;宫灯式尾灯垂直拉伸,与尾部造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车身两侧镶有象征“工、农、兵、学、商”的五面红旗饰标,后期改为象征“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的三面红旗。
仪表板及窗框选用福建大漆“赤宝砂”工艺,一汽专门从福建请来老艺人,在几十种福建漆品种中选中了“赤宝砂”。这种漆的特点是在多层底漆上敷荷叶片,表面上铺一层银箔,再多次涂琥珀色透明红漆,最终形成层次丰富、色彩亮丽的效果。
座椅及门护板选用杭州“都锦生”云纹织锦,顶棚为丝织面料。方向盘中央标志为一辆古车,取材自汉代画像石中的古车侧面图形。1960年,红旗CA72参加了瑞士日内瓦国际车展,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宾尼法瑞纳用“聪明而狡猾”评论红旗车的设计。
由于没有理解工业设计的规律,缺少设计经验,一汽在追求民族风格上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福建大漆全部工艺有40多道工序,加工周期一个多月,其生产周期很难与轿车生产相协调。内饰中的“都锦生”云纹织锦面料,以及把手、按钮表面曾采用的景泰蓝和象牙雕工艺。都拥有工艺复杂与高成本的特性,无法与工业化的轿车生产相适应。这种把传统工艺与汽车工业相结合的做法并不成功。
考虑到外事场合需要车内设有翻译和秘书的座位,自1959年底进行第一轮CA72三排座车型的研制。第一轮样车只是简单地在中间加长,增设两个折叠座椅。并改变了中网造型和车标,加大了后窗面积。新的“众”字车标象征着当时“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群众路线。
为了减少CA72沉重臃肿、侧面过平的感觉,1960年夏进行了第二轮设计。程正设计的造型更趋流线形,采用大幅凹面塑造车身形体,减少镀铬装饰件,但最终实车效果与设计要求相差较远。由于前两轮试制均不理想,1963年5月开始的第三轮试制进行了大量改动,流畅饱满的造型有所进步,但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对样车未作任何总结与评价。
这三次尝试的失败让设计人员认识到只有重新开发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为红旗CA770三排座车型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1964年6月,一汽将轿车车间转为轿车分厂体制,将原轿车设计试验和协作配套部门划归轿车厂领导,设计处车身科吕彦斌、程正、艾必瑶、邱良彪,张祥瑞调入轿车厂设计科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