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开发并不像有的同志想象得那样困难,关键是在观念和工作上,要从过去的“自己”开发转变为“自主”开发。
编者按:今年4月,我去采访林钢(《人民日报》原记者,中国最早跑机械口的记者之一,详见《汽车商业评论》2008年5月刊口述历史《“不懂汽车”的汽车记者》),他就对我说:“有机会一定要去见见金履忠,他的观点会给你很多启发。”
现在,身材瘦小、满头白发的金履忠老人家就坐在我面前。他的经历相对简单:1948年从武汉大学机械系毕业,1950年代参加长春汽车厂的建设。1957年调到国家科委(现为科技部),长期从事交通运输及其装备的科技管理工作。1986年离休后,重点研究交通运输及其装备(含轿车工业)的技术创新问题。
这是位极有个性同时又受人尊敬的长者。跟他交谈,你会身不由己地被他精彩的论断所吸引,被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每每谈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创新问题时,他总是神情昂扬,激情慷慨;而在总结过去30年我国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得失时,他语言犀利,观点鲜明,一针见血。一张一弛之间,让我一度怀疑他是位81岁高龄的老人吗?
为支持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他曾两次写信给中央领导。2004年5月31日,他在写给高层领导的信中以“端正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从合资转向自主创新)为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制定鼓励自主开发的政策;二是斗胆建议中央高层领导学习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带头乘坐自主品牌轿车;三是建议中央总结合资的经验教训,兴利除弊。其为自主品牌鼓与呼的精神可见一斑。
1987年,在十堰东风汽车公司召开讨论我国轿车工业发展的会议期间,金履忠在讲到红旗轿车无奈下马时,他声音哽咽,不得不数次停顿,其情其景让人唏嘘。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