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专题 > 汽车商业评论

口述历史 之”字形道路

  请对自主品牌多些宽容

  需要注意,自主品牌跟过去说的国产车有区别。

合资企业生产的车也叫国产车,这个概念很模糊。自主品牌就不一样,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才叫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买来的,如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上汽和南汽购买英国罗孚,这种方式我们不能否定,问题是这种模式买不来自主创新能力。而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最根本的是企业要有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光说自主品牌还不够,还要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重点谈一下比亚迪。调查前我还不太明白,调查后我就明白了:获取自主创新能力并不只有一种模式。许多创新型企业,它们第一步基本是模仿,开始做出来的产品档次不高,这就决定了它们要跟国外竞争,还需漫长时间。

  但比亚迪不同,它一开始就瞄准了世界先进车型,绕过它的专利,做出的产品与世界先进车型差不多。比亚迪进入汽车业很晚,2003年才收购西安福莱尔,真正批量生产则从2005年开始。奇瑞本来就算很快了,每年有50%至60%的增长。而比亚迪汽车产量是年年翻番,2005年2万辆,2006年5万辆,2007年10万辆,今年计划20万辆。仅F3在3月份就做了1万多辆。

  比亚迪的总裁王传福学化工出身,之前没干过汽车,介入汽车业后他就买了一大堆资料书,花了一年多时间看完,然后风趣地说:汽车不过是一堆钢铁。汽车厂一般奉行专业化生产原则,但比亚迪却是相当大的一部分自己做。生产线能够用手工的,就不用设备。它们用手工加设备代替了上亿美元的生产线设备。它们确实是一个解放思想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典型。

  不管是什么样的自主创新,我们都应该鼓励。你们第5期的封面故事《丧钟为谁而鸣》,这种提法我觉得值得商榷。当然你们的本意是好的,就是说自主创新要克服很多弱点,你们将其归为“七宗罪”。但说老实话,合资企业的毛病比它们要严重得多。比如你们提到不思学习,最不思学习的是谁?最典型的是合资企业,因为它们不搞自主创新,产品、制造技术、管理都是现成的,它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

  一位机械工业部原部长曾告诉我,他到一个大企业(该企业下面有大众的丰田的等许多合资企业)的技术中心去,你猜员工都在干什么?有的在计算机上打扑克,有的在吃水果,特别严重的是,这个技术中心有些合作方是从韩国和日本过来的,这些人就提出,希望明年再让他们来合作。为什么?他们觉得这里很舒服。

  我曾亲自听到原一汽老总讲,开发一个轿车需要20年,要投资20亿美元,要耐得住寂寞等等。那是2004年2月,中央二台的一次《对话》节目现场,邀请的嘉宾就是一汽老总,当时他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诗,然后就说了上面这些话。我一听,马上举手请求发言。举了三次手后,主持人说:“你说吧。”

  我说:“开发一个轿车绝对不要20年。”

  “你说要多少年?”主持人问。

  “最多三五年就够了。”说完后,我就把话筒递给了当时的哈飞董事长崔学文,他说:“我们开发一个新车型需要3年。”崔学文有开发轿车的实战经验。

  这时,一汽老总不得不说话了:我说的20年,是说汽车厂要达到200万辆或者500万辆这样的规模。”

  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当产量达到200万辆,原有车型肯定被改了很多次了。你20年才开发一个车型,那怎么能生存呢?

  你再想想,一汽做红旗做多少年了,每年才1万多辆,那么大的企业,旗下合资品牌每年十万甚至几十万辆做上去了,为什么红旗长不大?一汽、东风和上汽,国家可以拿几百亿来支持它们,而为什么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都困难重重?我们建一个15万辆的合资轿车厂要拿出100多个亿。而奇瑞呢,安徽省只给了18个亿;吉利则国家一文钱也没给,比亚迪是民营企业,把在手机电池上赚的钱贴到轿车上做起来的。可见它们做汽车的困难是很大的。

  因此,对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我们应该满腔热诚地鼓励它们,而不是指责它们,讽刺它们,挖苦它们。你们说自主企业有问题,我不否认,的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它们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应该帮助,应该关注,应该多表扬那些搞得好的企业。我去过奇瑞3次,去过吉利2次,去过比亚迪1次,我认为它们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我感动的地方。

  现在合资企业也说要做自主品牌,我认为很多都要打个问号。原一汽-大众产品开发部主任智百年,我2006年到吉利去时,他是吉利开发院副院长,当时快70岁了。他就讲,合资企业绝对不可能搞自主品牌。我问为什么?他说,我是开发部主任,当然要搞开发了,但提了一次、两次、三次,每次到了董事会都给否了。

  为什么否?道理很简单,你是合资企业,外方要你用他母公司的品牌。假如说现有品牌已经落后了,要换新的。那好,德国大众就有新产品,那就拿来吧。一拿来就稳稳当当地赚你很多钱:计划费、产品设计费、零配件卖给你,再搞什么技术需要派专家,专家要收你的钱;做新产品需要买设备,设备又赚你的钱。所以用合资企业外方的现成产品他可以赚你一系列的钱。反过来,你要是搞自主设计,那合资企业的外方怎么能赚钱呢?所以他绝对不会让你自己干。

  总之,要靠合资公司搞自主开发,不能说绝对不可能,但难度太大。我的观点很鲜明,要搞创新型国家,汽车企业必须是创新型企业,对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是个水平提高的问题。

  对合资企业来说,就需要对它改造,要把它改造成创新型企业。如何改?我认为有两个办法:比较现实的是依靠合资企业的母公司,如一汽-大众的一汽集团,上海大众的上汽公司,它们都有很强的开发能力,也完全有条件来开发,产品开发出来后交合资企业生产;第二个办法就是逼合资企业搞真正的自主开发。合资企业自主开发的实质,就是外方和我方通过产品开发,要共同掌握知识产权,这样双方才是真正平等的。外方不同意怎么办?合资是有期限的,你不同意,到期后就取消合资好了。

  目前对自主开发的概念是不是弄得很清楚,我还没把握。

  现在来看,搞自主开发的汽车企业,大都充分利用了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长安和江淮都在意大利建了设计中心,奇瑞和吉利用多种方式跟国外合作,把外国人请到公司来等办法。因此,虽然它们的基础不是太好,但过不几年它们就开发出新车型了。

  为何奇端这些创新型企业能做到的,一些大企业反而做不到?我认为可能是思路上有问题。这就是误把自主开发,理解为自己开发了。这里虽然只有一字(是自主还是自己)之差,但内涵却大不一样。自主开发是以我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来开发;而自己开发则一切全靠自己。以我们现在的水平,全靠我们自己,要做到有国际竞争力,恐怕难度很大。这也许是有些大企业在开发轿车上进展不大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关键的恐怕还是精神状态问题,这就是企业的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有没有不甘落后的骨气、有没有为国争光的志气、有没有敢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勇气。

  要求国家采购政策明确支持自主品牌,我完全赞成。问题在于,执行起来并不理想。但确实有部分执行了,如我们科技部的老干部用车,买的就是奇瑞东方之子。我还问过司机,他说质量性能比桑塔纳好。这些自主品牌在开始阶段都曾出现过多多少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生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现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产品才能不断成熟,最终成为世界一流的产品。所以你们写文章,还要对消费者做工作,要让他们对我们自主品牌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容忍,多一点宽容,让这些企业通过实践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王伟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金履忠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