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度调查解析油价、燃油税热议话题
■ 本报每周调查报道组 眭实
■ 11月25日,全国1773位车主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先进行成品油降价。
■ 中国油价绝对值是美国的十倍,本报调查:高油价成为中国车主最大负担。
■ 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何迟迟不降?戳穿中国石油利益的“假面”。
■ 要降油价,先等燃油税出台?燃油税趁国际油价大跌期出台引发各方争议。
■ 时尚酷评:是接轨,还是出轨?
降价倒计时后,国内油价依然“坚挺”
从2008年7月,国际油价开始大跌之日起,广大车主们便开始盘算着国内的油价什么时候也能与国际同步,以减轻高油价给车主带来的经济负担。
于是一个个“降价倒计时”纷纷出台。
从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147.2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跌至11月20日的每桶49.62美元,四个月时间国际油价跌幅达60%。而在国内,纷纷出台的“降价倒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纷被打破。
11月18日,在国际能源署举行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报告会上,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面对众多记者关于成品油降价的提问时,作出“成品油价格可能过几天就下调了。”的回答,车主们又看到了希望。然而十天过去后,油价依然坚挺。
车主上书发改委:先进行成品油降价
11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773位车主“联名上书”国家发改委,就成品油及燃油税事宜,请求先进行成品油降价,再讨论燃油税的开征事宜。
车主们上书国家发改委报告的主要内容:
“基于燃油税出台的立法程序及各方利益谈判的要求,我们认为,在短时间内出台燃油税方案是不现实的。因此,特请求贵委,先着手进行油价调整,使其先与国际接轨,以促进社会公平……”
从车主上书国家发改委报告的内容看,车主们要求立刻下调油价,然后再进行燃油税改革的心声十分强烈。
本报调查:国内油价绝对值是美国的十倍,高油价成为车主最大负担
本报调查,中国车主因燃油产生的经济负担比美国车主高出十倍左右。以目前美国油价为例:日前,美国汽油价格紧跟国际油价跌势,平均售价跌至每加仑2.3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仅为每升4.15元,这意味着中国93号汽油6.25元/升的价格比美国高出一半。再将中美两国收入水平、货币购买力因素考虑在内,国内油价的绝对值相当于美国的十倍左右。
而本报在对车主的调查中,高油价也的确成为车主的最大负担、以及阻碍消费者购车的最大因素。
北京车主王先生:怎么还不降价?
“这两年一涨再涨,我的大半工资都泡在了油里。最近国际油价下降,我早就期盼国内油价也跟着降一降,哎,怎么还不降价?”
成都车主叶先生:为什么非要将燃油降价与燃油税扯到一起!
“11月初就说油价要降,本地的一家报纸还说什么十天后必降,都二十天过去了,油价还是没降,彻底失望了。现在又听说油价不降的原因是在等着燃油税出台,搞不明白为什么定要将降油价与燃油税扯到一起!”
成都席小姐:不降油价,永不买车!
“我不买的原因就是因为油价太高了,买车容易养车难,听人说以现在的油价,月收入起码要达到8000元上养车才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水平。一句话,不降油价,永不买车!”
油价为何迟迟不降?戳穿中国石油利益的“假面”
在国际原油价格跌声一片,国内车主人人“喊降”的时候,虽然中石化、中石油都由高层放出下调油价的风声,但迟迟没有动静,是什么让油价迟迟不降,本报深入采访,戳穿中国石油利益的“画皮”。
1.油价不降,为中石化、中石油赚回亏损?
8月份中石油公布中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536亿,比去年同期的818亿少赚近300亿(去年油价要低于今年)。炼油与销售板块转盈为亏经营亏损590.2亿元,尽管其加工原油4.25亿桶,少于中石化的约6亿桶,但这一亏损额比中石化炼油亏损的460.2亿高出130亿。
一位石油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相关部门已经向石油公司征询过降价幅度,但暂时未降价,是为了让两大石化集团将之前的高油价时期的炼油亏损尽量地赚回来,从而使得政府能够从连年的财政补贴中脱身。
2.中国石油产业真的亏损吗?
07年两企业员工基本工资上浮30%,08年再上浮20%,而并不透明的奖金、奖励等据说可以让其它绝大部分行业为之汗颜。
需要明确是中国两大能源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每年整体都是盈利的,2007年中石油净利润1456.3亿元,中石化净利润565亿元。而亏损是只有炼油这一部分。
3.油价迟迟不降的真真原因是什么?
分析到这里,油价迟迟不降的原因其实简单得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利益。虽然中石油和中石化一再推诿,“成品油价格调整由国家发改委说了算,发改委喊降我们就降。”但是,对石油行业熟悉的会了解,石油巨头对于发改委设定的“基准价”,有上下浮动8%的“自由裁量权”……
要降油价,先等燃油税出台?燃油税趁国际油价大跌期出台引发各方争议。
就在所有车主高呼燃油降价同时,“燃油税方案”也成为车主们关心的焦点。本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成品油零售价下调将与开征燃油税同期进行,国家开征的燃油税思路已定,将在生产环节征收,燃油税不排除定额征收的可能,以往调整成品油价格多发生在月底 (或次月初),因而预计12月初推出燃油税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燃油税趁国际油价大跌期出台引发了各方争议。
《东方早报》:燃油税开征关乎公正而非时机
“在目前喧哗扰攘的燃油税讨论中,油价问题反而被讨论各方忽视了,这是不应该的。首先应该做的是将国内过高的油价降下来,但也不应将开征燃油税与油价问题捆绑在一起;这两者固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降油价并不必然影响燃油税的推出……”
“在国际油价暴跌而国内油价却维持高位的情况下,燃油税的开征还被广大公众赋予打破行业垄断、还利于民的象征意味。假如未来燃油税开征了,但成品油价格仍居高不下,这显然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新晚报》:油价接轨到底卡在哪里
“……中国正面临扩需的较大挑战,国内油价“逆势坚挺”,不仅不合道理,而且不合时宜。要扩大内需,先须让利于民、“返”利于民,减少不合理消费成本,方能刺激公众消费热情。然而,声称“为国垄断”的石化巨头,在此紧要关头,却充当横亘于“国”与“民””之间的一道障碍,背后的联想,令人喟叹……”
是接轨,还是出轨?
本报记者 眭实
借用一句话:石油背后,永远是政治。但在油价背后,并不只是政治。
作为汽车媒体的从业者,更是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车主,我可以不关心石油,我更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是,我不得不关心油价。油价之所以让人如此关心,自有让人关心的理由:太贵了。而国内油价的绝对值相当于美国的十倍左右,当车主,其实很可怜。
与其说国内成品油价格存在着一条轨道,不如说国内成品油价格游离在一条轨道上:当国内油价从2元飞速涨到6元时,他们说:“我们要与国际接轨!”当目前国际油价大幅下调时,他们又说:“我们不宜完全与国际接轨!”……是否与国际接轨,我们说了不算,但如果始终游离,早晚会出轨。
最后,我和车主们一起大声疾呼:油价,你咋还不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