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可:现在在这样一个阶段,而且有那么多的新车推出来,大势不好。
徐和谊:品牌建设我认为是最难的一件事。大家回顾我们国家的一段历史,今年9月份抓奶,10月份抓鸡。奶的事出来以后,我们国家从产业上来讲,最大的损失不是一个企业垮了。也不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我们为之奋斗这么多年树立起来的大品牌,一昼夜之间,品牌从天上掉到地下,再想恢复起来,可能性不大。就那三鹿来说,三鹿的品牌没有了。国家运作让北京的三元收购了,收完了以后三鹿的品牌没有了。多响亮的一个大品牌。我有一个感受,做企业,钱什么都可以不要,都可以放在后面的位置,品牌是第一的。过去我们中国搞企业,往往对品牌的意识太弱了,弱到简直让人害怕。在7、8年前,我在政府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每年抓品牌,跟领导汇报,这品牌是干什么的?我印象特别清楚,我们很多决策者、领导者对品牌方面的知识、认识程度几乎是零。回想今年我们国家出现的几档大事。最大的损失是品牌。中国的企业不管是解放后、改革开放后,在市场中有一点地位的企业、品牌寥寥无几。北京有一个最响的叫同仁堂,330年历史。为什么国际上那么多国家有那么多好的大品牌,历史那么悠久,中国解放也60年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也三十年了。真正立足的几个好的大品牌有多少?寥寥无几,昙花一现。企业可以没有,品牌不能没有。这是我的一点感受。北汽有几大品牌,合资的一个是奔驰,一个是克莱斯勒,一个现代。自主的现在一个是福田,现在我在全力的推北京乘用车的市场。运作国外的合资大品牌,中国人说话的影响力度有限。我主要关注我自己的两个:福田、北京。福田我觉得运作得很成功,在大品牌下面分了几个子品牌,我觉得做得非常好。现在我最急的一件事是北京这个品牌定位,怎么能够配合2010年产品的下线,把这个品牌推出来。我现在心里面有一个困惑,北京牌的乘用车或者是具体的轿车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应该是什么。我也请了很多高人,基本结论就是中高档以上的,基本上都是大气、贵族、皇家、北京,放着那么大的农村市场,放着那么大一个经济型轿车的容量,都是看着高档、中高档以上的市场。搞企业,我既要走量,还要走品牌。我不能全抓了品牌和形象,量没有了。尤其是轿车,没有量作为制成很难有比较好的效益。可是我要干这个又影响我的品牌。这是最苦恼的时候。不敢往下走,一走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很多。往上走,我这里又没有量,听着挺好听。我挺犯愁的。最近在研究,我想学一学上汽,他在品牌运作上有很多好经验。比如说上汽把通用五菱收购了,任何一个产品都有量,所以我觉得上汽在品牌大的运作上确实有高人。我把我的一点困惑向各位说一下。
贾可:我也有两个困惑。第一,徐总说了为什么这一次奶危机,很多大品牌感觉很著名的牛奶品牌一夜之间崩溃了。我们的品牌建设好象已经白建了。花了那么多钱,一夜崩溃。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二的问题,大家劝徐总说要做北京的中高档品牌,但是我有一个困惑,现在很多的人把大尺寸的汽车叫做中高档品牌。只要这个车大了就叫中高档。咱们自主品牌汽车的道路,大部分人都讲自主品牌是没有品牌可言的,下一个阶段我们怎么走?我希望是开放式的讨论。也希望台下的嘉宾给出答案,同时向台上的四位嘉宾提出问题。
刘科强:我觉得可能对中国今年企业品牌的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段时间我们也思考了很多。品牌实际上是一种承诺,你给消费者、社会公众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承诺,这种承诺你到底能否真正的做到?那可能是企业需要付出的更大努力。在品牌建设,一个是在内部的层面,另外一个是品牌推广、品牌传播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传播做得最好的可能是蒙牛,但是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影响最大的也是蒙牛。我们也要提醒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能够兼顾的。
另外一个话题,关于自主品牌的建设方面。作为陕汽,我们把我们的经验也做一下分享。陕汽在重卡行业我们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80年代末的时候我们和中国重器,90年代我们和德国优曼公司进行合作。我们只想要他的技术,但是不要他的品牌,我必须打造我自己的品牌。当时谈判的时间非常长,而且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们最终还是采取了买他的技术,但是我并没有用他的品牌。最后我们对技术上进行二次的吸收和开发。作为重型卡车来说,国外的品牌到国内,法规、道路改变得非常多。我们对自主品牌的建议就是,第一,我们坚持打造自主的品牌。第二,一定要善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民族的情感不能代替我们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用。这也是陕汽的一个经验。
贾可:品牌为什么一夜之间能够崩溃,刘总也说到了品牌是一种承诺。做品牌是很困难的,一旦违背了你的诺言,你就没有品牌了。做什么都是做生意。可能跟是不是做长久生意有关系。如果是短的生意就不用做品牌。国内汽车工业后起的汽车公司在目前这个阶段需要做吗?
辜思历:品牌是有内有外的,为什么说一夜之间会垮,曾经广告界的一个老前辈,美国老头说了一句话最快抹煞一个烂品牌就是好的品牌推广。质量没有的前提就是什么推广都不要做。很多企业在推广品牌的时候就忘记了,他以为推广品牌就是打广告。我发现很多公司打的广告,他广告打了一半,公司已经倒下去了。在一个刚刚起步的公司,广告费和人员培训费绑在一起。当广告没有推出去之前,内部员工不知道我的产品承诺是什么,我不打广告。我们花一个亿来做内部宣传,从销售、人事、IT。最好有一天我的IT经理帮我拦到了一个免费打广告的机会。他说甲骨文是我们的供应商,看到我们发布了我们的公司,他想把我们的公司放到他们的广告里面。由内到外。
再谈谈拆分,我们用了一个品牌拆分法。我们是固铂轮胎,但是我们今天谈的是迪恩。要是三鹿今天有四大品牌在推。三鹿出了问题,四鹿没有问题。在中国我看到一个现象,推集团不推产品。因为集团控制着钱。但是推集团很危险,一旦下面品牌出了问题,整个集团会遭殃。我们谈宝洁,SK2其实没有问题,只是事件发生以后,SK2整条线倒了。很多人发现SK2是宝洁的,但是宝洁没有受影响。他就是多品牌策略。他把品牌单拿出来。他弱化企业的形象,完全弱化到人家根本不知道SK2是宝洁的。汽车是不是要这么做?我们固铂轮胎是怎么做的?我把迪恩拿出来,迪恩是有赛车血液的品牌。我们很侥幸迪恩是做B2B的,商业用途车,竞争很小。当然小胎的竞争就太大了。
贾可:徐总你对这个是不是不同意?
徐和谊:说得很有道理。
张豫:品牌的后面肯定是产品的品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汽车这个行业肯定是产品导向的行业。前一段时间我听广告界的朋友跟我说,有一位北京的高人的品牌工作室,说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品牌做得很有名。他也经常做广告。上面能有上百个品牌的LOGO在上面。说他已经帮助过有多少企业出名了。但是我特意仔细看这个品牌,基本上都是快速消费品结构,没有什么汽车行业的。汽车这个品牌不是一夜之间能够把品牌做起来的行业。但是也不是不能做的。首先,你这个产品的品质要在。比如说南方有一个草根的证明汽车企业,他是两年多以前开始从领导层意识到这个问题,着重要提升品牌。他首先做的是把起家的时候的产品彻底停掉。现在最低端的产品是4到5万块。3万块的车 基本上就没有了。这两年下来他也做了很多的推广,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说自己的发动机很好。多少还是有帮助的。刚才辜总说的SK2的例子是很好的。如果有一定的规模的时候,完全有需要把不同的品牌。问题在于我们这些自主品牌在出生的时候,它的规模不够,就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件事情。必须要从一个品牌,甚至自己公司的名字、公司的品牌混合在一起来推出。这有时候是不得已的事情。
贾可:刚才说到拆分品牌的做法,也提到徐总的集团化。这是两码事。刚才徐总提的问题,北京汽车的品牌到底是应该走中高端呢还是另外想一些办法?张总,你觉得我们自主品牌应该怎么发展?你刚才说的南方的品牌实际上就是吉利了。现在又碰到徐总这样的问题,咱们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切入做自主品牌的轿车?
张豫:中国的自主品牌,分为两个集团可以。
第一集团比较有历史传承的,历史比较悠久的。一汽、上汽,本身自己有品牌。还有一些企业是刚刚起步的,没有品牌的企业。这两个企业要分不同的路线走。草根企业要从低端。如果类似上汽、一汽这样的有历史传统的企业,直接从高端做起来,但是高端并不是他主要的目的,主要是要把品牌先树立起来,还需要下来追不得从这个级别的车,下到一个主流的紧凑型车。或者到更下一点的车充量。毕竟从上往下走要容易一点。从下往上走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贾可:先树立一个中高端,走量是低价格的车。是同一个品牌还是不同品牌?
张豫:在最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没有这种奢侈程度能够把品牌分开。车型的名字当然会不一样。但是品牌肯定是一个品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说广本的雅阁,98年出来以后,口碑实在是太好了。后来三厢的飞渡刚推出来的时候,大家还是能够有印象。如果看这个车的确不是很好看,但是由于雅阁品牌,最后能够惠及到这个车,这也是一个很或的例子。
贾可:如果这样的中高端品牌没有销量,会不会让你达不到这个目的?你想做一个中高端品牌,但是没有销量反而毁了这个品牌?
张豫:在中国能够达到两三万辆,已经蛮好的。已经能够走到25、26万块钱。如果你想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就不能靠价格来充量。到时候需要大量的营销专家做具体的操作思路。但是基本的思路是这样的。上汽他们现在正在操作这方面。
辜思历:我觉得品牌的高调跟量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品牌可以塑造认知。现在消费者买品牌不止是买认知,他可以买个性。比如说第一个问题要问的是我的车卖给谁?现在有没有一个群体非常买我的帐。我卖给谁要是能够把它增三倍我就成功了,但是怎么来做?就是靠我的品牌个性。我看过一些不同的吉普车,他不是搞认知,是搞聚会。这些人因为很多时候走大批量的时候走大众化市场的时候,很多的消费者愿意用口碑效应。很多厂家现在忘了用一个东西叫网络,网络的炒作、网络的推广。希拉里有很多钱打媒体广告,奥巴马用的是FACEBOOK,社区传播。只要你的产品不是太大的问题。总会有人去买。个性不够鲜明,他既不高端,又不低端,没有人知道怎么站在你那边。所以把个性抓清楚以后,个性跟价位不一定是等同的。这个观念可能要有一定的讨论。但是,你的个性可以非常的明显、非常的大,只要你的消费者肯买账,你就成功了。
贾可:我听了你的话,徐总做品牌可能两个都得做,上面也得做,下面也得做。徐总您怎么做?
徐和谊:我再思考思考。
刘科强:我们做品牌,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有高端的品牌。没有哪一个企业希望一辈子做劣质的。我想这也是徐总一生的梦想。吉利就是一个典型的由低到高的过程,但是显然是不成功的。这里面不是这条道路有问题,错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是低价格不应该等于低品质。你把这个产品低的价格,到最后用户的感受,你的品位就是不行。当有一天你推一个高端的品牌的时候,你有什么资格告诉我你的高端品牌也是非常好。你首先自己有没有具备这个实力?我们看日本车进军欧美市场的时候,不管是丰田还是本田。他们最初进美国市场的时候都是比较廉价、排量小的车。但是他的价格便宜绝对不等于他的低品质。美国人的印象都是日本车的质量也非常好。丰田某一天要推出他的雷克萨斯、阿普拉的时候消费者就认为他有能力推出这个产品。以北汽控股为例,如果现在要推出高端品牌,要考虑一下你的消费者,消费者认为北汽控股有没有独特的手段劝我来买这个高端品牌。从品牌建设层面来看,高端、低端还是采取不同的子品牌为好,两者之间不要有干涉。但是低价格绝对不等于低品质。
贾可:北汽集团有奔驰这样一个高端品牌,为我们这个集团树立未来高端品牌形象还是奠定的基础,但是做品牌确实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也想做品牌,而且我们天天也在写这方面的东西。但是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说我们的演讲台我们都不会放一个LOGO在这里。实际上应该放一个LOGO。不是说我们没有意识,而是说这个意识贯彻不到骨髓。
在座的各位嘉宾,我们想增加一个互动环节,台上的各位的问题,或者有什么想法信提问的,希望大家能够提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