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多重不利因素的打压下,国内车市增速大大放缓,然而河南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汽车消费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前三季度汽车销量依旧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近期本报与CTR市场研究公司共同展开了一项中原购车消费需求调查,结果表明中原市场依然存在着巨大的购车潜力,同时人们购车呈现出更加理性的消费特征。
购车不再为面子
调查显示,就购车目的而言,选择工作需要的占40%,出行方便的占31%。另外,仅有1%的人是因为“成功象征”而购车,4%的人因为喜欢而购买,14%的人因为“已经普及”而跟风购车。同时,数据还显示,在准备购车的人群中,首次购买的占到总体的75%,说明新生顾客群体庞大,市场的潜在购买力巨大。20%的为替代性购买,这部分消费群体,或因为首次购买的车型已无法满足需求,或因为受不断推出的新车型“诱惑”等原因,已开始“二次换车”消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七成以上被访者都将“工作或生活需要”作为购车的主要原因,而认为汽车是“身份地位”和“财富象征”的消费者仅占一成。随着私家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汽车作为身份地位象征的意义逐渐减弱,而作为日常生活实用工具的作用日益被消费者所重视。
对此,业内人士评价,汽车已经从以前的奢侈品慢慢成为真正的大众生活消费品,甚至必需品,汽车消费价值回归到实用性。同时,消费者消费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在购买和使用环节上表现理性,从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追求高品质生活正成为支配人们消费的主导因素。
安全性最受关注
调查显示:影响人们购车选择的诸多因素中,安全性成为人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占调查总体的47%;其次是驾乘的舒适性,占10%,选择乘坐的舒适性占6%,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售后服务的关注度仅为4%。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逐渐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认识已经从单一、片面的价格配置考量逐步向汽车的本质因素转移,再加上近年来因车身安全性不高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注意力放在了汽车安全、性能等因素方面,如汽车的安全装备是否齐全、先进,车辆的碰撞测试达到了几星级等都成为人们购车关注的重点。
而售后服务为人们所忽视的原因,跟目前购车者中绝大多数为首次购车有很大关系,显然,由于缺乏实际的用车经验,这部分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认识尚不足。因此,提醒首次购车者的是,购车前应认真地考察与比较一下各个厂家的汽车销售服务质量,比如配件供应、售后网点的分布等方面,这些都是决定用车方便的直接因素。
10万元左右车型受青睐
调查显示,消费者在对购车价位的选择上,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愿意购买10万~16万元普通轿车的占购车族的38%,是潜在市场的主流消费者;购买8万~16万元之间车型的占到52%,打算购买5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的仅占到5%,而购买20万元以上中高级轿车的占总体的26%。在排量的选择上,52%的受访者青睐1.7L~2.0L排量的车型,而选择1.0L~1.6L排量的受访者约占34%,选择在1.0L以下及3.0L以上的比例仅为3%和4%。
近两年,车市新车型频频推出及价位的不断下挫,使得10万元左右可选择车型越来越多。由于购车者有40%因工作需要而购车,这就使得宜于商务与家用的中级车或中高级车更受人们的青睐,而这些车型的排量也大多集中在1.7L~2.0L;除此之外,10万元左右经济型车也因为其更为节能、经济,成为更多家庭购车作为代步工具的理想选择。
大河报仍是购车主要参谋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家庭轿车是一项不小的开支,车的性能又关系到以后的用车安全。因此,在购车时,消费者要仔细权衡货比三家才做出最后的购买决定。掌握全面准确权威的售车信息就成为购车时的一项必修课。在信息社会,各种广告信息铺天盖地,这些信息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各有不同。调查显示,在郑州15~69周岁的常住居民中,有70.5%的人每天阅读报纸,在报纸广告中,通过大河报了解车市信息的占到调查总体的61.3%,是其他媒体的两倍左右,此外,到达率和读者规模均是第二名报纸的两倍多。
调查结果说明,报纸在各种新旧媒体中依然是强势媒体,是人们获取日常信息的主要来源。大河报作为中原报业第一品牌,先后6次入选世界日报发行百强、4次入选中国晚报都市报综合竞争力20强、5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4次入选中国最具成长性媒体,品牌价值13亿元。近几年《大河报》平均期到达率稳定在45%左右。同时,大河报《大河车城》专刊专业服务汽车消费者或爱好者,成为沟通市场各方的桥梁。连续数年举办的大河车展,更是成为中原车市的一大盛事,是厂家展示最新车型、消费者了解车市前沿的盛宴,也对推动整个中原车市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