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面临破产窘境,丰田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厂商,此消彼长,亚洲再也不是世界汽车格局中位卑言轻的配角。
1979年冬天,当李•艾科卡向政府申请对克莱斯勒的援助时,他肯定没有料到,申请政府救援会成为全球汽车公司效仿的做法;艾科卡同样难以预料,29年后美国汽车三大巨头会再次向政府寻求救援。
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今天所面临的窘境,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在世界汽车格局中的显赫地位将不在。全新的世纪已经开始,世界汽车市场将会由原来美日欧三大车系鼎足而立的格局,演变成由日欧主导的两极格局。而日渐衰落的美系汽车,与成长中的韩国、印度和中国汽车,将在新的汽车格局中处于补充的地位。
同时,由于美国和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也是日欧车系进行对垒的主要战场。不管是日系还是欧系,以及冉冉升起的韩国、印度以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都将在这两大战场上接受市场的挑战和考验。
回顾120年的汽车发展史,现在绝不是最困难的时候。每次危机过后,都会有旧品牌消失,新势力崛起。逝去的老领主留下了残缺的汽车世界地图,亚洲汽车业能否决定新的秩序?
丰田:最后的赢家?
美国“三大”遭遇困境后,一种新的提法产生:未来的汽车霸主将在丰田和大众之间产生。其实,被视为汽车业风向标的日本丰田公司近来负面消息不断。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丰田汽车发生了50年来首次经营性亏损,股价比2008年最高值下跌48%。最新的一则是,丰田将在中国召回12.193万辆汽车。
无论怎样困难,这次金融危机终究会过去,全球汽车的销售情况也将恢复如初。如果让我们猜想一下,经历过这次经济危机后谁会笑到最后呢?
如果从汽车性能角度考虑,丰田在开发节能型汽车方面更加持之以恒,而且比较沉得住气。经过多年的开发工作,1997年丰田公司在日本市场推出了一款混合动力型汽车。2003年,丰田公司售出了5万多辆混合动力型汽车,并计划在2006年到2010年期间使年销量达到30万辆。而通用汽车公司的首辆混合动力型汽车,则要到2009年才能上市。福特公司于2003年底宣布它将从日本对手那里购买混合型技术的使用授权,此举颇出人意料,要知道福特公司当时的年度研发预算比丰田公司高出近80%。
由于汽车新技术的开发日新月异,因此,一旦在竞争中落后,几乎就不可能赶超。作为技术竞争对手,丰田最害怕的就是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和福特。欧洲厂商虽然在柴油车及新型变速箱等机械技术领域具有超过丰田的实力,但在电动车辆的关键技术方面还处于追赶日本的阶段。而美国厂商则在全力以赴保生存,甚至连研发投资也难以为继。因此,如果通过这次危机拉大同通用和福特的距离,丰田的领先地位必然会进一步得到巩固。丰田汽车总裁渡边捷昭最近宣布:“即使减少其他所有费用,也决不减少技术开发费用。”由此可以读懂丰田的真实想法:通过此次金融危机迎来了一个同竞争企业拉大技术开发差距的绝佳机会。
不仅如此,除了本土和美国两个传统强势汽车市场,丰田还逐步蚕食着欧洲以及中国的市场份额。2007年,日系轿车在西欧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4.38%,其中丰田为6.2%;即便是在大众、戴姆勒的本土德国,日系车占有率也已经达到11.8%。丰田是上世纪石油危机的一个赢家,本次金融危机之后,会不会再次成为翘楚呢?
本田:弃超跑,重环保
应对金融危机,本田的策略是:想挖井的话,从最容易出水的地方开始挖!
2008年12月5日,本田汽车社长福井威夫在记者会上面色沉重地表示:“由于经济低迷导致企业困窘,公司将退出F1赛车比赛。”令人意外的决定背后,是悲惨的销售数据:本田11月份在美国的新车销量同比减少了36.7%,是时隔26年的最低水平。本田还宣布到明年3月31日前,在北美地区减产17.5万辆,这是本田在该地区第四轮减产。福井对现状分析指出,“如果继续按照11月份的汽车销售状况发展,整个业界都会陷入困境。”由此可以看出带动日本产业的汽车制造业陷入了比预想还要严重的严峻处境。
问题的关键,或许不在于单纯节约成本以补充资本金。事实上,退出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F1)赛事后,本田决定把节省下来的开支及F1的技术和研发人员,用于下一代环保车的开发。F1车队每年的运营及技术开发费用在500亿至600亿日元,有1000多技术人员投入其中。
继退出F1之后,本田还宣布取消NSX超级跑车研制计划。本田CEO福井威夫认为:“本田应该集中精力在节能车型方面。从目前来看,减少二氧化碳排量最为现实可行的方式是混合动力技术,相比超级跑车,本田将在尽快实现其市场化这方面更加努力。”
在全球经济危机和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大环境下,本田已经意识到环保车型比超级跑车更为现实。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本田混合动力车型Insight将在明年的底特律车展上正式亮相,于3月份上市销售,是本田挑战丰田普锐斯的重要利器。
在经济危机中,成功没有安全的公式。产业结构在不断地演变,全球性的战略需要经营者以新的方式思考,无疑,本田意识到竞争的本质,并为此不断变化策略。
塔塔:在弯道中胜出
塔塔汽车仿佛全球汽车业的一名刺客,曾经默默无闻,一旦出手便让世界震惊:2008年1月10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塔塔集团CEO兼董事长携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Tata Nano(仅售2500美元)亮相;2008年3月,塔塔汽车公司以23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收购了英国的豪华汽车品牌陆虎(Land Rover)和捷豹(Jaguar),一个高端汽车品牌与世界上最便宜汽车制造商的结合,塔塔野心不小;而为了避免捷豹、路虎发生现金流危机,塔塔还同意注资“数千万”英镑。塔塔甚至还决定,将在2009年赞助法拉利F1车队。
收购两大豪华品牌,并非塔塔集团的终极目标,反而是通过这次收购行动,将塔塔集团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司马昭之心”昭告天下了:那就是对于世界市场的垂涎。而金融危机似乎有机会让塔塔在“弯道”中超车。
事实上,印度汽车工业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比如说充足的原料,特别是高质量的钢材;拥有比中国更多的工程技术人才,并且成本更低。在印度开发1款畅销新车所需的研发费用只有美国的20%,孟买工人的薪资不过1.2美元/小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到印度而非中国采购零部件,印度车企拥有着比中国车企更快的成长速度。而其母公司塔塔集团作为印度最大的集团公司之一,是印度政府全力支持的企业,产业触角遍及信息通讯、工程、材料、能源、消费品、化工品及服务业7大类业务。塔塔集团在40多个国家设有企业,向14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及提供服务。
但在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塔塔集团旗下其他产业也面临资金压力。其旗下另一个重要公司塔塔钢铁正考虑出售旗下英国Corus公司资产,以使其欧洲的资产达到最佳化。2008年11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在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重创印度的旅游业,被恐怖分子占据、爆炸的泰姬玛哈酒店是塔塔集团旗下产业,这也令塔塔集团蒙受较大损失。上个月,塔塔汽车为了偿还收购这两个英国汽车品牌所需要的过渡性贷款,不得不启动价值8.28亿美元的配股。眼下,陆虎和捷豹汽车作为援助计划的一份子,都很有可能向英国政府寻求更多信贷额度。
可以说,塔塔汽车已经拥有全球战略的公司所能利用的、构建世界范围的产品和市场体系的潜力。而如果能顺利渡过这一难关,塔塔的未来未可限量。
现代起亚:为中庸付出代价?
2008年对于韩国汽车巨头现代起亚来说,真是悲喜交加!根据Automotive News' 2008 Global Data Book(《汽车新闻》2008全球数据)显示,现代起亚汽车集团的销售量超过了本田,世界排名从11位上升到第5位。
但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下,覆巢之下无完卵。现代起亚2008年12月出口下滑2.4%,韩国销量同比下滑29%。2008年,现代起亚汽车虽然在年初制定了480.5万辆的销售目标,但实际业绩仅达到420万辆。公司的海外库存达106万辆,这相当于四个月的库存。主席郑梦九不无感慨:“全球经济危机预计将在2009年加深,我们将为生存而战。”但他拒绝对现代集团2009年销量做出预测,也反映出其对危机的不安心理。
让郑梦九紧张的不止金融危机。虽然他最近启动了冻结工资、缩短和停止生产、加强混流生产等对策,然而一向强硬的工会,全面反对这些对策,使生产灵活性产生了问题。
而中庸的品质,中庸的车型,中庸的技术,以及落后的环保汽车策略也将成为韩国汽车未来竞争的软肋。不管是日系汽车的崛起,还是欧系汽车特点的形成以及美系汽车在今天的每况日下,都与石油资源的紧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现代起亚在新能源汽车上始终进展缓慢。直到最近,才决定从今年开始量产环保车型。
或许危机也意味着转机。
据说12月9日至10日,现代起亚在韩国京畿道召开了“克服全球性危机品质战略会议”,公司提出“GQ(全球品质)3355”目标规划(就是指在3年内产品质量进入世界前3位,5年内品牌价值进入世界前5位),并决定展开名为“创造性品质经营”的全新经营战略。为了达到产品质量零缺陷的目标,现代起亚汽车公司将以前的“4M(人、机器、材料、技术)”质量管理理念,增加为“6M”质量管理方案,新增加的两项管理内容是“质量验证、质量零缺陷意识”。
这是现代起亚集团重大的战略转变,新战略的关键是通过注重品质的经营方式来强化竞争力,从而帮助其应对世界性的汽车需求萎缩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