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一方面要进行文化融合,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利用南汽资源,又不得不进行内部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在这一轮改革中,又必须确立上汽的绝对领导地位。
2008年12月22日,再过3天,就是上汽南汽全面合作一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上汽集团和跃进集团的高层再次聚首南京。一起参与这次聚会的是国内10家有政府背景的媒体,这一特定的选择,使上南合作再次被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
会上,以胡茂元为首的上汽集团高层和以王浩良为首的跃进集团高层,公布了上南整合一年来所取得的业绩:2008年整个南汽集团减亏40%。
而随后公布的上汽即将启动的机构扁平化改革方案,更是体现了整合中的政治色彩。根据这一机构整合计划,原南汽集团总部机关的相关部门将与MG名爵的相关部门进行整合,而MG名爵包括规划、采购、制造、研发、营销在内的五大业务,将全部与荣威统一运作。
新的整合后,南汽总部机关的原有职能所剩无几,其主要职能是成为上汽自主品牌的生产基地,同时处理一些与当地政府有关的事宜。这一调整,从上汽扁平化操作、压缩成本的角度考虑,确实无可厚非,但其中值得回味的是,从功能定位上本应称为“上海汽车南京生产基地”的这一机构,目前仍被称为“南汽”。
多余“南汽”存在的背后
从最新的组织架构看,上海汽车自主品牌事业部设有自主品牌运行委员会,由上海汽车总裁陈虹负责,该委员会下设有乘用车事业部和商用车事业部,分别由上汽两位副总裁陈志鑫和肖国普分管。
业务整合以后,陈志鑫分管的乘用车事业部,应分别设有技术中心,规划、采购和制造部,名爵和荣威的营销部将在陈志鑫的统一管理下实现统一运作。而如今,“南汽”的继续存在,使得这一架构有些节外生枝。
“保持南汽名称不变”,是上南合作中南汽提出的三大原则之一,也是上南合作过程中,上汽作出的承诺之一。就南汽本意而言,当初提出这一原则,不仅仅是出于一种企业情结,更是希望能保持一定原有的企业文化和底蕴。然而,上汽整编一年之后,通过调整,南汽实际上已有名无实,如今仍然保留“南汽”,从上汽来说也是出于上南合作后发展的需要。
留下“南汽”这个名称,也是胡茂元的一个谨慎之举。从胡茂元的角度看,要推进资产更高效地运作,就需要进行资产的整合,特别是在当下整个经济环境恶劣之时,企业的成本管理尤其显得重要。另外,要推进名爵和荣威的一体化运作,也不可能将荣威和名爵分别分散在上汽和南汽之下。机构的重构势在必行。而机构整合的最佳方式,就是取消南汽,直接将南汽的两大整车业务——名爵和南京依维柯,纳入上汽的乘用车和商用车事业部。但这样做显然不仅有悖于当初的约定,也会影响到南汽员工的情绪,所以,胡茂元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而在此之前和之后,上汽还妥善安排了南汽总部机关的员工。南汽原总经理、上汽收购以后担任南汽常务副总的俞建伟,被安排进入上汽管理层,成为上海汽车副总裁。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