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车、新车型、新品牌,经济危机似乎没有影响国内汽车业在秀场上的一片热闹景象。这是中国汽车自主研发咸鱼翻身的契机吗?
“透支未来”在一夜间将西方国家人民的泡沫生活打碎,似乎也一同将西方汽车业所引导的虚幻的“未来式”打翻在地。
2009上海国际车展,国际大品牌绚丽的概念车稀少了,这个国际性的舞台成了国内自主品牌的秀场。当强势的国际汽车品牌吹破未来这个泡沫的时候,国内的厂商们又在如何展示他们的未来呢?
概念车、新车型、新品牌,经济危机似乎没有影响国内汽车业在秀场上的一片热闹景象。这是中国汽车自主研发咸鱼翻身的契机吗?那些冷静下来的品牌似乎在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但并不确定的答案。
奇瑞,这个企业一直带给中国汽车业一个接着一个的崭新脚步,它将旗下的产品分为三个系列,并使用了新的品牌,在产品的造型上也十分明确地诠释了各个级别车型的市场定位。
Fulwin、 A3、M5都有两厢和三厢两种选择。当然,为了使得车型有更多的通用部件,三厢的造型有些牵强,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天津一汽的车型中。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个问题不在于两厢和三厢,而是在于造价和产品数量。数量的优势,也就代替了造型的优势。中国人的三厢情节,在汽车业井喷后的今天,似乎已经淡化了许多。
长安在造型上的品位依然出众,每每都有夺人眼球的概念车吸引观众。Chana展车充满了未来感,这样的概念车出现在中国品牌的展台上无疑是令中国汽车设计师振奋的。被工程紧紧卡住创意的中国研发团队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胆量。另外,展车的做工也比较精细。
长城的产品依然丰富,值得注意的是“酷熊”,这种车型的概念源于日本,并且十分日本化。概念上的借用我并不十分赞同,但它却占领这一概念的“0”份额市场,显示了长城对市场灵敏的把握。
上汽集团的品牌塑造比较现实和扎实,款款造型都与生产和品牌相关。Mg6的造型动感时尚。上汽正在一个良性循环中逐步建立自己的自主品牌,令人钦佩。
一汽集团是一个沉稳的企业,依然没有新面孔,如果经营一个品牌,能够做一个像一个,也不愧于老大哥的称号。只是,让人望眼欲穿的红旗品牌似乎仍没有新的动作,这留给了人们更多的期待。
北汽、广汽都在经营品牌上打出了崭新的造型,各个民营厂家也都大秀个人的自主研发成果。
吉利作为民营企业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车厂,无疑是本次车展中最为“雷人”的品牌之一。它的展车数量大、品种全、争议也最多。对这样的企业,佩服和担忧是双重的。中国版的劳斯莱斯、中国版的英国出租车、中国版的卡宴?那么,“中国的”在哪里?
造型是一个品牌的门面,品牌文化是企业的根本,无论汽车这个产物是否源自中国,无论中国的民众是否知道这些著名的品牌,在造型上和概念上的模仿都将是盲目的,而不是立足于中国市场本身。
2009年对于中国汽车造型行业来说,浮华仍未退去,前路仍未明晰。市场上充斥的仍是国际设计公司的“国际化”造型、概念的移用、样式的抄袭。在混乱之中偶有些许令人欣慰的设计,但它们是否能长久地影响这个行业呢?
依靠国外的研发力量充实自己的门面固然重要,而扎根于企业内部的这些鲜活的技术力量、那些立足于中国市场的本土设计公司,则更需要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韩国汽车业起步得很晚,他们的造型就如他们的技术力量和质量一样受到过很大的非议。但是,他们输送大量的企业内部人才出国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就在短短的几年间,无论是技术还是造型他们都完成了质的飞跃。
他们现在有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工程师团队,虽然还比不上欧美和日本,但已经形成了他们的国家风格。我们或许不推崇他们的造型,却推崇他们培养人才和任用人才的机制。
中国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加在一起可能比韩国全国的人口还要多,在这些人中可能就存在天才的工程师、设计师、模型师和优秀的产品策划者;这些人决定了中国汽车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技术能力也决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看到本土造型设计的“生机勃勃”,我不由得悲哀得问一句:中国的设计在哪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