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法则
长安汽车正推动着“第四次产品革命”。
第一次,以CM8为出发点,这家微车制造商开始涉足乘用车领域,与国际公司联合开发,却只能被动地听取别人的方案;第二次,开始摸着点门道,以“结构开发”为主,注重于“形态”的完成,奔奔由此诞生;第三次,战略车型悦翔诞生,企业研发理念实现重大转变,“结构开发”开始转向“性能开发”,以用户需求为研发原动力;这一次,则上升到以“品质开发”为主线,早在2009年逸动项目启动时,“品质开发”理念就逐渐导入。
这一转变,将解决自主品牌在细节问题上的通病。即使包括长安在内的自主车企,已经获得长足进步,但国人们还是认为,自主在细节上这样那样的瑕疵,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以逸动、CS35为代表的第三代产品,市场追捧热烈,给长安汽车带来了不少的新意。在重庆,甚至有这样的趣闻,“不识讴歌,只辨长安”。玩笑归玩笑,不可否认,长安汽车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分值大幅增加。
远未到成功之时。
“在第三代产品开发时,我们发现,虽然性能开发在某些指标上是领先的,但是做得还不够。比如,噪声控制做得非常好,但是在加速状况或者其他情况,会出现一些杂音,这会引起用户的抱怨。所以,我们的下一代产品要做得更好。”李伟坦言。
一个必须引以为鉴的案例是——当年,韩国汽车进军美国,因为品质不佳,即使售价便宜,也一直打不开销量。之后,韩国狠下决心,用10年时间提升汽车性能品质,最终获得美国市场认可。当然,其间代价,相当巨大。
“市场不会因为你是自主品牌,就给予特殊的宽容,相反,因为你是自主品牌,更不会容忍在品质上的丝毫疏忽。”张宝林告诫团队,长安绝不能重蹈覆辙,更不能因为已经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要达成目标,并非易事。
一辆涉及成千上万个零件的汽车,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零瑕疵。而对于从未做过B级车的长安而言,随着产品阵营的丰富以及产品层级的上升,难度可想而知。产品要想得到市场认可,必须在动态与静态之间做好权衡,同时还要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契合。
对标,是长安汽车自主之路的恒定法则。
这条路,可追溯到2006年2月,徐留平刚刚接手长安。彼时,他直接面临的棘手问题就是:刚刚起步的自主品牌,该向哪个方向走?
“如何认识跨国企业的能力?又该如何认识长安与国际之间的差距。”这成为徐留平给公司上下布置的两大任务。只有清楚现状,才能够选择正确的路径。“长安事业领先计划”也就此拉开大幕。
2006年之前,长安汽车习惯了“闷头做事”,只管造自己的车,其余均无关。直到悦翔启动,“竞品”的概念才被灌输进来。长安买回了悦翔所在市场销量前三的竞争车型,研发团队开始逐一拆解分析。
“我们要造国民车。当时大家不相信我们能够做出来这样一款产品。可别人的车好,到底哪里好,你说长安在哪些方面不行,你也要有对比数据,你只有基于竞争,才能形成我的目标。”
时任悦翔项目总监的刘伟,亲历长安自主研发史上这场重大的观念转变。正是以此为契机,长安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性能体系。“对待产品,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这一固化的研发理念,也正是诞生于悦翔之中。
“当初做车,胆子很大,跑试验,发动机感觉不对了,换个发动机再跑呗。倒是现在,胆子越来越小,要改什么东西,必须想周到,一个一个环节验证全了,才敢实施。”作为一名老长安人,如今已是汽车研究总院乘用车二中心车身所所长,李昌伟亲自参与CM8、志翔以及睿骋的开发过程。他称,这是一个越来越谨慎的过程。
为了得到最佳的产品竞争力,在睿骋研发过程中,包括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蒙迪欧,乃至在公务车市场独揽风光的奥迪,都是对标的车型。上千个细化指标,一一对比,从最开始项目启动,一直持续到结束。
产品力被明确为长安发展的根本。为了保持对标效果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控制。睿骋样车出来后,因为密封条接角处的连接不是太精细,多了一点余料,尽管这对本身性能无直接影响,普通消费者也不会在意,长安硬是将这个看不见的瑕疵重新解决。
“一个细节的设计,有一点问题,我们都会重新修改,甚至把方案推翻。”李昌伟感慨。
回看6年多时间,徐留平不回避自己的欣慰。学习、借鉴、创新的路线,被证明是完全正确。这就好中国人吃西餐,起初感觉无从下口,一旦习惯,就会从“忍受”变成“享受”,甚至能够成为西餐大师,进而将中西餐饮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
精益的福特,技术的马自达,灵活的铃木。对标过程中,长安自主不再天马行空。“我们算是找到了感觉,至少长安上下,对汽车有了统一的认识,不再是瞎子摸象,只有局部的概念。所以,汽车是一个独具魅力又特别复杂的产业。”他说。
汽车自主,一个无法探底的深水区。“浅薄”,徐留平至今都认为,对于汽车产业,过去的认知,都只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行走其中,每天都如履薄冰。
与自己比,长安确实坐在了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但与跨国企业比,长安依然还是个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补的课太多,脚步必须得更快。
长安福特新福克斯的热销,引发李伟太多的感慨。“在老款福克斯上,用户抱怨的油耗、噪声、智能化、动力……这些弱点都在新福克斯身上得到了解决,所以,顾客对产品的判断,是我们产品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作为研发体系的驱动力。”
基于此,长安汽车在国内首创与经销商的合作伙伴,在全国建立六大消费者研究基地,现场进行消费者进行研究工作。包括意向客户、竞争车型用户、车主以及未来消费需求等各个方面。
在企业内部,长安成立了专门的产品力评分体系。李伟介绍,原来长安与长安福特产品的分值,差距在60-70分左右。而现在,这个分差大概为30分左右。“长安福特最新的产品,像新福克斯、翼虎,这个分值在730分左右,我们之前产品分值只有600多分,现在,以逸动为代表的后续车型,都能达到700多分,提升速度是非常快的。”
更为严苛的标准——福特帕斯卡40万公里试验,正在通过睿骋导入到长安研发体系中。这在业内是出了名的“难达标”,即使现在很多合资企业的产品,都有可能无法通过这样的测试。未来,包括睿骋级别以下的车型,都将陆续导入这一规范。
有时候,残酷,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如果你的品质标准不升级,如果你不与合资企业站在同样的起跑线,未来你就无法参与竞争。”与跨国企业“真枪实弹”的过招,是李伟心中最理想的境界,而长安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
李昌伟则用“颠覆性”这样一个词,来形容睿骋所历经的考验。数据为证:之前,可靠性试验标准为4万公里,现在,则是16万公里的强度,相当于模拟用户24万公里的道路行驶。
即使还未成长为如福特这样的重量级企业,但长安力求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张宝林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2015年,长安汽车的产品要能够与长安福特全面对齐,而在2015年之后,将开始在各个领域推进超越计划。“每年,要保持比上一年60%的速度进步。”
在更具体的核心领域,长安汽车还有具体的宏伟规划——安全体系,2016年,将率先达到同期欧洲五星碰撞标准,2020年将满足同期北美汽车安全评价五星;NVH体系,2016年,要达到同期世界一流汽车公司的NVH开发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