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353期星期三会客室:发现光环下的特斯拉

2013年08月21日15:34
来源:搜狐汽车

  主持人:所以为什么在今天节目当中和大家一块聊一聊这个企业,聊聊这个相关的话题,我们认为需要一些创新的思维,你像在今天我们所每个人使用的微信,包括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的技术,十年前你想想得到吗?想象不到,但是今天每个人离不开它了。十年以后汽车什么样,谁都不敢说,面对这样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样一种崭新的车型,这样一种新思维诞生的企业,我们要给它多多给予关注,同时聊一聊通过特斯拉所带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思考,这样一个企业,这样一个创始人,他所营造出来这样一种概念和理念,到底会不会对未来的汽车行业产生一些颠覆性的影响,正在听我们节目的听众大家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和网络和我们互动一下,看到大家第一时间反馈。

  0016:关注了特斯拉真的挺好玩的,但是电动车在中国如果想发展的话,还太难太难不是说今年要进中国吗?怎么没影了。

  0214:对特斯拉挺担心的,这电动车如果速度太快的情况下,发生了事故,电池会不会爆炸啊?想着都有一点害怕。

  网友:特斯拉不是说今年进中国吗?吹得挺悬乎的,特别酷,说要颠覆所有关于4S店的概念,大家可以就像逛街一样逛这个店,没看着啊,什么时候来啊?

  主持人:这些话题稍候和大家一起分享,从第一时间大家反馈可以看出来特斯拉很多人都在关注。

  星期三会客室正在直播当中,梁洪感谢大家继续关注,今天我们和合作伙伴来自经济观察报副总经理兼汽车版主编张耀东,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部部长朱成,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记者黄少华,一块和大家聊一聊备受关注的特斯拉,已经刚才说过了由一个明星式人物所创办这样一个永远在吸引人眼球的公司,现在要挺进汽车行业了。他的纯电动的特斯拉的高速的跑车,目前已经推向市场,并且赢得了真正的一批目前在富豪榜上排名前很多位这些人的热衷、喜爱,在今年年初底特律车展上曾经有这样一条消息,特斯拉要在今年春天来到北京。现在已经是初秋了,还没来呢?估计今年可能是来不了。我们接下来想和三位嘉宾一块探讨一个话题,因为大家都说特斯拉是一种全新的创新的模式,它会颠覆传统的汽车行业,我就请三位从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跟我们说一说,你们认为特斯拉的创新模式表现在哪些方面?朱部长先说说技术层面。

  朱成:特斯拉核心部件相对保守成熟

  朱成:我们说特斯拉虽然说它包括宣传,有很多创新,但是它在具体到技术设计应用上,它其实是相对比较保守的。它的主要核心部件都采用成熟技术,比如它的电池,没有采用目前电动汽车行业里面最流行的磷酸铁锂,三元锂离子这些技术,采用松下18650钴酸锂电池,这种电池在IT行业大量应用在汽车行业很少应用的。实际上并不能代表电动汽车用的这个电池的最高水平。但是它的优点就是可靠性,一致性比较好,技术非常成熟。同样还有它的驱动电机,也没有采用目前最流行的硬磁同步的电机而是采用低成本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而且还是台湾比较小的企业,不太有名的企业生产的这么一个点机。主要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系统继承的技术,除此以外他在其他技术上都采用了成熟的技术,这也是他的车所能够卖得比较好,其实这也是他的一个优势,是他的一个技术特点。实际上也是他的一个优势,因为用了很多先进技术,那么这个车技术先进,不代表它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就好。它用了很多成熟的技术,那么它的车反而有的时候会卖得更好一些。

  主持人:朱部长观点不知道到底能否认可?如果查一下特斯拉这个车,很多零部件供应商来自于世界各地,有十好几家供应商,美国、法国、日本等等,核心的东西并不是马斯科本人,或者他领导的团队研发了,所以他真的很聪明,汽车层面上是攒出来的车,按您的说法,能这么理解吗?

  朱成: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实际上它有一项或者几项是最核心的,自身非常过硬的技术。

  主持人:哪些?

  朱成:特斯拉电池管理技术先进

  朱成:比如电池系统继承技术,电池管理技术,这个技术是其他人很难赶得上他的,这也是他的所能够站在目前这个高度的这么一个最有利的技术。

  主持人:我们明白了从创新这个词儿去仔细分析,第一技术层面我们看到它不是自己独创了哪些前所未有的技术,而是他特别聪明的做到了集各家之长,同时有了自己集成技术的优势。我们从第二个层面分析,黄少华可以跟我们说一说,刚才有听众问,估计都是粉丝,北京说了今年要开店,而且店特别酷,哪呢,没看见啊?

  黄少华:特斯拉落地中国面临商标和审批问题

  黄少华:刚才很多人都再问到北京来的这个问题,最近也有很多网友,包括很多记者跑到芳草地购物中心,就是特斯拉原来要在北京建的展厅的位置去看,结果发现都还用布盖着呢,号称有八百平米的展厅,其实今年是肯定来不了,因为现在特斯拉进中国面临着两个难题。一个就是商标被抢注的问题,这个大家估计都清楚。中国有一个叫占宝生的人,在很多年前就把特斯拉,包括特斯拉英文、中文,包括特斯拉moto所有的都抢注了,所以他现在要进中国,首先得有一个商标,虽然他现在也注册了一个叫拓速乐一个汽车企业,但是这个可能暂时还不太清楚最后会有什么结果。第二个就是展厅为什么迟迟开不了?因为审批还没有完成,现在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按照整个审批的流程下来,估计要一年半的时间,所以明年能不能看到特斯拉的展厅,现在也还不好说。

  主持人:黄少华从创新的角度给我们讲一讲,特斯拉的营销,包括它的销售模式和我们目前传统的这种汽车的4S店这种方式到底有什么不同?

  黄少华:特斯拉销售模式类似苹果代表趋势

  黄少华:为什么说特斯拉是汽车界的苹果呢?有一点很重要的,特斯拉采取的销售模式它跟苹果很像,是采取的在建展厅,就是跟苹果一样很好的,很大的这种体验店,然后在网上销售,这种模式肯定代表了汽车未来的一个销售模式的方向。我觉得从这一点来看,特斯拉确实做到了创新。因为其实前不久天猫也搞了一个叫做天猫汽车节,卖了几千台车,这种从网上销售汽车的模式来看,肯定是代表未来的趋势。

  主持人:建一个超酷的在城市核心区的展厅,销售的途径通过网络来解决,这是他的一种非常创新的销售的方式。我们再来听听张耀东从创新角度怎么给我们解读特斯拉?

  张耀东:特斯拉的优势在于善集合各方面力量

  张耀东:特斯拉更多是一个理念创新,最早马斯特买这家公司的时候是一家很小的公司,马斯特认准了一个方向,实际上认准了汽车的电驱动化是将来的趋势,这个方向肯定是没有错的。做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很善于,跟乔布斯最大的相同之处很善于集合各方面的力量,从第一点来讲产品定位选得很好,选的是高端切入。我们知道电动车几大问题其中就有一个售价高,续航里程短,但是要瞄准豪富阶层,这些人不介意这个,就是拿来买的一个工具或者一个玩具,就是一个玩具。所以一开始看到的那么多的所谓明星会去买它,这是美国的传统。在美国特别是加州,硅谷的传统,因为当天的普锐斯当年在美国卖的时候,也是卖给这些人,而马斯特正好跟这些人就是邻居和朋友,对这些亿万富翁来讲很容易接受他的一个产品。他选择这样一个阶层,这一部分最高收入阶层在美国吸引了最多闪光灯这些人群,进而形成他的品牌形象,形成高端品牌形象,至于它的产品本身。我衡量一个新能源车从两方面衡量,一个是传统汽车技术,切诺基可以做到极致,再一个新能源本身,电机、电控、电池,刚才朱部长讲了电机和电池部分,除了电池部分他选择另外一个技术路线,没有用汽车用的磷酸铁锂,或者锰酸锂,用的钴酸锂,钴酸锂电池是笔记本电池,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弱,可控性更弱,但是效能会好,但是必须特别强调管理系统。

  主持人:怪不得有人说它就是一堆笔记本电脑。

  张耀东:电池数量远远比别的高。

  朱成:最多八千多个。

  张耀东:很难讲特斯拉的时效性能持续多久

  张耀东:必须要有一整套特别强的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来管理,基本上现在来讲这种模式来讲,现在包括主机厂,包括大众这些企业在做的时候,都是用外购的电池,外购的电机,加上自己的电源管理系统,基本都是这种做法,或者战略合作一家,叫做电池企业,都是这样做法。比亚迪是做垂直整合,除了电机不做,别的都做,是这样一个方式,技术路线不同。我跟比亚迪聊,他们技术人员跟我讲过不敢用锰酸锂,因为风险太大,他知道管理能力很大,因为特斯拉的基因是硅谷里的汽车厂,本身就生活在硅谷,硅谷我们知道全球的电子电控系统的专家,在这儿居住最优秀的一些专家,这是马斯特的长处,瞄准第一需要的目标人群,从超跑起步,我们跟比亚迪对比来讲,比亚迪在中国这个国情下,只能瞄准普通收入阶层,这是不同人群导致的。第二点从技术来讲,他选择一个他自己认为最有把握的技术,作为整合的核心技术,其他整合进来,用了松下电池,同时松下也是它的股东,买了丰田一些东西,丰田和戴姆勒也是它的股东,大家有股权和技术上综合整合能力,总投资量是不大的,再加上足够的商业的炒作,他很切合实际的又拿到一笔美国的政府补贴,利用各种政府上一些优惠,聪明的商业运作模式,空手利用了硅谷汽车企业全部外迁出硅谷这样一个机会,弄出一块成熟的汽车场地,这是具体的商业手段。这些东西来讲,最核心的一点,他一开始想我要不跟这些人走一样的路,他很小,一年不到一万辆,跟美国三大再小的也要四百万左右的,他作用法是不一样的,他像个锭子,那个像一个大象,很容易切进去。为什么不看好当下特斯拉一些发展,因为他那种模式带有特别鲜明的美国特色,叫做精准的客户定位,非常切合实际美国英雄式创始人打造,提高品牌声誉和企业声誉,再加上明星产品,一整套的组合拳,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经典的商业案例。但是这个商业案例都是有时效性的,我们很难讲它的时效性持续性有多久。

  主持人: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张耀东:政府需求驱动模式注定中国没有特斯拉

  张耀东:我原来也写过一篇文章,特斯拉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特斯拉,特斯拉值得学习,但是中国不会有。中国的消费人群的风向标不是在这些超富阶层手里头,美国的风向标是在那个,普锐斯基本所有新能源车、电动车都是从类似于汤姆克鲁斯这样的名人开始,这些人非常需要给自己贴一个时尚和环保的标签,他们愿意去干这个事儿,包括一些大公司的老板都回去做这个事儿。中国很多风向标是在一些适应政府需求来驱动的,奥迪式的成功在中国是真正的成功。中国现有消费环境下,和一些现实环境下,只会产生红旗这样的品牌,很难产生特斯拉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分析围绕着特斯拉创新模式,无论是技术层面上,从销售模式上,最重要是从理念方面,特斯拉之所以能够现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是有原因的,稍候就会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张耀东刚才已经表明他的观点,特斯拉在中国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前景,还有你们到底认为不认为它能够颠覆整个的汽车行业?据我们了解目前美国通用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相关的部门,去研究特斯拉,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特斯拉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对他们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他们在研究自己的对手,对于中国的企业,以及对于中国未来汽车行业来讲,又能从特斯拉这个企业当中看到些什么,学到些什么,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一个有利的冲击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桑大伟)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