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353期星期三会客室:发现光环下的特斯拉

2013年08月21日15:34
来源:搜狐汽车

  欢迎继续关注正在直播的汽车天下,这里是每周三由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搜狐汽车、经济观察报联合出品星期三会客室。我们今天和来自合作伙伴济观察报副总经理兼汽车版主编张耀东,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部部长朱成,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记者黄少华,一块聊一聊关于特斯拉话题,最后一个核心的问题,特斯拉到底能不能颠覆传统的汽车行业?它在中国会怎样?朱部长给一个直接答案,能还是不能?

  朱成:四大核心问题阻碍电动车发展

  朱成:如果不能解决电动汽车现在主要的核心的问题,那么它肯定是不能。

  主持人:您觉得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朱成:核心问题目前来说有四个,成本高,续时里程短,充电时间短,充电设施少。这四个问题。它可能能解决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问题。

  主持人:人家现在续航里程很长啊,不短。

  朱成:但是充电时间也很长,装的电池多了之后,充电时间也不会短。而且现在对中国而言,中国和美国有不同的文化和消费的理念。中国的基础设施比较美国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说在这一块,它在中国这个难度会更高。

  主持人:朱部长的答案是不能,没戏。

  朱成:很难。

  主持人:不能和很难,黄少华觉得呢?

  黄少华:安全问题和资金链都将制约特斯拉发展

  黄少华:我觉得也不能,特斯拉这个企业跟之前提到菲斯科很像,也是做超跑纯电动车,后来为什么死,因为这个企业只要有一起安全事故,特斯拉现在这种很炫的概念,经不起安全事故,只要第一有安全事故,第二资金链破裂,这个企业就可能就倒闭了,就破产了。它只是给汽车行业一个新的理念,新的这种比如说集成外包,包括电池并联、串联这种技术的概念,我觉得可能对大家是有启示的。包括大众中国副总裁张绥新也对这个企业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我觉得他是美国富人的既要享受跑车这种快感,又要给自己贴上绿色的标签,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但是如果在五到十年内他的判断电池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只要电池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的话,整个电动车行业可能就没法有颠覆性的变化。

  主持人:对于在中国呢?您看好吗?

  黄少华:刚才张耀东老师说得很好,在中国这种模式下更不可能产生特斯拉这种神话似的企业,因为中国不具备这样的土壤。

  主持人:所以绍华观点是不能,不可能。我们最后再来问问耀东,能颠覆汽车行业吗?

  张耀东:认可特斯拉模式短期内看不到机会

  张耀东:我个人对特斯拉未来是很看好的,当下来讲我觉得还是要解决一些东西。刚才我觉得有几个路径,朱部长讲了必须产品先有革命性突破,这个来讲是行业性的事情,在行业没有实现突破之前,指望一家企业是很难的。大名鼎鼎苹果也是做集成,它的屏也是三星的,也不是生产企业,代工的。这是全球的先进理念,在IT行业已经非常成功的理念,没有什么太多说的。第二点特斯拉的机会点,如果产品使用体验上有突破性革命性,让大家用的人体验非常好,包括特斯拉也在做车载信息系统。他的老板个人魅力,加上企业过去的基因,已经给这个品牌贴上一个高科技、时尚的元素。他可以不计成本用很多高科技技术,这些高科技元素可能在市场上有这些技术,但是由于其他企业品牌不支持他用,他可以去用,苹果为什么可以用最好的屏,别的品牌没办法用,用了之后太贵卖不出去了。苹果可以做这个事情,他现在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一直站在产业链最前端,就有机会成功,这个我觉得在美国我对它的前途还是看好的。再说到一个东西,资本运作很成功,个人如果没有太大的突发性事件个人品牌还在,融资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他很有可能反向收购通过跟传统车企合作,实现一些传统技术的提升,这都有可能的。这个不要太低估它,相反来讲营销渠道是战术层面,不会有太多的东西,慢慢反而会妥协,反而会用一些传统的4S体系,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在中国来讲,在短时间之内看不到它的机会,因为在目前阶段。

  主持人:这个短时间大概多长?

  张耀东:三年左右,至少三年以上。为什么?在美国目前产品支撑它的还是富人玩具型核心的消费需求,在中国来讲还真是没有这个机会。因为在它之前,不是说它不成功,在它之前包括普锐斯在内,包括混合动力在内,包括纯电在内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我很难讲看得他在中国成功。

  主持人:我们今天在节目中一起关注了话题性公司特斯拉,和特斯拉目前所生产的这一部吸引全球人眼球的高性能的电动的跑车。我们是想在节目当中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传统概念当中的汽车行业他有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很多的变化,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这是我们今天节目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我们也是和大家密切的关注和汽车所有相关的一系列的新的技术,新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今天直播间三位嘉宾,基本上都用了不能、不会,一段时间看不到希望等等这样的一个结论,给我们这期节目划上句号,但是还是留给时间去考验吧,我们先来看看特斯拉什么时候真正进入到中国,我们再来看一看它将给中国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影响,再次感谢三位嘉宾,如果您想再次看到听到我们节目,可以随时登陆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也请关注本周出版的经济观察报汽车周刊,谢谢三位!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桑大伟)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