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国家的“空气行动计划”,这一轮的政策我们刚公布。因为国家空气行动计划据说下周公布,我们由于任务比较艰巨提前公布了。这一轮“北京2013年到2017年的空气行动计划任务分解”已经提前公布,我看最近一段时间在社会上热议,一共84条,跟机动车相关的一共是22条,这里边除了我们常规的做法以外,我们在这一轮的政策设计过程中主要有这么几个做法。
第一个,要逐步提高车辆的使用成本。刚才前一轮的嘉宾也提到了,包括地方的设置、交通拥堵费的设置,解读政策的时候专门有一句话,要逐步提高车辆使用成本,后边还会研究一些东西,刚才有的同志也问了是不是燃油排污费,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第二个,要重点的调整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行驶历程多的车辆结构。我们这一轮设计的十大行业领域,包括出租、公交、环卫、邮政、旅游、郊际客运、省际客运、渣土车等十个行业里面车辆结构要调整,往什么方向去调整?往新能源车的结构去调整,实际就是LNG或者CNG的方向去调整。
我们初步测算了一下,这22条措施如果5年或者4年多的时间能够落实的话,包括84条一块落实的情况下,我们的目标是把PM2.5减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其实离达标还很远,离发达国家的现状还很远,这个是需要解释清楚的。
我们也初步测算,虽然说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在北京的空气行动计划,仅车这一块可能政府要投入大概400亿的补贴,全社会拉动大概2800多亿跟车相关的费用,但是,其实我个人认为,这还是一个低水平的方案,因为当时我们拿方案跟相关部门、相关单位去协调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我从事这项工作十几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大家都说支持环保,但是触及单位个人、集体利益的时候都会反对,所以实际上拿出来的是一个低水平的方案。我们把这84条落实了以后,包括机动车的22条,依旧达不到现在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的排放标准。
其实在北京这样大都市里,常住人口2100多万,还有流动人口,加起来可能有3000多万,大家都是污染的制造者。我们这个城市从现在的状况跟我们的测算来看,已经没有环境容量了。我在很多场合都被很多人质疑过,说我们小时候不这样,我也是在北京长大的,我也知道小时候的北京有蓝天、白云。那时候北京有多少人?现在有多少人?现在有多少车?另外,北京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好,三面环山,扩散的条件非常不好,又是一个内陆城市,环境容量非常有限。
现在人口的无序发展,包括车辆继续增长,都给空气的环境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然我也坦率的承认,我们的煤,我们的工业,我们的扬尘,我们的餐饮油烟,治理的并不好,也有改善的空间。但即使这84条都包含了这些内容并且都落实掉,我们也还会有很大的差距,这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大家老说北京环保就靠天吃饭,这个话说对了一半,因为我们污染物的总量实在太大,又没有扩散的条件。其实在发达国家也好,在沿海城市也好,空气质量好,天天都是靠天吃饭,扩散条件好,有风吹,我们这儿经常是静稳天气,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人努力、天帮忙,但是我们强调,人努力是第一位的,你把污染物的总量减下去了,空气质量才能改善。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