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拉开帷幕,除了环境保护、拥堵治理、新能源车发展、自主品牌扶持等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想必在2014年的两会上,2200万辆高度背景下的汽车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将会更多的被代表们提及,也势必将得到车界的广泛关注。
多年故我的汽车行业管理体制,其显露的一些弊端,已然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无形束缚。而对实施十年之久的“汽车产业政策”的修订,还在酝酿、不见胎动。这与今非昔比的产业环境来说,已经不相适宜。
广汽响应兼并重组号召收购长丰汽车,却不料影响了集团的整体上市;吉利国际化资本运作全盘收购的沃尔沃,却被视为外资身份而丧失了大好市场时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助长垄断,外方摄取大量利润;税收利益之下,地方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多个婆婆”各有要求,厂家疲于应付;环保标准实施一拖再拖,企业无所适从;政策进退,小排量车销量如过山车;单以企业产销规模考量,间接推动合资品牌壮大……
换言之,无论是在兼并重组、汽车销售、税收分配,抑或还是在标准法规、长效政策、考核标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亟待改变的地方,说明汽车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和配套机制完善,已经成为如箭在弦不得不发的当务之急。
在其他行业的改革更加深入、渐入佳境之时,汽车行业不应该也不能成为改革的真空地带。
做好汽车行业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首先要对分散的管理职责加以梳理整合,从战略层面组建统一协调的高效率的崭新管理体制。
像吐槽“上当”的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就提出,应该有涵盖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多个部门的整体性政策出台。
其次,要消除错位重叠的多头管理,形成责权分明的问责机制。我国车行业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堪称世界绝无仅有,而欧美日一般让交通部承担汽车行业管理职责。“九龙治水”,事情看似来都有部门在管,却最终未能管好。汽车行业管理领域,政出多门且步调不一致的纠结情形,需要改变。
再次,主管部门不妨放下“闲不住的手”,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多服务少限制,让“看不见的手”去激发创造活力。比如,放开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行业准入,鼓励IT新技术与汽车相结合的创新,培育本土有竞争能力、有市场化前景的新能源车型。“外行”不一定造不好车,反倒有可能颠覆从前墨守成规的设计理念和营销模式。美国电动跑车制造商特斯拉崛起的轨迹,深刻说明了这一点。
如此,才能有希望扫除往昔陈旧体制框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切实推动汽车强国战略,使中国汽车行业更快进步壮大,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美丽蝶变。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搜狐汽车独家评论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改编、改写。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