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2014中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高层论坛

互动研讨:智能汽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4年07月13日23:11
来源:搜狐汽车
第2页 :

  邓伟文:接下来问题是问黄院长,刚才李院士谈了中国一汽关于智能汽车方面的一些发展,您能够给我们一个评估说中国的自主品牌包括自主创新在汽车智能化这股浪潮当中,大概现在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样的机遇?

  黄向东:一种互联两个社会的融合是重要发展趋势

  黄向东:刚才李院士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本来想说大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但听了外国专家的介绍,我认为我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说起汽车智能化,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追溯起来也有一段历史,就像电动车其实有很长历史一样,但是现在突然热起来是因为相关基础条件,技术水平到了一定阶段,使其发展速度突然加快。

  中国的汽车企业或者是自主品牌企业,大家也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也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但是应该说准备的时间是不够长的。包括广汽,在这个领域也在开展大量的工作,也包括开展各种各样的合作,比如和中国科学院的合作。GM把汽车智能化分成6个阶段,其他的领域专家又划分成0到4不同的阶段,刚才介绍里面,我也非常认同0到6,阶段二到阶段三,部分的自动化到自主的驾驶,阶段三,这样的一个技术跨越是需要有非常巨大的技术努力才能够实现,它的地位我有点判断不清,但是有一条我是非常坚信,两个社会,一个是广义的社会,另一个是汽车社会,说明汽车有文化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大量的受众,同样的情况是所谓智能和互联社会,中国人的手机必须说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应用率之高也是非常惊人这是个人终端,当然终端也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任何一个可穿戴的终端,不一定是手机。但是这个智能化个人终端本身就是个移动的这样的互联,现在大家讲车互联只不过是高速的这样的一种互联,并且涉及到车,包括载运工具这样性质的互联,这样的一种互联两个社会,我觉得是应该融合的,我就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从水平上讲,从我们定位上讲,我们肯定要谦虚一点,但是追赶起来,因为这个技术现在的发展速率非常高,过往的积淀对现在的贡献不是那么大,所以我们是有机会的,当然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这是一个关于定位的问题。

  邓伟文: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角度,您觉得机遇在什么地方?

  黄向东:这个机遇是很好的。不光是对汽车产业,对新兴的这些IT产业也好、智能交通系统以及相关产业也好,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但是这里边未来谁来主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非常希望,在中国发展智能化的汽车事业,中国人要想办法主导。为什么?我已经观察到一些现象存在,比如说一些关键零部件,一些关键的系统,关键的解决方案,如果照着别人给你设计好指明方向走的话,未来会出现国内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主要掌握在其他人手里这样的情况,这反而是要注意警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话语权就会很低了,谢谢。

  李克强:智能汽车对学术和理论是很大机遇

  邓伟文:谢谢黄院长,在关键的领域,我们需要主导。李克强教授是来自高校学术界,今天谈汽车智能化时代来临,实际上我相信国内学术界就汽车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至少有十几年的历史可能更长,您作为这个领域资深学者,您觉得智能汽车产业化的趋势带给我们学术界有些什么机遇呢?

  李克强:正如刚才主持人和黄院长提到,智能汽车和自动化是最近这几年被互联网炒热的,实际上作为学术方向或者基础,或者包括汽车工程界的研究是很早的,50年代就有了。我本人是1997年第二次去日本就接触到,回国以后,国家重大项目,我选的智能汽车辅助系统,863项目一直在做,并且一直跟国外汽车公司有合作,这几年包括大众宝马奔驰都在做汽车智能方面的研究,研究是学术体系,这两年炒热以后大家都觉得智能汽车可能产业化,这个对我们做学术研究,是非常好的机遇。

  智能汽车是一个高科技产品,里面有很多学术问题,刚才李院士演讲里面也提到,比如环境感知的问题,在中国怎么解决复杂环境感知,在城市路况下做到又安全又节能的目标,这包括我们建模的问题,发展到后面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从这一点包括大系统的问题,移动互联网,基于网络系统的控制等等这些,随着智能汽车发展要实用化,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做这样一些学术也好、理论也好的突破带来非常大的好处,有很大的机遇。

  邓伟文:谢谢李教授,最后一个问题是问Bakhtiar Litkouhi博士,您是美国通用研究中心的主任,也在大学任职,我想了解一下对于你们这个技术展示,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有怎样的一些机会,特别是我们现在谈到了一些关于市场方面的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面,你有什么和我们来进行分享的,谢谢!

(责任编辑:蒋洪林)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