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实际上,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我们也有很多的体会。现在要认真的研讨,自动化程度低地完成同样的生产数量,加上你需要多付出的工人工资和人工成本,总得下来实际上更高;结果是不一定的,所以在这里要进入很多深入的研讨。这可能跟你想象的是相反的。我们现在已经密切关注到,技术对品质,对产能和这些方面的贡献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我们来说,怎样利用新技术,转化成对企业有效的,有价值的活动,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
刚才讲到轻质材料的利用,对油耗和排放都有利,当然付出的成本能否平衡还有待商榷;再就是混合动力,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并且已经成熟了,价格也不高。在中国这么一种污染的环境下,我们的环保主义者为什么那么少,价格也不多,油耗是一半,但是买的人那么少,为什么?所以很多技术是否能否转化为市场,还有行为习惯,这里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值得大家在这个论坛里提出来,值得大家都去反思,特别是媒体,要反思这些问题在哪里,然后怎么样对整个社会,对企业是最有价值的。
主持人:下面请问钱惠康先生,你展示的视频中的车很酷,在校园里,这是什么挑战呢?还有通用汽车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应对这样的挑战?
钱惠康:在介绍的时候,我觉得有些时候我们需要超越原来的想法。我讲的V2V是移动的概念,我在讲话时谈到了V2V到V2I,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一辆车;所以从污染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汽车不仅能够解决拥堵,还能够防止排放太多。我们可以分享我们石油的模式,可能有人没有车,但是他们可以分享共用汽车,这是一个拼车的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但是都要一步步地来做,这样才能迎来我们未来的时代。非常短的一个答案就是,我们要不断的来探索,不断地来了解我们在技术上有可能做到哪里,哪些技术是要就绪的,哪些是要进一步的部署的。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了行业竞争激烈,各种压力,环保汽车的重量,价格等等。现在我们也知道中国市场在谈未来十年,十五年,您觉得在中国的市场会剩下多少家像北汽这样规模的汽车?另外就是在淘汰中生存下来的,应该具有哪些优势?
李峰:不说咱们,就说全球,全球现在美国剩下几家,欧洲剩下几家,亚洲也剩下几家,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不是哪个国家可以超越的。再说说30年前,30年前全球的汽车强国应该是欧美日苏,没有中国。中美日韩,最近20年只有一个韩国汽车。未来20年、30年,中国不用多,只要出一家就OK,两家更好,三家也行。
主持人:您觉得这两三家具有哪些特点?比如说是国际性的大企业。
李峰:你要不成为国际性的大企业,它也就不是代表中国汽车强国了。比如说如果不出现现代起亚,我们会认为韩国是汽车强国吗,一定不是。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要看一下,是否具备被后来者居上的素质,起亚就是这么起来的。再说五六十年代,亚洲根本没有汽车,后来日本居上了,除了欧美发明汽车以外,全球范围内那么多的国家,但是都没有汽车,只有日韩出来了,俄罗斯很强大,但是现在没有了。这些可能是我们思考完了差不多就能找到答案了。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