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2015全球汽车论坛

专题讨论:发展融资租赁助力汽车需求增长

2015年06月09日16:54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第4页 :消费者态度成中国汽车租赁最大挑战

  邢文军:首先问汤先生,汽车金融租赁业务开始时间不长,到目前为止,我们租赁业务在企业和个人之间已经有什么不同?另外今后的发展前景会是怎么样的?

讨论会 发展汽车融资租赁助力需求增长

  汤云柯:我们做的租赁业务最后一页展示了六个方面,包括新能源、旅游这些方面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然后对汽车租赁我们主要是针对终端的消费者,也就是购买汽车的个人用户。现在六个板块当中汽车租赁业务大概是排在第三位,但是从发展前景来看,三年后,我相信汽车租赁业务,应该是最大的一块业务,刚才我有介绍,预计三年会达到500亿这样一个投放规模。刚才两位外国的专家也特别介绍了,二手车这一块,美国的一手车销量现在比我们每年少700万辆,但是二手车销量是我们的好几倍,所以这一空间非常巨大。我们对汽车租赁这样一个业务前景是非常看好的。谢谢。

  邢文军:那么接着问一下,你现在主要面对终端消费者,集团购买、出租车公司,今后会不会做?

  汤云柯:如果是其他汽车租赁公司我们也有这样的业务,但是一单一单的单独业务,我们对终端消费者已经完全实现了网上快速地授信和放款,这块业务是非常快的做起规模来。如果最终购买者是整个集团客户的话,当然我们也做了,但是现在整体形势来讲,集团客户在下降,个人客户在上升,这也符合市场规律的特点。像过去那样一个很大的机关单位一下子买几十辆、上百辆的情况越来越少,我们也是针对市场情况,最主要是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邢文军:针对两位美国客人的问题,您二位对中国非常熟悉,尤其是Jack Peikowsk,那么您觉得不管是融资方面,还是租赁方面在中国来说,面对的挑战是什么,就是比起美国成熟市场来说,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Jack Peikowski:面临很大的挑战就是消费者的态度,我们碰到一些经销商是我们董事,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本来说90后这些消费者,他们会对租赁很接受的,我想会有代沟的问题。年轻人会更愿意接受租赁,像我的女婿他们会非常愿意去租车,这样的话,他们可以用很少的钱买到新车,而且是买到很好性能的车,这一方面是年龄方面的差距。还有是监管的问题,美国这种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是怎么发展呢?他们是能够对其组合进行证券化,可以用证券化来进行融资,但在中国还做不到这一点,会有现实上一些限制。汽车租赁公司比起美国公司来说,对他们产品组合进行融资的话,在证券化方面受到一些限制。

  Matt Gibb:中国二手车市场不大,中国消费者愿不愿意买两三年的车,不知道谁用过这辆车,开过这辆车,我们经销商对此是不是能够提供一种保证,消费者可能对二手车感到不放心。对于二手车来说的话,主要归结到这个问题上。

  中国有一些担心说融资租赁市场上,比如说Jack Peikowsk告诉我们说不同的区域不一样,这些融资租赁公司只能在上海提供租赁,不可能提供一个覆盖全国的一个模型,受到这方面监管限制:就是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模型,能够让租赁公司在其他区域来提供租赁服务。你觉得这只是监管的问题,还是通过别途径。比如说在美国的话,他们可以在美国提供全国租赁服务。

  汤云柯:我觉得管理上监管上有一定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逐步的解决,可能有很大的问题。一家汽车租赁公司服务区域性问题,从现在的管理环境来看,最主要的不是管理问题,而是经营模式,特别是在起步的时候,成本比较大,很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这是直接融资的方式,今年是新三板的创业年,实际上在汽车租赁行业,汽车经营租赁这一方面也有很多的创新。比如说,上海有一个汽车租赁经营的平台,他们现在已经开始,以北京上海为发源地,在向其他城市扩张。这个扩张有管理的问题,但是管理不是一个硬性限制,当然在本地扩张更容易,到外地他需要一些手续,但并不是说锁上门进不去其他区域市场,更主要是的企业经营模式,是不是在快速扩张的过程当中,在开始的阶段没有那么快的盈利。那么能不能支撑这样的模式,并且能不能够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并且得到大力的支持。谢谢。

  邢文军:那么这个问题我想是针对Matt Gibb的。

  Matt Gibb:是不是每个州都合法使用,如果在美国,在全美都可以使用的。服务冲突的话,不是监管方面的,主要是和出租车竞争方面。实际上在美国,很多洛矶山、西雅图出租车公司都是由大集团控制的,进入这些市场需要获得许可,政府并不太担心。我觉得最主要的冲突是私营公司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冲突。

  汤云柯:一个是如何降低经销商的融资成本,就是资金成本。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汽车租赁,能不能为中国品牌汽车在海外市场提供融资,拓展海外市场打算?降低经销商成本的问题,一个是经销商传统4S店的经营方式改变。应该说这个改变正在进行,也就是说4S店无限地向市场末梢去扩张的方式已经有所改变。现在通过互联网+,我相信这次汽车论坛大家也听到很多新的创新,新的Web,从新的资本角度来讲,金融机构也好,银行也好,最根本的是要降低资金成本,进一步大力开放资本市场。也就是说资金不能够仅仅来源于银行,可能要大力地拓展直接融资的各种手段。不仅限于发债,更多包括资产的证券化,甚至P2P,还有以后将来网上众筹等等,逐步拓宽渠道,才能使资金包括资产加快流动,才能降低成本。因为中国金融租赁从今天算起正好是两年前起开始正式营业,还没有海外市场业务。两年后,我们才能开展,也就是从现在开始,才能够开展海外市场业务。现在我们几个板块都在规划拓展海外业务,其中中国品牌的汽车在海外融资业务是一定要开展的,因为现在还没有开展这项业务,具体的还需要涉及到包括海外资产的监管、管理等等方面,包括不同的国家对汽车资产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不同,所以我们正在积极地做工作,也欢迎有海外汽车市场经验的朋友跟我们一起合作来探讨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汽车租赁事业部总经理也来了,我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也希望会后可以跟我们一起交流。谢谢。

  邢文军:我想接下来总结一下刚才谈到的要点,如果做中美比较的话,两国在汽车融资租赁方面还是不一样。中国市场在飞速地发展,但是尚未成熟,尤其是与美国相比。而且中国的汽车市场,和政府政策,以及法律监管方面有非常密切地关系。而且在中国,如果没有一个车牌或者没有驾照的话很难购买车辆,这是政府监管和法律监管方面,而且中国利率水平是相对较高的。在美国即使有长期的利率上升的可能,但是利率仍然是非常稳定的。我相信中国在汽车融资租赁方面将会有更多的发展,而且就像汤先生所介绍的一样,我们需要开放这个市场,需要开放投资、服务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开放。而且中国也应该平稳行车,以及二手车的定价。如果我们需要进行汽车租赁或者融资的话,可以考虑在一开始付一个首期。如果明年这个价格降20%的话对大家都是一个头痛的事情。而且考虑到残值,也需要进行残值的计算,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汽车融资租赁方案。

  中美两国另外一个区别,就是消费者在申请贷款的方便性方面,或者是租赁汽车方面的方便性也是有所不同的。我其实在美国也有租车的经历,只要去经销商那里两次就可以了。第一次去两个小时左右,我告诉经销商我社会保险号码,让他们看看我的信用评级,然后就说,好的。第二次我再回到经销商那里,整个融资方案都已经做好了,我只要签字就可以了。所以非常方便,我相信在中国未来,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尤其中国的消费者信用评级应该跟上,从而进行更方便的汽车融资和租赁,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我们这次会议非常成功。

(责任编辑:金丽媛)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