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本期出场人物 我要评论
中国南方工业汽车总经理尹家绪、江淮汽车董事长兼总裁左延安
长丰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李建新、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
中国新车太多 车企应集体反思
尹家绪
第一幕:小排量销量下滑 是中国式宿命还是中国式怪圈
尹家绪:印度的公务员就可以带头坐小型车,我们为什么不能坐 “在小型车的发展这个问题上,我已经提出了很多次的建议。现在好像汽车行业,或者是汽车市场跟我们的国情有一点背道而驰。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生产商,新开发的车型还是在拼命的上大排量车,另一方面,我们的小型车市场在萎缩。” “我们应该坚持既走市场需要的车,也要坚持小型车。” “出现了小型车越鼓励越下降的趋势。这就存在一个我认为鼓励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使得我们节约型的社会越来越不节约。国家采取了非常多的政策,小型车每年还在下降。”...... 李书福:提高技术,提高品质 “(小型车怎么突破目前困难的局面)还是那句话,提高技术,提高品质。不要简单地价格便宜,但是要有价格优势。”......
左延安:不怀疑中国小排量汽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小排量目前的状况是阶段性的,虽然国家节能降耗减排政策力度越来越大,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我觉得小排量车会有一个长期的持续增长。” “日本小排量汽车可以停在人行道上,各种税费减半征收,有很多优惠条件。再加上燃油税,小排量省油,使得欧洲用户愿意使用小排量汽车。另外消费理念也会不断理性化,中国人要大、爱面子的想法今后还是要被整个经济发展大势所左右的。你只有这么大的消费能力,你想买大车,你又没有这么大的承受能力,这个事情我们倒不怀疑中国小排量汽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关键是......[全文]
左延安
第二幕: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诸方成本上涨何去何从
尹家绪:宏观调控对汽车市场还是利大于弊 “对我们企业来说,又稳又紧的宏观政策下,我们有什么压力?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影响的方式是不同的。总体来说,短期压力增加,长期宏观利好。” “产生的压力有三个:1、资金压力。 2、成本压力。 3、出口压力。”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宏观调控对汽车市场还是利大于弊的。 这样还会加快我们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范,为企业发展和长期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风险。促进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能力,淘汰技术落后的产品。使发展慢的、基础差的企业被淘汰,使得更集中。促进优势企业的快速发展......
左延安:通过技术进步使得我们产品的附加价值不断提高 “所有的汽车厂相信合资企业也有压力,我们当然不希望原材料价格这样涨下去,尤其是这样暴涨。上游涨价,决定一个行业和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会有阶段性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回避不了。实际上也是市场规律使然,供给不足的时候价格就上涨了,这个也符合市场规律。如果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就下降,求大于供,价格就上涨。” “同时还有积极的一面,国家一再强调特别十七大强调要三个转变,其中第三个转变过去主要消耗资源粗放型的增长要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员素质提高的增长。实际江淮也是早早提出来三个转变,其中有一个转变不但要赚制造利润,还要赚技术利润,还要赚品牌利润,逼着企业做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全文]
李建新
第三幕:自主品牌迷思: 自主创新、核心技术
尹家绪:第一种是有了产权没有知识,第二种是既有产权又有知识 “中国的汽车行业,中国的汽车一定是要中国人生产的汽车,引进国外的技术,与国际上的合作。这是必须的。但是中国人在做汽车,你不掌握中国的技术,你不在中国市场有自己汽车的话,是不行的。” “多少年前我一直在跟媒体的朋友和其他人讲。长安一定坚持两条腿,第一条腿,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合作,我们通过对外开放......
李建新:没有自己的研发绝对不行 核心技术买不来 我始终反对一种观点把汽车看得太简单,汽车这么一个产品发展一百多年了,之所以还能够这样发展,它的产业确实采用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这方面说句实话,我们起步还是比较晚的,数据积累还是不够的,品牌必须有技术和质量做支撑,现在讲品牌,什么叫品牌,如果说这个品牌有一百年的历史,它还能生存,这就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品牌,但是靠什么?一定要有它专有的东西,它特有的东西,比如你讲同仁堂,它是老字号,它多少年,有自己的特点。汽车做成一个品牌,奔驰也好,通用的凯迪拉克也好,别克也好,福特的品牌多少年了。 我不敢同意这种观点,就是我们自己现在都没有技术问题...... 李书福:他们也有很多他们的问题,对我们来讲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这个车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特殊的行业,资金、人才、技术密集的行业,所以竞争对手都是块头比较大,历史也比较悠久,基础各方面比较扎实,我们作为新型的汽车公司,跟他们竞争在这些方面来讲,是一个弱项。但是事物都是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它坏的一面,他们有历史的包袱,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全文]
李书福
第四幕:天下大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热闹的车业兼并重组
尹家绪:产业的资源向强势企业集中“吸附效应”会显现 产业的资源有可能向强势企业集中,强势企业的“吸附效应”会显现出来。原来大家都很好的时候,都是散的。当行业竞争压力变大的时候,这个“吸附效应”就会出来。 吸附效应有几种,第一,会把资源往它那里走,比如说把现有的好的资源往好的企业走。第二个,包括配套体系、配套资源,它会追逐好的汽车生产厂商,我主动跟你配套,我保证质量、价格;你发展差的企业,要我跟你配套......
左延安:主动整合可能今后是一个发展趋势 兼并重组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从来都有,80年代中国汽车行业就有,那时候是政府推动的而已,政府主导型的重组。 现在是政府推动+市场推动,双重动力所以会快一点,这个和整个汽车行业格局和市场竞争态势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国际化了,竞争也非常充分,这个时候不能够适应竞争形势和竞争环境的企业被并购也是必然的事......
李建新:怎么重组怎么整合都要水到渠成 前不久上南合作,国家发改委提出一个活动,把有关的企业都请来了,请来以后也是表明国家支持重组整合,但是这里有一个事情必须要看到,就是怎么重组,怎么整合,都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还有水到渠成,不见得是越大越好。我们在这方面也谈,汽车界的老总们经常在一起聊聊怎么怎么着,但是都没有达成一个一定要怎么做......[全文]
主持人后记
两会应该是汽车人的节日。积聚了一年的话可以拿到今天来说,苦恼了一年的事也可以拿到今天来谈,更或者收获了一年的喜悦也可以拿到今天来分享。
中国汽车产业这个概念真的是太大,太沉重。今天在这里的四位汽车人都是今日自主品牌的掌舵人,他们的经历也甘苦自知。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最忧思的问题,四位老总的回答无不透露出同一个信息:中国汽车业勃兴只能是依靠自己。只有耐得住寂寞,担的起风险,守得的住坚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致胜之道。无论是尹家绪所言“做汽车就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亦或左延安力求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附加值,李建新对中国自主品牌技术缺失的担忧,再者李书福凭借自己独有技术的先天乐观无不出自于此。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我们无需赘述太多,道理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全文]
第117期回顾:中国新车太多 车企应集体反思
传言中东本执行副总刘裕和低调寡言。 眼前的这位副总,清瘦从容,说话语速偏快,干脆利索。语句没有多余的修饰和寒暄,直奔主题,条理明晰。这样的感觉与东本不谋而合。
东风本田是一个不复杂的企业。说它不复杂,是因为它岁数不大,车型不多。企业运转一直良好,利润可观,增速稳定,目标明确。访谈中,东风本田的发展规划一直都给人“收”的感觉。论及产能,他们审慎度势,绝不冒进。论及车型,他们给新车重新定义,在精不在多。这与中国众多车企动辄求大求多的豪迈之风相去甚远。
日本车企在造车史上后发制人,都给人以鲜明印象。丰田力求精益生产之道,本田吝于新车型开发,都走了一条绝不从众的路。要知道,大多时候在一片沸沸扬扬的热闹中保持清醒绝非易事……[全文]
专题策划:杨文婷
专题制作:杨文婷
搜狐汽车精品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