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勇(《汽车观察》):降价以后的路风销售增长是一个好事,路风刚上市的时候定位在中价位的SUV,当时正好是一个市场空档,中高价位和低端SUV出现空档。 中价位坚持很长时间,坚持的过程中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当中逐渐建立,突然降价,相当于用以前积累起的品牌定位换取消费者数量的增长。长远来看,大幅度下调价格的话,扎到低端SUV市场当中,好像占据一个市场空白,又放弃了。这方面路风有没有在品牌战略上的通盘考虑?
刘红山:这个也是我们当时在做这个事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原来价格是11—16万,价格调整的时候高端调得多一些,低端调得少一点。上海车展期间推图路风X6,我们覆盖的价格区间还是在10—16万,跟调价之前覆盖的没有变化。我们以同样的价格区间提供更好的产品给用户,当然我们在调价之前有非常详细的成本考虑。作为自主品牌来说如果谈技术领先这种战略的话,会比较难,我们在内部更坚持的是成本领先的战略,所以我们有未来几年的快速成本下降方法,来支持我们,也许今后还要进行的价格调整,这是必须的。
《财经时报》记者:前不久路风刚刚有两百辆运到比利时准备出口欧洲,欧洲并不是SUV消费的主要区域市场,为什么路风会选择在海外出口先打欧洲市场而不是先打中东或者非洲对SUV需求量更大的区域?
刘红山:出口欧洲两百台运到荷兰,六月底已经在荷兰上岸,有一些分销在比利时包括其它国家,现在它的具体销售业务已经开始了。实际上,我们从路风汽车开始运作推出市场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开拓国际市场,并且也是做了很多策略、计划,为什么只是说到欧洲我们第一个去,到非洲、中东、南美洲这些国家我们不是第一,并且这种象征意义没有到欧洲那么大。我们原来可能有比较少的宣传,但是对欧洲这个事件我们相对来说宣传更多一点。
《财经时报》记者:从实际利润考虑来说,出口欧洲是赚钱吗?
刘红山:比较赚钱,我们的定价比日本车低20%,在国外我们车的价格跟韩国车基本是没有太大区别。去欧洲SUV比较方便一点,因为欧洲SUV很贵,虽然我们这个车如果加上消费税在欧洲有些国家应该说是在人民币将近20万,比国内卖得还贵。我们卖出去给欧洲经销商的价钱应该说还是有利可图的,并不会亏本去卖,毕竟我们到国外的产品从来都没有赔本的,都是要赚钱的,否则我们不做。
主持人:南京菲亚特有一些车型在国外很畅销,但是在国内卖起来效果并不太理想。
孙卫健:南京菲亚特是菲亚特在国内的合资公司,我们当初进入中国市场,维柯车进入中国大家不太接受,在中国市场上基本是日本的面包车比较多,相对对欧洲比较超前的设计理念有一个消费者认可的过程。我们推动两厢车的汽车文化,今年两厢车走的很好,市场增长在60%左右,很多消费者已经逐步认识到在城市里面如果作为代步工具的话,两厢车有很好的性价比。从然有经济性来讲,也有优势。我相信随着中国消费者的认识,会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主持人:首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如同我们昨天在跟工作人员谈的时候,我们在海边在中国汽车营销界的营销来说,来的嘉宾含金量是非常非常之高,今天早上到现在我有一个感觉,我作为主持人跟不同行业打交道。中国汽车行业来的每一位,不管销量好的还是销量不好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很重很重的担子,虽然我们是首届,今天成立了中国市场协会专门成立了汽车营销的专家组,我们大家来了这么多重量级含金量很高的来宾,但是好像有心事一样。凭海临风不说心烦意乱,但是心事重重,首届论坛我们建立这样的机制,我们有搜狐汽车有CCTV这样强势的媒体,更何况我们今天谈的过程当中,在交流的过程之中对形势有一点陌生,但是大家都能够坦诚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不管是悲观还是乐观,而且已经通过我们的公众媒体跟大众见面。我们今天的论坛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其实是在我们今天有一点媒体仪式感的内容之后的交流,在青岛的海边,大家在今天晚上喝喝啤酒,或者说在酒后再来聊聊车或者聊聊自己的品牌会有更多的灵感。希望今天的活动对外传递一个信息,中国汽车营销抱团了,大家开始商量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建立这样一个机制,这样一个形式,每一年大家都能交流,2006年希望心事少一点。
谢谢各位来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