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话:中国车业发展史不可不提的车型
主持人:我们也感觉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辉煌,包括从无到有的沧桑感。
安庆衡:北京212越野车和130卡车是很奇怪的现象
安庆衡:要说车,成天就看车、研究车、开着车,我看你们也总结出很多。要说局限性,我首先想北京的车,刚才其实胡老也提了。我记得我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那时候北京就开始生产212吉普车,我想在座的大家都会记得212吉普车,后来就发展成叫2020,这个车我认为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是一个很奇怪的产品,很多领导也好、外国人也好都不大理解,因为它的寿命太长了,让北京汽车发展了,北京最火的时候是95年,那年2020这个车就连切诺基一共生产了8万辆,有些领导也提出来,2020得给我到15万辆,所以我认为212吉普车是中国汽车行业实际上也是自主开发的,最早是美国吉普,后来到前苏联嘎斯,一直到北京的2020吉普车,我认为这个车还是很特殊的产品,需要认真的总结。北京汽车很多现有的产品都是在这个为基础开发的,后来以这个为基础,去年正式交给部队使用了,而且这次抗震救灾当中也是大显身手的就是二代军车,所以我认为212北京牌的吉普车是一个值得记得的产品。
再一个就是北京的130卡车,都是北京的产品扩展到全国,很多的车都是模仿卡车。但是这个卡车风云了一段,后来进步就有限了,这都是历史了,但是这个212越野车和130卡车,这两个车还是值得认真的记得的。
其他的产品大书特书的就是上海的桑塔纳,上海的桑塔纳从普桑,到后来改造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现在上海大众推出的产品不大一样,但是上海的桑塔纳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品,虽然国外落后了,但是拿到中国还是挺适合中国的国情,受老百姓欢迎的,一直到现在还销售的很好。
我认为这些产品,不仅是应该有名气,而且应该是老百姓欢迎的,而且生产的批量,对老百姓的生活和各个大的汽车企业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认为这几个车还是值得记忆的。
主持人:下面请滕老谈谈。
滕伯乐:最早的老三样是解放、跃进、黄河
滕伯乐:讲到车型,这里好像提纲里也有,东风、红旗、桑塔纳,还有老三样。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最早的老三样,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应该说是解放、跃进、黄河。安总说的北京也是,但是北京还是在跃进之后了,后来又一段引进五十铃以后了,跃进也引进不少,全国也都在做。所以老三样,应该说是解决、跃进、黄河。
新三样是什么?特别是乘用车、轿车,新三样就是我们刚改革开放引进合资的时候,就是桑塔纳、神龙、捷达,切诺基这个品种很特殊,外国人认为切诺基是轿车,我们也把它列入轿车的三大三小来扶植的,但是大家对这个概念好像还不是那么很深刻。所以当时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切诺基的销量就不是很大,反而北京212上去了。所以从三样的角度来看。
如今发展到21世纪,不是几样了,是遍地开花了,所以这几年各方面的报道说,我们每年新上市的车型可以几十种,甚至一百多种,我认为这个概念是有点模糊的。因为一个完整的车型,从设计开发,到实际实验,到投产上市,没有两年左右的时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改型的比较多、改款的比较多,所以不能把它笼统地说每年上市几十个车型或者说一百多个车型。最近我看到报道上比较好了,就是说有多少款车型上市,这个就比较适中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大家一谈到汽车,必谈轿车,把我们其他的商用车、把客车都抛在外面了。一讲轿车就说我们现在太弱了,轿车都是外国人合资生产的,我们自己的没有,但是实际上按照我们统计的资料来看,我们自己品牌的载货车、客车占了很大一部分,轿车的比例现在也在开始上升,自主品牌也在上升,至少25%左右,将近30%。所以这些方面,好像我们在引导消费上面可能会有一点困扰。
大家这样子,不知道买什么车了,大家选择余地多了,品牌也多,连我都记不住这个品牌的名字是哪个厂的。有人来问我说买什么车好?我说先问问你自己,到底买了车干什么用,你对汽车的经常性消费是怎么看,对车辆的更新期限怎么看,关键自己。作为我们生产要理性,营销要理性,购买使用同样要理性。
主持人:下面请陈老。
陈光祖:东风轿车造成了 但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陈光祖:就说三大样,我亲身经历过的就是东风轿车,因为当时主要是后方工厂在搞,所以我们那个年代叫突击队,我是突击队队长、团支部书记,一个多月把车子都搞出来,都是我们自己搞,但是是仿制多。
东风我前两天去的时候看了第一辆东风,我摸了摸东风前面有一个金龙,是我们车间铸造的,我们一起搞起来的,把它磨成的。最主要的就是红旗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都摆在那里,叫我们去认,说这个用焊接,什么焊接?自动变速箱,那时候自动变速变扭器是焊接的。我那时候当工匠,又是突击队,说这个很难搞了,如果稍微焊不好,整个涡轮要爆炸的,一下车就烂掉了。
我们那时候什么叫变扭器一点不懂,结果拿回来,我们也做了,用苏联的焊接技术,把它焊好了,也装进去了。后来说没有爆炸了,要开全完了。最难的就是差速器,我们也给做出来了。后来表扬我们突击队,说这个难度很大,你做了。实际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有很多焊工做出来了。如果我们当时汽车是很好的组织,按照汽车规定来组织,我们可以做的很好。目的不明确,所以这样大家的积极性是发挥了,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从现在来总结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所以还是要按照汽车生产的规律,要规模,要质量,要讲管理,要讲开发一系列的程序来搞。说明我们当时这些汽车人确实积极性很高,把东西搞出来了,也说明我们哪个东西不是说不能搞,可以搞出来,但是没有按照规定来搞。所以老三样当中有几家有值得总结的地方。
主持人:陈老刚刚提到了东风和红旗的故事,虽然那时候大家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但从历史来看有计划经济的局限。付老师谈一下。
付京生:仿北京切诺基的铁壳子机现象值得研究
付京生:刚才几位都讲了车型,我觉得最难忘的是仿北京切诺基的铁壳子机,北京当时有二十多家,现在最好的就是长城,北京当时的铁壳子机就没有现在的SUV,这个现象应该研究。当时这个现象为什么诞生的?是因为80年代,我们当时轿车发展的慢,而且国家严格控办。配车主要给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要经过政府的审批,财政部门的严格控办,因为没有放开汽车市场,当时轿车并没有进入家庭。因为我们当时轿车的产量很至少,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仿切诺基的铁壳子机。这个时候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大概延续了将近10年的时间,全国所以诞生了三四百家生产铁壳子机的工厂,现在都叫改装厂。唯一坚持活下来的,就是现在的长城,但是已经远远不是铁壳子机那种组装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不可取代的现象,起码占了三四十年的时间。
主持人:付老师讲的特别有故事性。
付京生:亲身经历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