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自主企业新闻

经济寒流下 央视新闻调查吉利造车转型路

  记者:当时生产设备的水平呢?

  李书福:那当初的话都是很简单的,我们的模具都是我们自己,就是用钢板焊出来的;我们的涂装线也是比较低水平的。

所以这就精度很难保证,基本上是靠手工,来进行质量的控制。

  记者:有人说第一批豪情车是用榔头敲出来的,能这么说吗?

  李书福: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有榔头敲的,有些地方由于模具的设计不到位,叫整形我们叫,通过榔头把它整过来。

  记者:那就是汽车制造业最低端的一种制造水平。

  李书福:就相当于一个修理厂。

  解说:在这样的修理厂生产出来的汽车质量可想而知,1998年,吉利一共就生产了100多台豪情车,却一辆也没卖出去。

  记者:最初生产出来这批没有卖出去的车怎么处理?

  李书福:那时候我们也烧了,烧、压、敲。(烧汽车照片 音乐)因为那个时候主要还是靠手工,靠钣金工,在这个情况下,质量主要还是靠人来把握的,所以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

  记者:心疼吗?

  李书福:心疼,那你说心疼怎么心疼啊,因为这个本来就不行了,就是说这种损失它所带来的效益是远远大于这个损失的本身。

  记者:你当时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告诉员工什么?

  李书福:那就是质量意识,就是质量不合格,那我们就不能出厂,出厂了也得拿回来。

  记者:很多媒体或者舆论也会认为企业在作秀。

  李书福:作秀,你说作秀,我想也有作秀的成份。

  记者:你不否认?

  李书福:有时候形式是很重要的。它这个就差一两毫米,它那个主要几个原因,一个就是本身它自身的问题,还有它里面安装的支架,它里面的支架,还有这个,你看这边大概有个两毫米左右,这边就没有了,零点五 ,挤紧了,这个事情就这样的话,肯定就不行了。

  解说:对于质量的重视李书福至今也没有改变,在拍摄期间,我们偶然拍摄了这样一组画面(一段李书福检查车的纪实段落)。吉利人告诉我们,李书福只要到车间来,总是要挑些毛病才会走。

  解说:20世纪末,几乎所有著名的跨国汽车集团全部进入中国,各种品牌的外国车通过“中国造”挤满大街小巷,中高端轿车的领地没有吉利的容身之处,同时人才和技术因素也制约着吉利有更大的作为。李书福决定从低端产品入手,策划了吉利汽车低档低价的市场战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使吉利迅速找到了细分市场的缝隙,赢得了发展空间。

  李书福:我们不能和这样的企业开展面对面的竞争,也不能和国际上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公司开展面对面的竞争,我们是国有大型汽车企业的一种补充。国有大型汽车工厂不愿意生产的车,我们控制成本,可以讲是咬紧牙齿,没有什么人情,也没有什么任何余地,定下来的价格就是价格 。

  记者:它的价格当时出厂多少钱?

  李书福:一开始我们是五万多块钱,豪情。

  记者:当时市场上的同级别的汽车的价格?

  李书福:同级别大概七八万。

  记者:有两万多空间。

  李书福:对,靠价格战,我们价格就是比较便宜。

  解说:1999年,吉利以5万元的价格将产品推向市场,1600多辆吉利汽车销售一空,2000年,吉利汽车的销量跃升至一万辆,此后一路攀升不止,被合资企业有意无意忽视的低端车的潜在市场,爆发性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李书福:我们叫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走遍全中国,就是这么样一个想法,因为当初的时候是全世界的汽车在全中国跑,而不是中国的汽车在全世界跑,那我们认为通过努力的话,是不是可以改变这样一个局面。

  解说:虽然低档低价确实开启了吉利的市场,吉利汽车似乎成为了“廉价汽车的代言人”。

  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挥之不去:吉利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不高的印象。这样低质低价的路能走多远呢?未雨绸缪的李书福首先把目光投向了管理体制。

  解说:和浙江的很多民营企业家一样,吉利集团从成立之初就烙下了深深的家族印记,当年和李书福一起打拼的哥哥弟弟们都是吉利的创始人,是否要把家族企业转制为现代企业,这是李书福在2000年最苦恼的事情,也是他至今都感到压力的一件事。

  李书福:这肯定是一场斗争。

  记者:有多难?

  李书福:首先是观念上、理念上、思想上。

  记者:家族怎么不好?亲戚不是更好吗?

  李书福: 只有亲戚才能帮,外来人怎么可以帮啊,觉得好像听听挺有道理是吧,其实这都是很滑稽的。作为一个企业,真的参与全球竞争,光凭这些是不行的。这就是说有些是需要感情的伤害啦,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记者:这个过程中有这样的伤害吗?

  李书福:我不想说,有很多很多。

  记者:为什么你这么回避呢?

  李书福:我觉得没有必要,我告诉人家这些东西干什么呢,这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告诉人家这个东西。

  记者:涉及家族的这样一个问题。

  李书福:对对对,大家都说我这个人很坏,都说我很坏。

  解说:李书福很有些文艺青年的气质,闲时舞文弄墨是他的爱好,他常用这样的方式来疏解压力。

  李书福:我是喜欢写一写诗歌什么这些东西,2000年我写了不少,其中有一首我叫作人在旅途:谁能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希望就在不远处,擦干泪,坚持住,该走的路我清楚,该受的苦我来受,这样来化解自己心里的压力。

  解说:李书福最终还是成功地说服了家人,两年后吉利顺利改制,实行了职业经理人制度,这为吉利以后招贤纳才铺平了道路。当然,仅靠管理体制的变革并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百战百胜,吉利还能有什么致胜秘诀呢?

  【第三部分】

  解说:在汽车制造领域,有得发动机者得天下一说,长期以来,号称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制造技术一直被外国公司垄断,国内几乎所有的整车制造厂都是从外国汽车厂购买发动机。

  李书福:发动机我们就买丰田发动机,来装吉利美日那个汽车,但是后来我们这个车造出来以后,放在市场上卖,那么跟天津的夏利,以及包括丰田的威姿、威驰,类似这些的车的有竞争了,因为大家用同样的发动机,所以这个时候丰田就提出来说要涨价。

  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它涨到两万二,从一万七千五,四千多的(价差)。

  记者:这对一个汽车而言,四千多的差价意味着什么?

  安聪慧:这非常厉害的,占到了我们整个成本增加了15%,要增加15%。

  记者:没有商量的余地吗?

  安聪慧: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们都承认他们违约了,他们都承认,但是就是一条,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涨价。

  解说:没有发动机,工厂生产只能停下来,无奈之下,安聪慧亲自来到外资厂家进行谈判。

  安聪慧:后来苦口婆心地去谈,谈了七天,但最后也没有结果,只是从两万二变成了2两万一千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雅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书福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