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觉得有时候依赖别人的时候,那种感觉挺难受的。
李书福:是挺难受的,你没有实力,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必须得被人宰,宰了以后你才知道怎么要好好努力,怎么自己要解决这些问题,今后不要被人宰。
解说:这件事情让吉利人蓦然醒悟,自主造车仅仅掌握整车技术远远不够,还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的生产技术,否则就会受制于人。经过半年多的艰苦攻关,吉利人研制出了第一台479Q发动机,并且经受了市场的考验。
安聪慧:我们自己发动机成本只有多少呢?当时的成本只有七千六百块钱,卖给我们2两万一千五百块钱。
记者:有了自己的发动机的时候,那么你们当初的合作伙伴怎么看?
安聪慧: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又找到我们,同样的总经理,他说,你们的发动机来了,你们的发动机和我们的发动机相比,肯定是有差距的,起码从品牌上有差距,我们再继续合作。
李书福:后来丰田要买我们的生产线,提出来,说你把生产线卖给我,我把发动机继续卖给你,那我们觉得这个肯定是开玩笑了。
安聪慧:当时他走的时候,我也送给他的话,我说非常感谢你,为什么感谢你,你让我明白了,发动机、变速箱在整车里的重要性,也更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主机厂来说,一定要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还有也感谢你,逼迫着我们把自己的发动机开发出来。当时他走的时候,这是我跟他谈的原话。
解说:凭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吉利逐步掌握了发动机的研发技术,发动机的性能也逐步得到提高,从2002年开始,吉利汽车基本依靠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来满足配套要求。2007年的一起广告门事件再次让人们领略到吉利的创新实力。
李书福:当初到北京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不是说不让做吗,说你这个吉利的话怎么世界先进,中国领先?
解说:原来,吉利要在他们自主研发的CVVT发动机上使用“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广告语,但因为又拿不出相关的鉴定资料而遭到了媒体的拒绝。
李书福: 后来是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级鉴定,这样的话才算是,中央电视台广告审查才算是通过。
记者:那么在业界的话,和其它的发动机相比,现在一直在提CVVT,它究竟先进在哪儿,或者说不同的区别在哪儿?
李书福:这一个它的升功率达到57.2(千瓦)。
记者:这是什么概念呢? 57.2。
李书福:在业界来讲,比方说比丰田的同类同档的这类发动机的升功率还要大;在全世界来讲,它跟本田的像思域 1.8的指标是基本接近 。
记者:这是完全由吉利自主研发的吗?
李书福:百分之百吉利自主研发。
记者: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发动机的研发,有可能现在要配备这样的,必须要依赖于进口是吗?
李书福:当然,如果要达到这种指标,这种性能的,人家也不会卖给你,这个买不来的,这个没有,就得自己生产,现在全世界没有这样的发动机卖给你。
解说:2005年,吉利代表中国汽车参加了法兰克福国际车展,这是中国汽车在世界级车展的第一次亮相,其中搭载着中国人自主研发的Z系列自动变速箱更是打破了一些国际权威“中国人造不出自动变速箱”的断言。
李书福:我们大批量生产的这样的汽车产品一定要配置自己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包括变速箱,这样才能从根子上掌握这个技术,不依赖任何人,那你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解说:2000年,国家曾投入8亿多元研发动力总成的关键部件——自动变速箱,但是几百名技术人员耗费了两年时间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精明的李书福却在在这个失败的基础上再起炉灶。
记者:但是我很奇怪,当时自动变速器,国家也曾经上过项目,组织过专家,然后进行研制,甚至大的汽车厂都没有研制成功,你为什么还要做,为什么?
李书福:因为我们的钱比人家少,我们的各个方面的力
也比人家弱,我们只能埋头苦干,因为这种吃苦,这种动脑筋想办法,有些企业它不愿意做,我们去做,那才有我们的空间嘛。
解说:作为曾经的国家自动变速箱科研组负责人,徐滨宽也不甘心这个项目半途而废,他接受了李书福的邀请,从大型国企辞职来到了吉利继续研发。
记者:那你经过当时一种思想上的一种考虑,怎么决定来到吉利?
徐滨宽:他的话让我震惊,他说20%的风险,希望我们努力做,80%的风公司承担,他看重的是希望,是研制(自动变速箱)的需要,风险吉利承担。
记者:仅仅就凭这样一句话。
徐滨宽:主要是因为这个,这句话非常关键对我来说非常非常关键。
记者:它的基础很差呀。
徐滨宽:是啊,基础很差,至少干就有希望,他至少能让你干。
记者:你能有信心去做这样的一个课题吗?
徐滨宽:有国债的支持,这么多钱支持,有这么多企业作为依托,有这么多大专院校,为什么没搞成?所以那时候李书福问我怎么搞成,我说怎么搞成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能做成那个项目我不知道,怎么搞成自动变速器我也不知道,我知道怎么搞不成。就是因为已经有很多搞不成的路了,那些我都知道,那么不按以前的路走,就有可能搞成。
解说: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所有关于自动变速箱的系统参数都得自己通过大量试验才能获得,所有得检测装置都是自己研发。来到吉利一年多,徐滨宽研制出了第一台自动变速箱,然而第一次试驾让他沮丧不已。
徐滨宽:我踩油门它没有响应。
记者:你当时坐在车里的感觉?
徐滨宽:当时我想推它,太难过了。我搞这个好长时间了,好多年的希望也在上面。
记者:那时候的这种感觉呢
徐滨宽:坐在车上,说绝望有绝望的情绪,一定有绝望的情绪。我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解决它,它连走都不走,它的问题在哪里我不知道,多长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
解说:经历了无数次的拆车装车,动用了110辆试验车,获取了100个字节的试验数据与近3万个特徵数据,徐滨宽花了3年时间,研制出中国第一款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Z系列液空自动变速器,并顺利地实现了产业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