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后的机会
[钟师]: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日本人开始冲出亚洲走向全球,诞生了几个大的车企,至少世界九巨头里面他有仨,然后在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现代也挤进去了。
[贾新光]:回过头来看,实际上原来国家有一个官员说,其实90年代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后的机会,入市之前。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那时候给人要8年保护期,后来人就给3年嘛。但是我们从八几年谈,一直谈到2001年才入嘛,所以这个时间可以搞两代产品。
[钟师]:我们现在反思历史,觉得失去了很大的机会,整个90年代是中国汽车腾飞最好的起步的机会,但是这个平台恰恰那个时候产业政策出来,对自主品牌基本上采取全面封闭的姿态,基本上连合资企业顶多就开了一点小门,让合资企业诞生,真正的本土品牌审批非常困难,像奇瑞根本就不批准。如果他们这些企业有那么四五个本土的,在90年代出生,把时间能抢回来,这样寿命又增加四五年的话,现在可能局面更好。现在机会来了,但是我们企业的体能不行、个头不行、体质也不行,所以那么大的全球机会来的时候,而且全球真正需要价廉物美的车的时候,这个时候有可能韩国人在这个机会当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中国的企业恰恰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没捞到好处,自己在本土市场又被跨国公司基本上瓜分的大头都拿到。所以现在反思,我看90年代的产业政策,实际上对本土企业实际上是打压的,当然连合资企业也稍微打压一点。
[贾新光]:90年代是把门关上,外资基本上不让进来,内资也不让发展。
[钟师]:就是企业做汽车就不许你随便做。当然我们会有很多的美其名曰,不要重复建设,不要多投资,冠冕堂皇的,最后奇瑞出生的偏晚一点,吉利也是出生晚,长城实际上早就做好准备了,也始终让他的轿车出不来。后来很多的轿车自主品牌,现在都气息奄奄的,他们都错过了井喷的时候,虽然做好准备了但是老不审批,企业要生产某些东西不让他做,这样等于一次一次错过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