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企业实际上是个腐朽的体系
主持人 梁洪:我们一个多星期以来看到各种各样的媒体对于这个事情的评价,这个事情扑朔迷离,很多人剖析腾中重工,它背后的背景比较复杂,为什么收购悍马,很多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疑想法,有一个北大的教授在采访时谈到一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企业只有一个目的盈利,企业不会干赔本的买卖。
武卫强:上礼拜五在广州有一个花都论坛,当时东风集团老总曾文杰还有行业领导谈论悍马的事情,悍马这个车型被收购之后,国内评价主要是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尤其是海外媒体认为中国雄心,中国终于站起来了在汽车领域中国的实力在呈现。
另一方面认为,就像刚才王老师所说的,悍马这是一个很大的陷井,中国汽车根本无力拯救这样一个企业。当时在会场的时候大家谈论悍马很多资深人士包括对汽车有很多年报道的人士也在谈论悍马。这个车型去年在中国销售66辆,我们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很多煤老板拿这个车是干吗的?一个是使用,另外是摆在门口当石狮子用。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悍马这个车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几次中东战争包括海湾战争,美国士兵主要使用的是悍马车。正因为悍马在美国军方受到如此尊崇,以前二战是吉普车,现代战争是悍马,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军车标志,悍马开始民营化,推出S1、S2、S3,这三代产品跟军品不可比拟的,差距太大。国内的东风下面有公司也模仿过这个车型,模仿的还不错,后来悍马通过卫星间谍发现了我们中国有悍马车了,过来找我们交涉,最后交涉的结果是可以生产这个车,但是得买它的发动机,因为发动机能赚很多的钱,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东风去年研发的猛狮这个车获得科技一等奖,曾经悍马找过东风,东风没有兴趣,完全拿过来之后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很奇怪这次国内的汽车企业包括民营的汽车企业都对悍马实际上没有表现出热情,当收购发生的时候,我们对于腾中重工很奇怪,汽车企业都不感兴趣,而腾中重工这个企业就现在越来越多的报道和分析更像一个投资公司,它的业务很杂,房地产也有一些零部件业务,但是是一个很杂的企业,还做高科技,但是它的股份股权频频变革,也意味着这个企业收购悍马可能真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振兴悍马,把悍马做起来,可能有其它想法。就像你刚才说的北京大学的教授谈到的,他收购悍马有他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不是汽车企业收购外国品牌把这个品牌涅盘重新活起来,我估计不是这种想法。
主持人 梁洪:不知道王主任是不是同意这个观点?
王育琨:基本同意这个观点,这个事件其实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不到三年前西门子手机卖给明基,当时卖给明基的价格是零,西门子手机还要倒贴出五亿美元来让明基维持那些员工的生计,给他们发工资。明基做了很雄心的详细的准备,准备把西门子手机重新振兴,他们计划到2006年底准备四亿欧元的亏损准备金放在那个地方等着,结果时间刚到2006年9月份已经8亿欧元花进去了,根本就看不到重新振兴的可能。这个时候明基只好在9月底仓促宣布停止注资,西门子手机重新申请破产保护。这么一段历史刚刚发生不到三年,这个事情发生完以后李昆耀这个企业家还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把我的经验全盘端出来告诉中国企业界我哪儿错了。我哪儿错了呢?我心里面对这些西方的大公司有太多太多的迷恋,太多太多的期望,我以为他们是世界一流公司,他们的员工团队力量怎么强,创新能力怎么强,接过来一看,所有的高管不怎么干具体事,一线员工也没有多少积极性,一到八个小时下班马上就不管公司的事了。所有我们中国的公司不管是中国的高管、中国的一线员工还有中国的技术人员都在超过八小时超过多少小时在工作,为自己工作。西方人没有这种概念,他接盘这么一个大公司之后突然发现,原来外观上看西门子是一个勃勃生机的经济体,而实际是一个官僚体系,它的DNA完全被官僚的癌细胞给侵蚀了,所以明基无论如何没有办法整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