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要有长期政策考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汽车产业政策需要进行四个层面的调整和优化。第一,各部委步调要一致,不要出现发改委支持,证监会不支持的情况;第 二,要考虑长期发展,不能只顾短期。“市场不好的时候政策刺激汽车,市场好的时候,又把汽车打回去。”第三,要考虑政策的综合性,要考虑能源、资源、交通 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不能只考虑其中一点。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政策对产业的引导是长期的,这需要政策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汽车产品开发周期长,一 款新车开发至少要5年时间,销售周期也很长。今天制定政策,明天就想见效,这是不可能的。”
董扬的建议都针对汽车业近十年来发展中 碰到的实际问题。如广汽集团在重组长丰汽车中遭遇到的纠结和风险,就反映出各部委步调不一致,政出多门的弊病。而从2009年以来实施的汽车业补贴政策, 更是引起巨大的争议,造成了当前汽车业一度在疯狂和痛苦中纠结不已,政策面造成了强烈的市场波动。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 国经济的背景下,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组合拳”迅速出台,以刺激汽车内需拉动经济,这包括车辆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汽车补贴等一系列内容。 而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实施效果大举超过意料,在汽车业内部,潜在消费需求在一夜间被激发,车市进入一个持续两年的“井喷期”,以致在政策退场需要再用两年时 间来平复市场波动,造成了市场的大起大落。此外,像节能汽车补贴政策这种应该长期实施的政策,也徘徊在刺激消费和技术进步的混乱定位中,直至最近随着标准 的提升才回归到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本源。
在汽车业外部,汽车保有量在政策刺激下迅速膨胀,加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爆发, 随后大城市不得不实施限行限购政策,对汽车业的发展形成压制,反映了政策制定缺乏综合性考量,以及在汽车业发展中配套实施的严重滞后。而未来在解决这些问 题的时候,政策的制定正是需要充分考量到综合性和长期性,以适应“汽车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汽车业的一些前沿问题还遭遇到政策面 的“空白”。如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而成功实施。但在随后沃尔沃的落地国产问题上,却遭遇到了“外资品牌”的政策难题,作为中国 企业旗下的国际品牌,最终仍需要经过长达三年的漫长合资审批过程,才能实现国产,并且合资双方是母公司和旗下公司。这样的政策尴尬也需要汽车产业政策在修 订中进行厘清。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