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编者按】搜狐汽车强力打造海外汽车产业人士访谈栏目《海国车志》,定位于从全球视野解读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邀请国外汽车产业专家和资深的海外汽车媒体人,为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把脉支招,预测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走势。《海国车志》在2011上海车展期间推出时受到广泛关注和业界好评。此次2011成都-全球汽车产业论坛期间,《海国车志》继续邀请海外专家做客搜狐汽车访谈间,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挑战与未来之路。

嘉宾简介:
Martin Hayes(何斯庭):英国APR公关咨询公司执行主席。
Klaus Paur(包亦农):思纬汽车研究大中华和韩国地区汽车行业董事总经理。
Bill Russo(罗威):Synergistics(协同共进)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博斯咨询公司高级顾问。
Mark Andrews(马克-安德鲁):知名中国汽车行业评论家。

中国汽车产业:“大跃进”之后将去向何方

  何斯庭精彩语录:中国汽车产业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包括一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出现了一批具备国际规模的汽车制造商。尽管国内的诸多政策限制为中国汽车发展带来了挑战,但是中国汽车制造商们的潜力依然巨大。不过我们也绝不能忽略这个“但是”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要证明的还有很多,这个“但是”对自主品牌尤其适用。他们不是要向国内的消费者们证明,而是要向全世界的汽车消费者们去证明自己。[更多内容]

中国汽车产业:大步跃进,但去向何方?

聚焦观点:自主品牌闯海外——廉价不是成功法宝

  有一种说法,“只要便宜就够了”,这可不适用于汽车产业,至少在北美、欧洲和日本这些主要的汽车购买市场是不适用的。在这些市场,廉价品牌一直是失败的。仅仅实现了首次销售是不够的,如何赢得消费者的第二次购买才是真正的挑战。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Proton)价格总是最便宜的,但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然而日本、韩国品牌的汽车尽管便宜但却不再单纯是“廉价货”,他们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并且受到了西方消费者的青睐。这就是中国本土品牌需要攀登的高峰。[更多内容]

聚焦观点:自主品牌海外扩张 不应只瞄准低端市场

  我发现一家自主品牌的目标市场横跨了东欧、南美洲、中东和非洲部分地区。除了意大利、南非和勉强算上的俄罗斯和巴西以外,以上地区的国家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成熟市场或者说质量、安全和排放标准高的市场。我能够理解这是一种扩张的野心,但是在现实世界中,那个真正的汽车世界并不在以上的任何国家中。 对于上汽、吉利、奇瑞、长城和其它那些正期待着成为真正的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公司来说,他们必须要有更大、更具挑战性的目标。[更多内容]

聚焦观点:自主品牌胜出法宝:重视品牌营销

  提高汽车的技术含量与降低汽车成本是汽车厂商生存的两个重要砝码。但是,如何让汽车成为最终消费者渴望的产品,无数研究已经表明,品牌忠诚度从中起着惊人的作用。这也是有的品牌数十年或者上百年(比如说戴姆勒)屹立不倒的根基。打破这些壁垒跟攻克技术难关一样困难,雷克萨斯的教训也都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背后拥有丰田20多年的市场营销力量,即便拥有最高端质量的产品,在西方公众的眼中,雷克萨斯仍然是落后于宝马、奔驰甚至奥迪的品牌。这是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一个明示:继续攻坚本土市场,尽管这里困难重重;持续关注西方出口市场,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经营品牌建设、制定营销策略以期成就品牌理想。[更多内容]

2011年中国车市的困境与未来走向

  包亦农精彩语录:中国汽车市场最佳的增长速度应该是多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可以假设,类似于过去两年间高于30%到40%的增长率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跟不上如此快速的发展速度。北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北京本来是一个具备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巨大潜在需求的城市,然而现在却演变成为消费者、政府甚至汽车制造商的一场噩梦。而其它的城市很容易重蹈覆辙。市场需求主要是靠政府补贴和银行借贷等“人为”刺激产生的,实行限购这样一种类似于彩票系统的办法很可能是解决不了现有的问题。这的确对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更多内容]

2011年中国车市的困境与未来走向

聚焦观点:可以判断 乘用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将是积极的

  乘用车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原动力,截至到目前,今年的涨幅在11%左右。市场需求会在今年未来的几个月和以后的几年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但是销量放缓在所难免,因为预计未来经济发展会更加温和、货币政策会更加紧缩,这就意味着银行贷款门槛提高并且利息会更加昂贵。
  总而言之,乘用车市场未来发展态势可以判断为积极的。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会帮助更多的中国家庭增加收入,买得起车;这就意味着,首次购车者将继续在新车销售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较早购车的用户开始考虑车辆置换,这不仅能够促进新车销售,也会影响到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持续增长的另外一个关键就在于增大对内陆省份和二线城市的汽车覆盖面。[更多内容]

聚焦观点:商用车销量“负增长” 未来几年不会面临产能短缺问题

  一个健康的市场发展模式可能会因为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快地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和汽车降价的悲剧。诚然,汽车制造商们在准确地预测未来几年的市场发展走势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过于谨慎的决策会因为消费者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市场份额的潜在流失。 根据目前的市场发展,我们可以说,商用车市场未来几年不会面临产能短缺的问题。事实上,轻型商用车,以及中型和重型商用车在2011年三季度的销售数字都是下滑的。这种销量收缩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销售“负增长”。 [更多内容]

  罗威精彩语录: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创下了销量18,060,000辆的世界纪录,同比2009年增长了32%。然而,其中国外品牌的销售量所占比例将近70%。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中国汽车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能力。汽车销量的强劲增长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吸引外商来华进行投资和技术开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将有机会在定义整个全球汽车产业的标准与架构方面成为主导力量。[更多内容]

聚焦观点: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于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内汽车厂商纷纷启动项目以响应政府号召,电动汽车充电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在筹备当中。然而,这些方案的市场接受度仍然有限,因为与普通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相比,新技术的购买成本要远远大于电动汽车所能节约的使用成本。
  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们可以期望靠不断地改进电动汽车技术来帮助缩小这一差距。这就需要电动汽车所需的核心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电动马达技术的不断创新。尽管中国拥有一些资源和基础设施的优势,很显然,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仍然缺乏整车传动系统方面的研发能力,而这是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接受程度所必须的技术突破。要加速这一进程,各国汽车厂商的通力合作是一条可行之路。[更多内容]

"改写汽车历史" 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挑战

聚焦观点:电动汽车商业化——中国要和各领域伙伴协同合作

  虽然中国有机会成为电动汽车商业化进程的领导者,但是也必须向海外以及其他非传统的合作伙伴们(包括新入门者)保持开放的心态。供应集成传动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以及传统汽车系统以外的公司(如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必须参与到电动汽车商业化的进程当中。实现中国的电气化战略进程所需的技术来源不应该局限于国界。[更多内容]

从自主品牌展望中国汽车市场未来走势

  马克-安德鲁精彩语录:长安汽车公司董事长徐留平描述合资自主品牌时,说道 ,“二十年的老产品,略微调几个参数后再拿出来,这就好比是挂羊头卖狗肉”。然而,中国的消费者还是愿意掏钱购买并且也更偏重于便宜而成熟的国外技术。[更多内容]

聚焦观点:自主品牌是2011年最大输家

  今年8月,只有长城和吉利销量有所增长。自主品牌虽然整体市场规模略有扩大,销售数量却同比减少了2.86%。 造成这一市场现状有两大成因。首先,许多本土制造商开始生产更小、更低价并且能够享受政府补贴的车型。其次,合资品牌的成长对传统市场产生了很大冲击。
  虽然未来几年中国的汽车业将很可能继续增长,除非再有刺激性政策出台,两位数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然而随着首次买车的用户想更新换代,卖掉旧车,二手车市场则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增长领域。[更多内容]

马克-安德鲁: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展望”

聚焦观点:自主品牌忙于海外扩张 新能源车任重而道远

  中国的一些汽车制造商正在向海外市场探寻新的增长途径。然而,日本、韩国甚至马来西亚这些亚洲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商们在投资海外之前就已经在本土市场整合了资源。如此说来,这些中国公司们真的是在探索一块未知领域。 [更多内容]

微博热议
专题策划、制作:宋双辉 蒋洪林分享到搜狐微博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