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专题 > 2011全球汽车论坛 > 2011全球汽车论坛采访 |
[嘉宾简介]Martin Hayes(何斯庭):英国APR公关咨询公司执行主席。在汽车公关传播领域拥有40多年的经历。他最初曾是卡车与巴士行业记者,其后他曾在利兰集团(Leyland),米兰德国际银行(Midland)和达夫卡车公司(DAF)担任公关部总监。随后的7年时间,他从事独立公关咨询工作。2000年他创立了Automotive PR 公关咨询公司。他现在还担任英国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协会公关委员会和英国交通安全委员会理事。最近几年,APR在中国市场开发新的客户,因此对中国汽车产业他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自主品牌闯海外——廉价不是成功法宝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自主品牌近年来在汽车市场的表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何斯庭:中国汽车产业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包括一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出现了一批具备国际规模的汽车制造商。尽管国内的诸多政策限制为中国汽车发展带来了挑战,中国汽车制造商们的潜力依然巨大。
但是,这儿仍需用个"但是"。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要证明的还有很多,这个"但是"对自主品牌尤其适用。他们不仅要向国内的消费者们证明自己,还需要向全世界的汽车消费者们去证明自己。有一种说法,"只要便宜就够了",这可不适用于汽车产业,至少在北美、欧洲和日本这些主要的汽车购买市场上是不适用的。
在这些市场,廉价品牌一直是失败的。仅仅实现了首次销售(低价可能会是一个吸引客户的因素)是不够的,如何赢得消费者的第二次购买才是真正的挑战。举个例子,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Proton)价格总是最便宜的,但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然而日本、韩国品牌的汽车尽管曾经是最便宜的,但现今却不再单纯是"廉价货",他们在赢得西方消费者青睐的层面上迈出了惊人的一步。
这就是中国本土品牌需要攀登的高峰。他们迄今为止所做出的努力绝对值得赞赏,因为自主品牌们现今企及的高度在一到两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尚未到达顶峰。
自主品牌海外扩张 不应只瞄准低端市场
记者:近年来自主品牌扩张海外的动作很多,投入越来越大,市场效果也不错,您认为呢?
何斯庭:毫无疑问,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都梦想能够将他们的销售与成功延伸到海外市场去。很多制造商已经开始在新的市场中投建新厂。但是,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市场,那么就有必要喊停了。
我发现一家自主品牌的目标市场横跨了东欧、南美洲、中东和非洲部分地区。除了意大利、南非和勉强算上的俄罗斯和巴西以外,以上地区的国家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成熟市场或者说质量、安全和排放标准高的市场。
我能够理解这是一种扩张的野心,但是在现实世界中,那个真正的汽车世界并不在以上这些国家里。 对于上汽、吉利、奇瑞、长城和其它那些正期待着成为真正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公司来说,他们必须要有更大、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自主品牌胜出法宝:重视品牌营销
记者:那么自主品牌将如何在更具竞争力的市场环境中胜出呢?请给出您的建议。
何斯庭:有很多人在谈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要从数量领先走向创新领先,我也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都将实现。中国有投资、有研发设施,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们,这些条件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但在品牌营销领域,我并没有看到同等的努力或者有效的营销技巧。提高汽车的技术含量与降低车辆的道路运行成本是汽车厂商的两个重要砝码。但是,如何让汽车成为终端消费者渴望的产品,无数研究已经表明,品牌忠诚度从中起着惊人的作用。这也是有的品牌数十年或者上百年(比如说戴姆勒)屹立不倒的根基。
打破这些壁垒跟攻克技术难关一样困难,雷克萨斯的教训也都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背后拥有丰田20多年的市场营销力量,即便拥有最高端质量的产品,在西方公众的眼中,雷克萨斯仍然是落后于宝马、奔驰甚至奥迪的品牌。
这是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一个明示:继续攻坚本土市场,尽管这里困难重重;持续关注"真正的"出口市场,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经营品牌建设、制定营销策略以期成就品牌理想。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中国汽车品牌将很难登上他们梦寐以求的全球销量领先的巅峰。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