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福田的评价很多,但大家都会承认,在企业战略定位和市场运作方面,福田确实高人一筹。一家农用车企业15年跃居中国商用车第一位,除去“奇迹”更多是这家企业令人折服的实力。搜狐汽车专访福田汽车党委副书记赵景光,听他解析福田汽车十五年发展历程,指点行业风云。
福田汽车与北汽的关系,远比外界想象的单纯。打成立那天起,福田汽车就注定了会来到北京开拓一天新天地。这是形势使然,但更多的是福田汽车自身追求更大发展的梦想。
十五年转瞬已逝,福田汽车的梦想也一一实现。人们用“奇迹”来形容这一段历史,缺忽略了福田人的执着和努力。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在商业价值最高的产业领域去发展。只有这个产业市场规模足够大,你才能做大;第二,一定要到人才、信息、资本量最大的、最集中的地方发展企业。福田上市当时融资了3.14亿,当地几家银行在一块连行交换兑票,好几天没兑换过来。家乡确实很支持我们,但是家乡的经济规模决定了许多资源条件比首都这个市场是有很大差距的。[更多]
![]() |
杨再舜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 |
福田汽车在中国汽车行业内令人尊敬、但又总是不按常规出牌,却总能出其制胜。笔者与北汽福田深入了解后却发现,北汽福田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高、深、尖营销利器,许多想法与规划设计与其他兄弟厂家一样,只不过北汽福田说到做到,而其他的厂家却是只说不做、行动迟疑不决和领导不作为,进而因此耽搁延误了大好的市场机会。[更多] |
海外市场商用车企都在做,但像福田汽车这般思路清晰,手笔宏大且已颇具成效的实属少数。
但也正是福田汽车的“2020战略”让我们再次见识到了这家企业对战略的把握和对梦想的追逐。豪情万丈却又步步为营,福田汽车收获海外果实怕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做企业没有区域性和局域性限制,要做就做全球化的。汽车就是全球化的产业,做这个产业企业也必须全球化。你不走出去,就让人家走进来了;现在人家已经进来了,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去竞争。
选择海外市场得慎重。经济发展水平跟中国差不多,或者比中国稍差一点的,是目前的第一选择。[更多]
第一,对国外的市场我们了解有限,当地的文化和法规政策等都需要去适应,这同外资企业刚来中国时一样;第二个,我们还缺少国际化人才,钱不是大问题,人是个大问题,语言就是很大一难关。[更多]
第一,国际上大的汽车企业都是综合性的集团;第二,这些业务和生产制造主业是高度关联的,能够相互促进;第三点,这些业务都是国家鼓励提倡的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前景看好。[更多]
![]() |
佘振清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 |
对任何新入者来说,客车行业的销售模式都是一道无形的门槛。不过与其他客车企业相比,福田欧V这几年的增长已经非常迅速。企业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积累品牌和服务形象,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市场份额。这也是福田汽车已经是商用车第一,而客车排名却仍在十名之外的原因。在客车行业,福田欧V客车可称为“后起之秀”。[更多] |
在“合资自主”被骂得一塌糊涂的现在,赵景光“不要排斥合资,不要什么都自己做”的论断格外醒耳。
我们拿什么来反驳福田汽车呢?正是借助于合资,福田汽车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其与戴姆勒的合作被誉为自主品牌的佳话,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绘出了另一条路。
合资公司品牌如果实实在在是中外双方进行研发的话,对提高中国整体的研发水平是有好处的。我们开发引进来外国技术,不就是为了提高整体水平吗?这总比在国外研发好了直接拿过来生产好得多。我认为这还是一种进步,这说明中方企业话语权在提高。合资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是大势所趋,这是必须的。[更多]
五大产业战略转型的提出,彰显了福田汽车的宏大谋略,也为福田汽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说过去的十五年,福田汽车顺应国内产业大势,凭借自身的战略研究和实践将命运抓在了自己手中,那么如今海外市场乘船破浪,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多的未知因素;将业务扩充至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亦将面临更大的管理难题。福田汽车能否继续牢牢掌控自己的命运?在此,我们给予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