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实际是一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我们打破一些观念,因为我们并不迷信什么,我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别人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我们当然应该可以做,并且要做得比老外更好。因为我们比他们勤奋,比他们付出得多。我们一天睡几个小时?我们一周休息几天?
我们中国人是拿命去搏。我们为了什么?为了这个产业,为了这个民族。
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吗?这位一手缔造比亚迪极限速度但又险些被速度击倒的掌门人目前处于何种状态?他如何看待这场刻骨铭心的教训?又是什么样的资源和企业家能力促使他站起来重新出发?有时候天堂和地狱只有一墙之隔。2009年,当比亚迪汽车以160%的高增长率领跑自主品牌时,王传福或许应该警惕危险正悄然逼近。2010年年初,坊间便开始流传比亚迪汽车经销商退网的传闻。3个月后,比亚迪成都经销商成为退网的始作俑者,之后,退网风波迅速燎原…[详细]
三大产业梦想:
比亚迪是一个有梦想的企业。我们的第一个梦想是太阳能。它最干净,不产生温室气体;即使地球没了,它照样存在。比亚迪的第二个梦想是储能。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可持续的储存,应该用电池储能。比亚迪的第三个梦想是电动车。在能源战略研究中,比亚迪做了很多讨论和思考,并已做好实现这三大产业梦想的整套技术筹备。
三大失误:经销商网络方面,过多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媒体方面,坚守技术可以改变一切的信条而疏于沟通和交流;品质方面,自认为总体发展不错而忽略细节。
实现两个第一:关于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的这两个目标,我们是有基础的。比亚迪实际是一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我们打破一些观念,因为我们并不迷信什么。我们是一个制造企业,我们相信自己的双手,相信中国人不笨,别人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详细]
王传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
公司主席。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
电动车战略
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打法,1995年我们只是为了挣钱,为了满足股东利益,或者说是为了使这个企业变大,不至于倒闭,只是这种单纯的想法和责任。企业规模做大后,公司包括我本人就在想怎么把这个产业做大,以此振兴民族工业。尤其是2003年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随着环境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变化,我们慢慢孕育出一些新想法。我们越来越觉得世界在变化,产业要振兴,企业家要有责任。[更多]
比亚迪的第三个梦想是电动车。这个梦想正在实现中。中国发展汽车产业,除了走电动车这条路径外,还有第二条路吗?中国汽车进入家庭,10年前我们说是梦想,但今天汽车的确进入了家庭,是梦想吗?不是梦想。15年后,我相信中国的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部轿车,这完全可以实现。假如说中国4亿个家庭,每个家庭一部轿车,一部车一年用2吨原油,4亿部车就是8亿吨原油,这么多油怎么运?从哪里买?这都是问题。[更多]
创造惊喜
作为比亚迪调整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在S6上我们一反常态,很多非核心部件都力求做出品质感,像雨刮器、电机,按照以前的打法,这些小部件找些小供应商就能解决。但恰恰相反,我们找的是该领域最顶级的供应商,如雨刮器来自博世。S6今年5月上市,一路走高,上月(2011年10月)销量已近万辆,11月可望到1.2万辆,12月计划1.5万辆。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然S6的成功包含很多因素。[更多]
在电动车上我们克服无数困难,电动车里面的驱动结构很复杂,要是买国外的,各种数值、软件、电机和设计,都没有参照物,都要从头来。电池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靠自己创新。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新技术,最近开发的新技术是电控,通过一个软件调整,使其变成一个充电器。它一部分驱动,同时还可以充电,且效率比现在的充电器更高。在比亚迪电动大巴或者未来的电动车里,充电器就是车载。[更多]
关于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的这两个目标,我们是有基础的。在电池方面,我们最早是一个手工作坊的电池厂,慢慢发展成全球手机电池第一大厂。在代工方面,我们原来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简单代工厂,变成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的全球代工厂。为全球知名企业代工,走到这一步也很不容易,很多企业做梦都拿不到。作为一个中国本土企业,我们通过几年努力后拿到了。可能在座的大部分人都不相信,作为一个仅仅做电池,对汽车一窍不通的代工企业,我们在2003年通过收购秦川汽车厂进入汽车行业。[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