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600104)11月25日公告显示:公司将与其控股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称“上汽集团”)联手成立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捷能汽车”)。
这项内部代号为“H(混合动力hybrid的第一个字母)公司”的项目,投资额为20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将主要针对混合动力、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对电驱变速箱、新能源动力系统等关键系统进行研发,有效降低整车产品油耗和排放。
上汽于今年上半年开始启动这个项目。在这之前,上汽在混合动力产业化方面已小有成就,混合动力君越已经上市,而荣威的混合动力车虽也在研发之中。但是由于混合动力君越和荣威的关键零部件都要引进,这不仅导致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也不利于上汽掌握关键技术,而掌握不了技术,一旦混合动力在未来成为主流,上汽仍将面临受制于人的风险。
氢燃料替代燃料电池
继日本、美国之后,中国车企也开始走上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随着捷能汽车浮出水面,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也日渐清晰——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等代用燃料汽车的开发。
上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01年底,同济大学与上汽集团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开始了开发清洁能源汽车的历程,两者联合共同成立了一个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下称“上燃动力”)。此后又相继与高校和科研所合作。迄今为止,包括同济大学在内,上汽已相继与8所高校、1家科研院所建立了17个产学研基地,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产学研共同体。
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上看,上汽一开始走的是以燃料电池和替代能源为主的技术路线。2006年上汽集团成立了燃料电池汽车事业部,承担起上汽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市场化工作,同时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百千辆计划”。
去年上半年,上汽签署了入股新源动力及与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战略合作协议,上汽集团作为新投资者出资2000万元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全力开发新能源动力车。虽然上燃动力公司已经完成了超越1号、超越2号、超越3号三代燃料电池汽车动力平台的开发和样车示范运行,并已通过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国家验收基础,完成两辆燃料电池大客车演示样车的开发;在代用燃料汽车方面,上汽也已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甲醚城市客车并已示范运行。
上汽的新能源发展路线,从燃料电池技术向以混合动力和电池领域转移,是观察了国际新能源研究走势后的选择。“从全世界的技术水平看,目前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商业化的难度很大,”上汽内部人士透露,相反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产业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上汽决定转身。
事实上5年前,在新能源汽车的路径选择上,日系轿车倡导的是混合动力路线,而欧美系追求的是燃料电池技术。但是燃料电池虽好,离量产阶段差得还很远,日系车在混合动力上全面开花,明显比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车的绿色动力总成技术和美系车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的的绿色动力更实用。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