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能不能用一句话总结我们刚才谈的价格。
孙晓东:我们现在谈的价格,从2000年开始再指望一轮一轮的10%的降价我不认为这个事情会发生。 我更能够看到的是当一个企业推一个新产品的时候,它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还是维持在原来的价格体系之下,新产品出来的时候,它的水平提高,但是它的价格在原来的水准之上。价值增加了,但是它的价格体系还是维持不变。谁也不是算命先生说不降价。
薛旭:我的观点跟他本质上并不矛盾,从经济发展来看基本有三个周期。一个是心理预期周期三到四年,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个周期性的波动。第二个称之为改善周期或者叫创新周期,十到十二年。产品并没有本质性的突破,但是通过创新、发明,从而使我的制造成本技术有了一个本质的改变,大幅度下降。还有长周期,创造周期,这个长周期由于某些新的产品,完全没有带动。过去没有电脑,70年代的时候电脑出现,带来美国经济全面繁荣,超过美国的想象。从长周期来看,长周期带来一个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表现方式不一定是价格的直接下降,可能是价值的大幅度上升。我们一般一台笔记本的计算能力可能一万块钱人民币买得到,最早的时候一百万美金。汽车行业这么大幅度的下降不可能,三到四年里面,外部条件不的情况下,价格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尤其这两年大规模的价格战,已经把这个周期当中本身的成本空间压到极限,当然可能还有一点点,今年钢材还要下降。但是中长周期10—12年空间巨大。2002年铁粉一吨159块钱,去年变成1050块钱,它的实际成本没有增加多少。矿主们的成本并没有太大增加。这就是短周期波动带来的某些原材料的大幅度上涨,这个会很快回落。
汽车行业最终体现的是价值的上升,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些大幅度下降,并不是名义价格直接下降。人民币升值以后,升15%会一直升吗?如果再增加若干配置还要降。消费者有没有必要等?没有必要,再等五十年肯定下降。
主持人:我们单独看价格是很局限的,各方面的因素在改变。孙总刚才讲到一点,总而言之,物有所值还有物超所值是消费者最正确的选择。
在全行业利润下降15%的同时全行业的库存高达16.55亿元,同比增长34.6%,请问你们如何消化库存的压力?据说05年上半年大多数经销商都在消化库存。
蔡苏佳:至少前四个月很多经销商包括厂家消耗04年的库存,有这个情况。北京现代没有,我们的库存非常合理。
孙晓东:我们基本还是按照市场的节奏来生产的,我们库存的控制上面还是按照宁可少生产一些也不多库存。去年来讲,我们经销商层面有一些苦春,我们基本一月份解决了这个问题。三月份开始汽车产品有些供不应求了,目前来说还是有一部分产品是供不应求,其它一些产品经销商这边大概20—25天的库存,正常周转的库存。包括在库存我们平均运输时间大概三到四天,我们公司大概不到十天,这方面的控制比较好。
贾新光:去年的库存不是指所有的企业都有库存,有的企业多,有的企业少。库存有合理的库存,去年全年汽车年产六千吨,如果几十亿的库存不算什么。现在有的行业几乎相当于半年产能压在库里,这属于库存。究竟什么量是比较合理的库存,我们也没有一定的,美国周期短的60天卖出去了,长的80天。随着生产的加大,还是有一个周转,不是说有库存就不好。应该说这个数字不是真实的数字,这是打死都不说的数字,所以不是一个真实的数字,实际数字比这个数字还会大。
主持人:以这个数字给消费者公布的话,汽车的技术不断在提高和更新,如果我今年买的车甚至在市场销售可以看得处理,03年、04年某款车的价格跟05年不一样。05年买04年的车,消费者心理感受……
贾新光:买东西看什么时候生产的,买车也一样,什么时候出厂的,时间长了有很多问题,如果露天存放包括保养很难说了。现在诚信度比较差,盖洛普去年对美国25种职业诚信度进行调查,最好的职业是护士,最差的是汽车经销商。
主持人:现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很多公司降本增效。05年很多公司提出严控成本、优化流程、革新营销的具体措施,比如说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制订了SBT计划,通过疯狂国产化,力图全年采购成本降低20亿元以上,同时加强公司内部的成本控制,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在销售公司推行一张纸两面用的节约意识,请问贵公司在降本增效上有哪些举措?
孙晓东:我们第一个桩打下去就是把成本降到最低,我们一直在这样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八九年前就这样做了,从来就是这样做的,这没有什么稀奇的。第二个核心理念,不接受,不传递,不制造曲线,这个曲线以后要解决,如果到了用户那里要花更大的代价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