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汽车市场中 车型的选择有哪些区别?
我真想给我们的听众鼓掌了,说的真好。
俞清木:对。我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那天去兰伯基尼的厂去参观,正好5点半他们下班,我看了一下他们工人都有自己的私车,排队从他们的工厂出去,基本上全都是两厢车应该说中低档的车,大众、菲亚特、雷诺等等之类的,包括还有一些日本车,就是说我没有看到他们,除非包括一些工厂的领导人、管理者他们开的很多都是奥迪、奔驰、宝马,但我没有看到开大批量的就是高档的豪华车。
梁洪:而且三厢车很少。
俞清木:对,而且你看在意大利我们去的几个地方,基本上都是小车,感觉与他们的形象不符,包括佛罗伦萨这么一个优雅或者是很有底蕴的、很有文化氛围的城市,而且当地的居民是很富的,是靠旅游起家的嘛,但你经常能看到好车吗?我觉得看的很少,都是小型车。
梁洪:而且好像很破旧,伤痕累累的小配车满街都是。
俞清木:对,而且我觉得欧洲人他们现在开车有几个选择特点,真的是他们强调节油、环保,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像这次在奥迪的年会上欧洲记者问的就是关于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因为欧盟要求就是每百公里要达到120克以下,实际说这个技术标准是很高的,奥迪实打实地说现在正在努力,也很难达到。欧洲人挑车有两种,一种是要挑小型车,因为欧洲古老城市比较多,路比较窄,所以大车不容易开,停车也不好停。第二,欧洲人真的是特别强调环保,所以他发展的不是混合动力而是柴油车,所以柴油车的销量在欧洲是增长越来越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欧洲的消费观念跟中国的是非常不一样的,包括我个人觉得奥迪,它在德国也没有强调它的豪华和奢侈,刚刚你们说的很对,它强调它的动感,因为欧洲觉得现在开车的人越来越年轻,他们是消费的主力军,第二方面,因为欧洲人开车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了,所以他对车是非常了解的,他开车是享受驾驶的乐趣,特别是德国在高速上不限速的,所以特别注重品质和。像高尔夫、雷诺开250脉以上很多,所以欧洲人选择的标准跟中国我觉得非常不一样,而且我觉得他们更讲究实际、使用。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奥迪要推出一款小型车A1,对应的是宝马的MINI,我们知道奔驰曾经推出过SMART,都是打这个市场,而这些车在欧洲销售的都非常好。
梁洪:所以对他们来讲一是实用,二是环保,这两点恐怕是他们买车选择的时候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现在这两点考虑的因素对于我们刚刚踏入汽车时代的中国人来讲,因为我觉得任何时代都有发展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们现在阶段说我们现在阶段的话,我们就是要大,我们要气派,我们要有面子,我们要告诉大家我生活好了要买这样的车,这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心理。
俞清木:对,有一位专家说的很对,中国人人都说环保,但是买车的时候人人都不考虑环保。
于欣烈: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大环境决定的,包括在欧洲我觉得也不是个体主动去追求某一项指标,是由当地的法规政策、当地的经济环境、以及当地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像外国人到中国也不遵守红绿灯、也闯,因为中国的整个大环境不好,在国外整个消费者群体的成熟,会逐渐引导消费者有一个双赢的选择,中国还仍然需要这么一个逐渐的过程,而且在中国这些跨国公司也很重视这种品牌在中国消费者的影响,他们认识到中国消费者开始认可这个品牌,对他们作出产品的选择是很有帮助的。咱们从历史上来看,比如从最开始通用进入中国,首选第一款车实际上是别克新世纪,是很大的一款车,树立了很高端的形象,大概是90年代初。
随后福特进入中国的时候,看到中国家用轿车的增长,选了一款嘉年华,大家现在可以看到这种车型的现在不同,实际上对他们品牌在的影响力是明显有差别的,是很有效果的。当美国三大克莱斯勒进入中国的时候,选择了克莱斯勒300C,因为他知道这个品牌在中国人认识当中是零,他需要中国人怎么认识这个品牌呢?他要选择豪华车到中国来,让消费者一想到克莱斯勒就觉得是豪华、可信赖的,说明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影响是非常大的。
姜范:于欣烈讲的非常对,对一个汽车公司来讲,从上上往下付出的努力也不一样,像别克是从上往下的,因为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在这儿,往下走,赛欧可以造小别克,大家知道不是别克的嫡系,是来自欧宝的产品,跟这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一些国外的品牌都在从下往上做,但是是非常艰难的,因为越高端,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力就很明显。我的品牌长期受低端产品的影响,要拔上去很难,比如东方之子上市的时候,是以同排量、同尺寸里面最低,比合资品牌低了将近10万元上市,还是推广不好,后来降到10万以内才有了气色,这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什么样的战略选择会决定你在市场上处在什么样的地位。
梁洪:谈到不同厂家在中国产品线的分布和产品的选择,看到很多听众朋友给我们发的短信,很有代表性。
4903说,奥迪要想改变自己的品牌形象,我觉得就要把他的S系列在中大力的推广,大家才会不把它和官车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否则现在的产品都太中规中矩了,没有他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9238说,谈到品牌形象做的最成功的,我觉得就是丰田,想想丰田什么车都有,所以是针对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产品,只要有你想到的他就能够生产出来,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厂家才是真正能够盈利和赚钱的厂家,相比之下中国自己的企业还显得要弱势很多。
1963说,买车实际上就是买一部机器而已,对机器类的 产品我就信任德国佬。
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评价,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一一念出大家的短信,实际上通过我们今天节目的讨论,一方面我们是想传达给大家这样的印象,不同的国家的不同品牌确实有不同的定位,而且从产品布局来看也是不同的,都具有了一些本土化和本地化的特色,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天话题的讨论,能够更多的让大家对汽车的环保引起一个高度的重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就像昨天我们的里外在长新闻发布会上,他说到瑞典上的时候看到满天拥挤的星星,就在感慨目前中国的环保现状,所以我们想从上到下每一个听众如果都能慢慢地树立这样一个环保的形象,可能对未来中国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都会起到一种改变和引领的作用,在今天节目的最后要非常感谢我们几位好朋友,同行的姜范、于欣烈和老俞落到我们的会客室,如果大家还想看到、听到今天的访谈可以点击搜狐汽车的《星期三会客室》。希望我们再次有机会一块出去,感谢三位。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