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幕:搞自主品牌不是拿钱买技术或车型
主持人:自主品牌是一个全民关注的热点,我感觉好象推动中国自己的汽车业是不是还需要自主品牌承担,或者说中国汽车业合资品牌进来了,但总好像繁荣是别人的,咱们自己呢?您怎么看?
胡清林:应该说需要自主品牌,称自主品牌比民族品牌更准确一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矛和盾中互相发展,如果没有自主品牌作为一种推动力,合资品牌不会尽可能地 通过合资企业的技术,符合中国人的产品特性,不会有这种压力把它尽快转化成是我们所想的。同时在这方面来讲,竞争过程中,自主品牌在强大,合资品牌也在重视中国市场。实际上是互相促进的,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可能会说我就这个车,没有别的选择,我就这个价格,就这个产品,你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就拉倒,就会出现过去奥迪刚进中国那种价格,那种服务或者给消费者那种满意度。
从概念来讲,中国自主品牌不是在狭隘的(环境中),闭门造车。包括合资也是这样,合资是双方在合资,合资过程中,你也要考虑到对产品吸收和转化的速度,我们国产化率由于多少年降不下来,品牌进来以后,合资产品进来以后,我们在国产化,在配套,在上游,在下游,我们要逐步地让他能够扎根,扎根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消化的过程,不像说我有自主产权,我花钱买这项技术,这技术是我的,或者说我花钱雇了一帮人给我设计,你可以说知识产权归你的,但是你有没有掌握,还是另外一个概念。
有些企业过去讲,我们企业的人自己不行,可以花钱,请洋人,请洋人给我打工,给我设计,设计完了白白,我花多少钱一付,跟你没有关系,这个产权归我们的,知识产权归我们的,我们能不能消化,能不能吸收。我们再搞另一次,在转化方面,用不用请他,如果再请他,跟自主品牌没有什么关系。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从国外引进了很多设备,生产线,买来了,这个东西归我了,请洋人给我们调试,弄完了,付劳务费走人了,这个东西是我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技术改造升级的时候,有毛病整不了,搞不了,还得教他来,这是不是我们完全的自主产权。
这些问题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合资品牌在合资过程中,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不但在管理,吸取国外大公司的管理经验、市场运作的理念、经验,特别是对技术的吸收和转化这方面,要下工夫,从这点来讲,不但合资品牌需要,自主品牌也需要,目前来讲自主品牌自己转化的,究竟自己能不能按照我们的设想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自主品牌也需要,不是说简单拿钱买一项技术或者买两个车,如果再改进怎么办,还得引进,不是完全的自主品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