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专访甘新副市长
“BRT是一个着意于提高公共交通效率的民心工程”
本报讯 (记者/王鹤 邓莉)广州这座都市到底能容纳多少辆汽车?这个疑问连专家和交警都无法估计。
记者:广州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状况如何?
甘新:我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449宗,死亡722人,受伤4114人,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车辆与道路的矛盾日趋突出,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要让我市的道路交通更畅通,关键是要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这需要新闻媒体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文明交通安全意识的大力宣传,也需要全社会对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抵制。
交通参与者,无论是驾车、乘车还是走路,出行时都应谨记安全出行、礼让出行、文明出行。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要遵守《广州市民文明驾驶礼仪》的要求,规范自己的驾车行为,做个文明市民。
记者:广州市市籍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市政府在交通整治方面将有什么新举措?
甘新:首先,广州市政府暂时不会限牌。面对交通堵塞点,将从“软硬”两方面双管齐下,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例如,以中心城市“禁摩”范围为主,重点整治主干道的机动车行车、停车秩序;采取拍摄取证、拖车等手段,重点加强对市区主干道、商贸繁华路段机动车乱停放违法行业的整治;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实现对市区道路交通的全方位监控。
记者:广州将建快速公交系统(BRT),这将为市民带来哪些好处?
甘新:与地铁系统一样,快速公交系统(BRT)是一个着意于提高公共交通效率的民心工程。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将通过专用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可靠和安全服务的公共交通系统。
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城市建立了快速公交系统,例如巴西的库里提巴、圣保罗等。BRT系统建成之后,与地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提高广州交通效率,缓解堵塞的状况。
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遗余力地解决与群众利益最直接相关的问题,包括乘车难、出行难、交通拥堵等问题。
记者:市民最关心的一点是,市政府将如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甘新: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就停车来谈解决停车难问题。今年7月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工作,制定了以“提高配量、发展增量、盘活存量、综合管理”的解决措施。譬如在我市2002年建筑物必须配建停车泊位指标的基准上全面上调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指标。新建专门对社会车辆提供停放服务的场所,如天河城附近的宏城停车场等;各区政府、地铁总公司等各部门也将投入资金建设公共停车场和轨道换乘枢纽停车场;清理擅自改变规划性质的停车场,推进条件具备的路边停车。
[上一页] [1] [2] [3] [4]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