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
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品牌之角斗一直是客车行业流行的热点话题。但在此之上,关于企业品牌建设的讨论不仅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但问题的另一面已经被旗帜鲜明地提了出来。宇通客车副总经理王文兵对《汽车商业评论》说:“3至5年前,客车行业还说得太少,但现在我觉得说得太多。”顿了顿,他接着分析:“有太多人在说,说得太多,倒不是件坏事,关键是要平衡说和做之间的关系。”
这位在销售一线打拼多年的老总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品牌建设是要保证说和做的一致性,在此角度下,这个结论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宇通客车2007价值连城活动。
当然,这个结论还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些思考:2007年出现的各种声音会对2008年的品牌传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是趋向于务实和回归,还是会更趋向于品牌创新?2007年打拼出来的品牌营销有哪些会在2008年被传承?又有哪些会“城头变换大王旗”?
对刚刚过完50岁生日的中国客车业来说,尽管已步入知天命阶段,但在品牌方面,它仍然是个新生。
《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主编王健在给《汽车商业评论》撰文时就曾指出,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官方”数据显示,欧洲27国的巴士与客车产量为87027辆,中国为195333辆。他耿耿于怀的是:中国三龙一通在全球巴士与客车排行榜的“官方数据”中没有一个名分,为何不去争取?
这个缺憾并没有影响中国客车企业的情绪,中国客车业仍然在尝试努力,即使是“内忧外患”的条件下。
最近一段时间,大金龙品管部在内部组织员工学习和讨论《汽车商业评论》(2007年12月刊)封面故事《不可复制之事》——上汽荣威创造品牌的历程。戴永佳告诉本刊,客车业应该尽快融入到汽车产业的大环境里去,他们期望在“明年的品牌活动中学习借鉴自主品牌轿车的做法”。
饱受质疑的海格客车也正在积蓄力量。2008年他们将在与斯堪尼亚的合作产品海格A80/90上继续发力。实际上,在2007年11月初,关于2008年如何做的初步方案就已形成。他们需要找准一个时间点,然后重磅出击。据说这个时间点业已浮出水面——2008年3月份。
对宇通来说,2008年还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收获之年。他们相信,他们卖给客户的不仅仅是客车产品,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坚定信心2008年要继续一家家客户去服务,手把手交他们使用宇通客车十大节油宝典。
中国汽车市场不同阵营里都有客车企业在努力。江淮客车连续两年咬定“节油万里行”。对此,曲涛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做‘节油万里行’,江淮客车不是最早的,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却是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他分析说,品牌是需要积累的,坚持就是竞争力,这是江淮客车节油活动得到认可的重要因素。
无论如何,中国客车的品牌之路,必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2008年意味着更大的悬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