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车展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厂商参展,实际面积7.5万平方米,数量和规模毫不输给五大车展。但没有一辆全球首发车,甚至亚洲首发车都没有。当时一位国外参展商的话道出了其中的尴尬,“即使北京车展搭个棚子让人参展,我们也会来。
但这次的北京车展,首发车的数量已经达到89辆。其中大众、宝马、奔驰、通用、福特、现代、奥迪等品牌都将各自的全球首发车带到了北京。这是进步。
和底特律比一比,北京车展首发车数字虽多,含金量还是矮了一截:底特律Cobo展览中心,1月11日,50多家参展商带着700多款新车来到底特律车展,通用、福特、宝马等汽车巨头们全球首发了40多款新车。
界定一个车展的国际地位多半有两种标准:一是车展是否能体现全球汽车技术风向标的作用,车展发布的信息对全球汽车业和消费者、车迷产生的冲击力和吸引力,车型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在这一点上,北京车展似乎还难以和底特律竞争;二是车展举办地汽车市场在全球市场的重要程度作为一种判断依据,庞大的市场潜力则给北京车展狠狠地加了分。
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年底特律车展何以成为五大车展的代表,因为美国人最爱车,美国汽车销量最大。同样,当这面“最大市场”的旗帜被中国夺走的时候,我们将在北京车展上看到全世界最新的技术和最热辣的车型,而不是日内瓦或者东京。 (徐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