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品牌的现状及未来
合资自主品牌的诞生看似是顺应大趋势,不过它的生存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销量问题是摆在它们面前的第一大阻碍因素。理念S1去年的销量仅为2.46万辆,比2011年4月-12月的2.67万辆下滑8%。另外,产品线单一也是同销量一样要命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若您向我提起大众,我便会反应是大众旗下的哪一款车型;而若您向我提起理念品牌,那立刻便能反应出是指S1,因为它是整个理念品牌中仅有的车型。
当初合资自主品牌刚刚问世之时,市面上主流的自主品牌是其主要竞争对手,这要放在几年前国车还没有飞速发展时,二者或许有一拼之力。不过世事难料,自主品牌打起了翻身仗,不论是外形还是技术,自主车中都涌现出了一批堪称优秀的产品,而最要命的是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还在。这么一来,合资自主车型便陷入了比上不足比下不一定有余的尴尬定位,它们想要在优秀的国车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国内上市的合资自主品牌多为海外已经淘汰的老旧车型或平台,这就免不了让人诟病此类做法有些吃老本的嫌疑。例如东风日产的启辰品牌,第一款车型D50是照搬了畅销车型颐达的模子,且未来阳光、甚至天籁在换代之后,都有可能将上一代车型直接换上启辰标志。不过,如果一味玩儿吃老本也得有吃完的一天,短期来看换了标的老车型受益于品牌溢价或许还有市场,但若长此以往前景并非十分乐观。
除了吃老本之外,还有一类纯属凑数的合资自主品牌,即定位于毫无销量贡献的纯电动车。之前,华晨宝马发布了“之诺”,定位于电动车;丰田旗下两家合资品牌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也分别发布了合资自主品牌。看起来不论是豪华品牌宝马,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走得最远的丰田,都不约而同地走起电动车的路子。而对于这一类合资自主,恐怕顺应大潮响应政策的目的要大大超过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其实说来说去,我们最希望这些合资自主品牌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并非直接换标就卖,其实理念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毕竟S1车型就很好地走出了三厢飞度的内饰设计。若某天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变相合资的方式更多地去吸收国外技术的精髓并应用在合资自主车型上,进而完善销售渠道以及售后服务,那这类车型非没有成为市场主流或热销品牌的机会,只是就目前来看这种期望尚需时日。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