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欧洲和俄罗斯的领导也非常重要这一点。有些来自德国的挂车,质量非常好,速度非常快,非常的成功。我们也会看到清晰的运输行业的路线图,直到中东。这对我们是个机遇。谢谢
刘小勇:非常感谢 Andreas Schmitz先生,了解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在座的四位企业家都是来头不小的。
Andreas Schmitz先生的企业是欧洲三大挂车企业之一,他们对市场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黄刚先生刚才提出的基于物流的变化,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升级;曹建伟先生提出了新能源开发以及一些新的市场开发;德纳提出了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关系,提出里一些新的思考。市场的确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唯有创新才能够抓住市场的变化。
接下来我想问一下黄总:
中国的创新能力总体上并不强,但是中国的商用车可以说还是挺紧张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是不是中国商用车企业的创新能力跟我们的产品一样,是有某种性价比的优势呢?
黄刚:其实我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商用车在国内的份额比重比较大。中国的商用车起步更早,中国的汽车行业起源于商用车行业,所以基础比较好,基础包括研发和供应链,但是主要是企业现在的自己的研发能力。我们能够面向中国的市场,开发重要客户需要的产品,所以我们能给客户提供一个适应他的产品方案。我们也会面临很多的挑战,比如用户在不断的升级。这样的话,可能在未来新的市场中,有一些用户是我追求不得的。不是说产品的价格,而是整个的TZO。可能是第一次购车的价格不是很理想,我们需要不断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车。所以我们可不只是一个卡车制造商,我们还是为运输行业提供运输方案的一个提供商;所以我们要面向的市场不仅在中国,包括出口到国外;同时,面向市场的产品方案也要在技术不断地提升。
现在技术发展的方向可能会在以下几个关注点:
第一:可靠性和时效。比如现在网购,今天晚上下单,第二天就可以收到东西,咱们保证这个时效,这个是一个重要的分享。
第二:就是环保。这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和影响。
第三:是成本。
第四:是智能卡车的概念,这包括结合互联网的技术。将来车辆的能力将得到很好的技术支持,同时,所有的车辆都能连接起来,甚至未来卡车能够自动驾驶。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技术能力,去满足市场趋势要求,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刘小勇:下面我问曹总一个问题:宇通作为一个表现不错的企业,你感觉他对于海外和国内的市场需求的区别在哪里?
曹建伟:宇通的海外市场的策略,是农村保卫城市。先从第三第四城市进入,这里面确实和中国不同。在中国,你卖车就好了,客户自身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在国外的某些市场,你不但包括了产品,还包括了服务和网络。客户如果行下去,他就无法持续的去消费或者购买,从这个来看,光做定单是不够的,还要更往前走一步,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迈进。在国内行中有效的经验是,国内把产品提供给客户,同时把服务推荐给客户,另外帮客户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从定单到市场的过程,是一个不力的挑战,但是有可能变成一个又有利的机会。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业,在海外更快。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化市场是非常有前景的。
刘小勇:谢谢曹建伟先生关于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推进的演讲。接下来请问一下Michael Lembke先生,德纳公司是如何进行一些新兴市场的?东风德纳在中国本土市场是如何适应和发展的?因为中国的市场和其他市场是不一样的。
Michael Lembke:非常感谢,首先德纳公司已经有100年力士乐,和传统的供应商,我们在早期就进入了很多国家。曹先生刚才说的例子,和一些出口方面的问题,这要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以及看这个市场和本国市场的区别。20年前,我们就在中国就建立起了合资企业。我会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来建立合作企业,我们会相互学习。同时,在国内我们的母公司,他们也会倾听合资企业的声音,使我们的产品能够适应当地的市场。一开始会比较困难,所以在这里,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和东风一起合作。当地工程师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跟我们欧美的技术结合起来。我来到中国参与工作发现,跟工程师打交道是有困难的。我以前负责营销的工作,他们有一个开发商一小时是250公里。德国人不喝咖啡的,因为要开车。美国人一小时开100公里,他还喝咖啡可乐的。我们可能要说服德国工程师去学习英美国人的习惯。所以要倾听对方的声音。 谢谢!
刘小勇:接下来我们有请 Andreas Schmitz先生,你们公司面对的是商用车里面的一个细分的市场,需要考虑很多性化需求,您的公司在这一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
Andreas Schmitz:首先我同意Michael Lembke先生的观点,倾听客户的需求。任何人在合资企业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可能脱离了你自己的商务区,这是为什么我来到中国来确保总部与地方的沟通;同时要把你占优势的东西带过来。我们来这里干什么?我们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利用优势把可靠的产品引入到中国,而且符合当地的需求,与当地的顾客沟通;要有一个产品展示,得到顾客的回馈;要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倾听顾客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么做是对的,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有时候顾客他知道他需要什么东西,但不知道怎么实现,所以说我们要帮助他们。困难是如何进行大规模生产?如何符合个性化的需求?所以这意味着效率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有一个设计,用边缘方式来给中国市场设计,也许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就是中国客户所需要的。我们要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设计要专门化。
刘小勇:非常感谢,我们探讨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通过所谓的创新模式来满足变化,目的是要让商用车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由此我想到中国的商用车企业确实很好;但是我们的企业,我的车卖的还没有轿车的价格高,我们很多技术上的改进创新,没有体现到价格上,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也不能跟国际上大相提并论。就像我们的轿车一样,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就跟国际品牌出现了一个竞争。以前是不会跟国际品牌竞争的,我担心中国的商用车会不会重蹈乘用车企业的覆辙?黄总你怎么看待上面的问题?
黄刚: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包括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性没有那么强,然后需要更高、更可靠的卡车产品,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这个行业目前还是国内的品牌占主导,我们也在提升我们自己,90%以上的市场是由我们来覆盖的,未来还会有新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我们要跟时间赛跑,我们提升的速度,要快于市场需求的速度。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目前中国的市场还是比较分散的,国内主流的需求,还是在20万到30万辆之间;未来会升级,会向上走。但我认为,主流的需求可能会往30万往上走,但是不可能到80万。拥有自己的技术;只要在现有成本的基础上,增长一定的成本,就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特性。所以核心的问题是,我们自身基础能力的提升。当然也不单是说主机厂的提升,零部件体系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面对的是高端的市场,我们主流的产品叫“天龙”,我们的价格定位比原来高,但是不会超过现有价格的两倍。
除了我们自身的提供,供应商的提升也很重要。我们现在主要的供应商体系是国内的供应商,可能未来一方面是,国内供应商的提升,另外一个部分是很多国际供应商的合作。这使我们供应商体系能够支撑产品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市场格局会发生变化,但是根本性的改变,我觉得不太会出现。对于我们来说,竞争是一个方向,合作也是一个方向,所以我们也与国际的伙伴展开合作,形成双赢的局面。
刘小勇:非常感谢黄总,让我觉得对中国汽车市场信心十足。接下来,我想问一下曹建伟先生,你觉得商用车会不会遭遇我们轿车的状态?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