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曾推动中国汽车双向物流的从无到有,因此被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授予汽车物流行业终身成就奖及特别突出贡献企业家,他曾首创“银企贸”跨界合作,促成了中国最早的汽车库存金融成功打通落地。谈到汽车金融,既是他的骄傲也有着他未圆的一个梦想。在他看来,目前的汽车金融是割裂的,它的价值本应该远大于此,在他的设想中,应该有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商业模式,创造成倍的市场价值。
王法长,现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力资源分会理事长,历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长期的汽车行业经历,王法长见证了中国汽车金融从无到有的过程。
文丨搜狐汽车 李德辉 金丽媛
在接受搜狐汽车采访的整个过程中,王法长的言语中一直透露着这样一个信息:汽车金融能够在汽车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远非现在能比。
尽管,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从2014年20%到2015年35%处于高速增长的过程,但“量”的提升依然难以掩饰“质”的尴尬。王法长认为,对于中国汽车金融,随着消费者对汽车金融接受度的提高和80、90后等消费群体崛起,渗透率的提升只是一个时间过程,开展关联服务才是推动汽车金融飞跃发展的关键。
银企贸模式应与时俱进
对于银企贸模式,王法长曾寄予厚望,在解决经销商资金不足的困难方面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经销商和合作中参与者的违规操作打破了银企贸模式创造的利益平衡,致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2016年11月28日,中消协就以合格证担保抵押贷款无法可依为由,呼吁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叫停金融机构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业务。
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年,关于合格证的投诉量逐年攀升,消费者投诉所购汽车因合格证被经营者抵押或质押而无法正常使用。
在王法长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经销商存在将本属于汽车经营业务的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或合作中参与者故意拖延还款时间,赚取中间利差等现象。在拖欠银行账款的情况下,客户自然不能从银行拿到属于自己的合格证。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根源在于经销商、合作中参与者毫无约束的逐利本性和汽车厂家对经销商经营行为的监管不足。
“客户拿不到合格证是创立银企贸模式之初未曾预料到的。”作为银企贸模式的创立者,王法长介绍:“银企贸模式创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经销商的库存融资问题,为了减少银行的风险,用汽车合格证作为抵押资产,最直接的受益主体是经销商而不是消费者。”
银企贸模式不能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才是最根本的缺陷,从围绕经销商的资金需求向围绕人的资金需求转变才是解决之道。
关联服务是汽车金融的未来
汽车金融的变革无外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与风控能力,降低风险。在搜狐汽车近期的一系列采访中发现,汽车金融领域的高层人士对未来业务变革的方向具有一致的共识,即关联服务是汽车金融的未来方向,汽车金融业务的扩展路径将从购车金融需求到用车金融需求再到个人金融需求,形成围绕“人-车-生活”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新型汽车金融服务体系中, “银行会成为汽车金融的最大服务商。”王法长分析认为。银行具备供应链金融、个人消费金融、借记卡、信用卡等完备的部门设置,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再加上资金成本低,银行拥有为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不能将所有部门之间的服务打通,是银行业普遍存在的不足。”
目前,部分银行卡已经开通汽车维修保养服务优惠、加油、道路救援等后市场相关服务,但银行内部部门之间的阻隔依然存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汽车金融的服务范围应该更加广泛,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用户数据和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汽车金融服务范围扩大之后,不仅能够提高经销商库存融资的便利性,也能给消费者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王法长认为业务变革的好处显而易见,具体操作思路也并不复杂。
以库存融资为切入口,银行可以与经销商设置联名卡,将用户的汽车信贷、与车有关的消费,甚至用户的日常个人消费绑在同一个账户进行管理。一方面,更详细的了解汽车信贷客户的消费情况,利于提高风控水平;另外一方面,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现金流全部留存在同一个银行,提高了银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也便于给经销商和消费者更低的贷款利率。
“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汽车金融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通过优化发展模式,提高消费者使用汽车金融的便利性和降低成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市场发展。”一直关注汽车金融发展的王法长依然对行业发展持有饱满的热情,希望能够再次通过创新推动市场升级。
相关内容
【大咖说金融】
【众口说金】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