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狐汽车评论部上海车展特别策划 本文作者: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 薛旭
 [编者按]从2006年开始,中国汽车业又开始了高速增长,2006年一方面汽车销售大幅增长,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00万辆,增幅高达25%以上;另一方面汽车行业整体利润也大幅上涨。进入2007年,中国汽车产业仍在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前3个月,中国乘用车同比增长22.36%,其中轿车同经增长高达30.14%。
  今年一季度各汽车品牌的集体降价,表明中国汽车竞争的白热化并没有因为汽车市场的增长而有所减弱...[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车展策划:白皮书
□ 汽车销售延续06年销售形势 继续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产量由2001年的273.1万辆,迅速提升至2005年的近592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比重提升到05年的8.7%...[详细]
□ 轿车增长结构:明显中产阶级与大众化

  从轿车市场需求结果来看,价格在20~30万左右的中高档轿车和5、6万元左右的低档轿车,成为市场增长主流,这表明中国轿车开始真正进入大众和中产阶级消费状态...[详细]

□ 轿车品牌主要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中低端品牌不断提升以及各大品牌汽车销量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仍然是推进汽车销量上升的重要因素,并且品牌在目前汽车市场当中所发挥的作风,还不是非常明显,但是高端一部分自主品牌...[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 老车型降价成为各厂家争夺短期市场份额、维持生存的基础性手段

 2007年一季度的价格变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每当有新车型上市,同级的老款车型一般都会以降价做为应对方式。从一季度的易车价格变动榜-降价排行榜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降价前十名之中,除骏逸是06年上市的新车外,其余车型大多是上市已四年左右的老车型...[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未来一段时间,缺乏市场地位的弱势品牌的价格战将愈演愈烈,而有具有品牌地位和价值的汽车企业的价格战,将逐渐减少。过去两年我们一再呼吁的品牌、价值战略,在今天终于逐渐显示出了它的强势影响力,已经初露端倪...[详细] 
□ 新汽车新品牌在迅速崛起

 这一现象表明,在中国轿车市场当中,产品创新和价格战的威力,事实上已经逐渐走到了尽头,创建具有价值特征的品牌,赋予产品以特色利益和价值,将成为下一阶段,汽车营销战略和创新的主战场...[详细]

□ 家用车型仍是销售主力 自主品牌有巨大发展空间

 中高端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消费文化给中国本土品牌带来巨大挑战。另外,中低端市场,怎样更好的创造品牌价值,保证基本产品品质、服务水平,维护好品牌形象才是关键...[详细]

□ 自主品牌与外资合资企业开始全面正面竞争

 自主品牌在2006年收获超过27%的市场份额,奇瑞和吉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势力如上汽荣威、华晨汽车以及比亚迪开始挑战更高的目标,直接杀入合资公司传统的势力范围。随着中国车市整体的壮大,自主品牌在和合资公司的竞争中加速成长...[详细]   

□ 中国汽车营销思想价值定位仍没有根本性突破

 企业宣传仍然停留在一般产品概念的宣传上,甚至是谈不上记忆度的宣传,这为中国汽车营销系统创新提供了巨大空间。尽管今天汽车产业都集中了全国营销界的精英,但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在营销创新和营销思路上有根本性的突破...[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 案例分析

  奇瑞利用第四代营销手段——整合营销,实现市场重大突破
  第四代营销最大的特点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特征,根据市场细分特征,找到产业的突破口,开创相对蓝海市场,实现品牌的突破...[详细]
  上海通用汽车的多品牌布局+每个细分市场重点畅销产品的战略
  一季度销售总量的继续领先,得益于上海通用汽车“多品牌、全系列”的产品规划和布局,以及各品牌旗下多款领衔细分市场的“明星”车型的突出贡献。...[详细]
  华晨骏捷精确市场定位与品牌价值定位战略,实现突破
  通过“小宝马”的价值定位,迅速提升骏捷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远高于处于同一水平的比亚迪F3和奇瑞A5。“小宝马”的价值定位,让消费者增强了正面联想,而忽略了负面联想,让骏捷在摆脱了中华品牌的负担...[详细]
  比亚迪F3集中资源分区域突破战略
  区域突破——集中有限资源,进行区域突破,在每个区域形成强势宣传,形成相对优势...[详细]

车展策划:白皮书
□ 提升营销理论基础

  由目前汽车行业中低端的第三代营销,或者部分第二代营销,提升到第四代营销的需求管理层次,强化对各个地区的品牌市场占有率的管理,并且围绕着市场占有率和消费的需求,推出更符合消费者利益和价值的产品...[详细]
  必须创新和提升中国企业营销管理的水平和状态
  必须在产品创新方面,引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消费者价值创新的体系和工具,必须把价值创新,置于新产品创新之上,构建中长期价值产品发展策略,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跟随对手开发新产品,被动的接受市场当中推出的新的价值...[详细]
  必须构建明确的竞争优势
  运用战略性公关,提出自己的公关价值和口号,从而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和整个汽车产业价值当中,确立稳定的竞争位置和地位...[详细]

□ 必须学会运用新的品牌思想和理论

  中国汽车产业直到今天,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在品牌理论上找到真正的思路,而是简单模仿和照抄国际上品牌塑造和发展思路,而通用汽车在全球的发展证明,他们的品牌思路本身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日本的汽车产业虽然说有很大发展,但是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和经验表明,仅仅依靠这些理论,也不足以帮助弱势的中国品牌真正实现崛起...[详细]
  中国企业必须进行整合营销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出和提升品牌价值理论和体系,并围绕着一些基本战术,充分借助特定的环境,拉升和提高自己的品牌
  中国汽车产业,面对着整个亚洲一体化的重大发展机会
  在这样一个一体化的过程当中,能不能够,在这次亚洲的竞争,中国汽车行业更多的是亚洲的竞争,能不能够在亚洲竞争当中占据领导地位,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企业必须考虑的重大的战略问题,中国2007年上半年的销售结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欣喜的亮点,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个欣喜的亮点之后,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道路和汽车营销创新的道路,仍然漫长...[详细]

相关专题
车展策划:白皮书

2006白皮书: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1~9月汽车销售517万辆,超过日本。通过将2006年1~8月的汽车产销数据与以往几年对比分析得出,2006年全年,国内乘用车需求将达到400万~410万辆,汽车总体销售可达685万~700万辆...[全文]

车展策划:白皮书

2006中国汽车战略与管理研究报告
  总结分析2006年的汽车产业。我们可以预见,由于激烈市场竞争而导致中国汽车产业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和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在利润持续下滑的同时,汽车厂家还需要克服降低成本的巨大阻力,需要面对消费者越来越高的品质与服务要求。从另一角度来看,汽车产业中也存在着高盈利的市场空间,在中高端汽车市场还是存在着十分丰厚的利润...[全文]

车展策划:白皮书

2006年汽车营销战略创新报告
  中国汽车营销现状和水平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是否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的环境,同全球汽车营销水平相比,中国企业界营销思想存在哪些差距 ,中国企业界2005年营销创新的方向究竟在哪里...[全文]

相关专题
车展策划:白皮书

 2007上海车展专题

更多热点话题推荐阅读

  徐向阳:2007和2008中国汽车产能预测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汽车市场就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2004年汽车市场增速的降低和库存的增加,引发了对汽车工业产能是否应该进行调控的讨论。[全文]

 贾新光:2006年汽车业产销形势分析
   2006年全年汽车生产727.97万辆,比2005年增长27.32%;全年汽车销售721.60万辆,比2005年增长25.13%。27.32%的增长速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汽车年产销增长率中居较高的水平,特别是考虑到2005年汽车产销基数已经很大,能有接近30%的增长非常难得。1991年汽车产量增长达到40%,1992年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全文]

 薛旭: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营销报告

通过分析2006年到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各品牌销量的变化,特别是2007年上半年市场的初步变化,可以断言,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两年,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即汽车营销整体技术,特别是领先品牌的营销技术,已经由第三代营销的整合营销时代全面进入到第四代营销。[全文]

 李安定:清洁能源-上海车展的头等话题

“生存,还是毁灭”,面对石油紧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峻,开拓思路寻找节能环保的替代能源方案,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头等课题。2007年上海国际车展,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在力求交出一份答卷...[全文]

 李一:国内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全解密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逐步升温。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了这一炙手可热的行业当中,不少自主品牌汽车产品也随之推向市场,为中国的消费者增添了更多的购买选择...[全文]

 刘涛:合资企业自主创新的中国路径

近二十多年里,合资与自主似乎一直都是中国汽车产业两大彼此矛盾、难以互融的话语体系、逻辑体系、运营体系。合资意味着权力的分解,意味着在品牌、技术上对外资的依附、依赖,而自主创新则是在掌握主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品牌...[全文]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