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小乐,一个在中国生活了9年的法国人,前几天在博客里提到了一个新鲜的观点“汽车是贫穷的外在标志”,顿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在20年前的中国,能开得上汽车的人往往非富即贵,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可企及;在今天,拥有汽车对很多城市人来说不再是个梦,但有车仍然是殷实的象征。所以,当老外小乐在博客里说出“汽车是贫穷的外在标志”这个新鲜的观点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 这老外,是不是不懂中国国情啊? 穷人开车、富人走路、这是天方夜谭吗?
·一万多人躺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上
·在中国开车最大的困难是抑制自己的冲动
本期出场人物
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中国公关媒体交流部主任:乐万年
乐万年:穷人开车、富人走路?
嘉宾影像
历史-人物-事件归来总是一幕一幕 我们如此看待……
乐万年
第一幕:中国只是第一代驾车人
主持人:今天请小乐过来,是看到小乐的博客里有很多关于中国人汽车生活的文章,作为一个法国人,对中国人的汽车生活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今天的访谈也从法国人和中国人的开车生活这个话题开始。 您的博客里,有关于中国人和英国人在考驾照方面有所不同的说法,您在博客里写到英国人考驾照可能需要一个心理测试,这点和中国有所不同,不知道对于这点,您有些什么样的看法?中国的新驾员培训上面,我看您博客里有一些认为不太好的地方,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乐万年:在欧洲,学车的程序要比中国相对更成熟一些。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轿车销量是60万辆,而在去年已经达到400万辆。换句话来说,中国开车的人从2000年初的几十万规模扩大到几百万规模,相对来讲驾校从刚开始培训几十万已经扩大到几百万的大规模的培训。也就是说驾校不光从数量上,从质量上也要面对这样巨大的挑战。 以前的驾校针对的是专业的司机,在一个封闭的培训场进行训练。而现在要面对这么多的新驾驶员的要求,这已经不太符合现实的需要了,所以要根据现在新的情况进行调整。所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在驾校里教的是怎么样操控汽车,真正开车比操控一辆车复杂得多,其中也包括很多行为方面,比如怎么样尊敬别人等等这样方面的一些要求……[全文]
第二幕:一万多人躺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上
主持人:我看标致雪铁龙在做很多关于安全驾驶方面的工作,也是告诉更多的人在培训驾驶员的时候,就应该有很多学习的地方,不至于像现在很多道路上面的安全事故发生那么多。 乐万年:由于职业的原因,我们作为汽车制造商应该对这些情况比较了解,因为我们的客户当中70%都是新手,他们有了驾照之后过了两年买了车。70%的数字说明很多人是没有经验的。另外一方面看到中国每天死亡三百人的数字,我们有责任去培训新手,告诉他们怎么样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死亡人数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不是天意。比方说,在法国1972年的时候,一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一万七,而在去年是四千人,而汽车保有量是当时的三倍,就是说死亡人数和汽车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并不是说车多了,一定是死亡人数增加。 主持人:法国是经过了什么样的改进措施呢? 乐万年:汽车本身是三角形的关系,包括车、人和交通设施。 现在来讲,车子方面由于技术的发展,生产的车子越来越安全了。从车辆安全角度来讲,近十年来车辆安全方面的进展速度是非常非常大的,比如说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做碰撞实验的时候,以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碰撞的话,里面的人即使系安全带,出来也是重伤,现在的科技发展使同样50公里每小时的车速,同样发生碰撞的时候,里面的人能够站着出来,无伤大碍,当然我不是建议你们去试……[全文]
第三幕:在中国开车最大的困难是抑制自己的冲动
主持人:我们谈到了安全驾车方面,也听到了法国交通方面先进的经验。您在中国呆了九年的时间,您来了以后,有没有感觉到在中国生活开车的体验也应该有一个变化,这九年您在中国不同的城市,在开车生活在中国有没有特殊故事和给您留下印象特别深刻的事? 乐万年:我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开车,都是骑自行车。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开车的,所以我有机会回到法国的时候,做到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父母的车钥匙开车。 我确实在很多城市有驾车的经历,在中国开始驾车是从澳门开始,在澳门驾车的方向相反的,更多的是英国的沿袭,但是明显感觉澳门的驾车非常守规矩,非常容易驾驶,和欧洲很相似。因为澳门这个城市非常小,从南到北加起来只有15公里。在澳门的时候,是在一家中国公司工作,但是这家公司特别重视道路安全,要求我们所有驾车的员工出行的时候一定要系上安全带,一定要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不能超速,当时公司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也是经常提醒大家,非常重视,我认为这个是非常好的 ……[全文]
第四幕:房价上涨自然会带来堵车的问题
第五幕:汽车是贫穷的外在标志
主持人:在小乐博客有一个新鲜的观点,就是贫穷的代表是有车,真正的富人不再开车,这样的观点是是怎么回事? 乐万年:首先我对那些(对我博客的)评论也是很吃惊,我要明确一点,这是我看到的一篇文章。主题比较引人注目,但是内容非常有意思。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现在由于房价的涨幅的速度,只有有钱的人才能住在市中心,我们公司一些大领导,他们不需要车,虽然我们是汽车制造商,有自己公司的车,但是这些大领导都是住在市中心,他们住的周围有很好的超市,有很好的学校,他们不需要车来满足他们日常的生活需要,只有像我住在大兴黄村的,没有办法,我也希望自己有条件住在市中心,不需要车来满足生活需要。像很多巴黎人一样,他们认为有没有车无所谓,不需要车子来满足每天的生活需要的时候,确实就形成了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富的人越来越可以离开车子。我可以理解,因为在中国车子本身还是特权或者富有的象征,人们喜欢大车,喜欢SUV那样的好车,目前是这样,但是过了十几年以后,最时髦的就是不需要车了……[全文]
第六幕:中国应该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征税(仅代表个人观点 与公司立场无关)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一些数据,在法国开小排量的车,热衷于小排量的车的人比较多,在中国是相反,小排量始终没有受到大家的喜欢,可能跟政府的政策有关,比如说长安街上面不能上1.0排量以下的车,比如上海也有一些限制小排量的车举措。不知道对于这点,您怎么看? 乐万年:开车的时候不要看车子的大小,而是看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量是不是高,车子的大小跟排放的污染物之间并不是呈正比的。 在汽车发展史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就是大型的,很舒适的,排放量很大,耗油量很大,同时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量很大。另一个模式是欧洲模式,因为欧洲的石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开发一些小型的,耗油量比较低的,污染物排放量比较低的环保车……[全文]
主持人后记:小乐提出对我们更现实的警示 我要评论
“汽车是贫穷的外在标志”,这只是小乐的有趣观点之一。谈话结束,我认为小乐提出的以下3点对我们更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1.中国的驾校对学员的教育存在问题。小乐看到很多中国开车的新手对汽车的掌控存在很多问题,他认为不仅仅是不熟练的原因,而是很多知识没有学到。这严重影响了驾乘安全。 2.很多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走了很多弯路,北京正在重复这些弯路。路的发展速度永远赶不上汽车的发展速度。 3.要想改变“野蛮驾车”的这种不良习惯,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在中国开车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抑制自己的两个冲动:一是不要学别人;二是不要去教训别人。 小乐在中国已经9年了,他很热爱中国,娶了中国的太太,在中国生儿育女,把中国当作他的第二故乡。 他质朴,至今仍坚持和家人书信往来,生活中的小事都会激起他无限的思绪,这一点从他的博客里就能看到。 感谢这个正直善良的法国人小乐!
第96期回顾:张国宝:没理由延缓欧四标准 力推柴油乘用车
发改委主任张国宝的讲话与众多国内车企老总比起来,讲的都是“汽车”,谈的也都是“发展”。可就是那么同一件事,却有着很不同的视角。张国宝的谈话我们能感觉到的是一种急切和“苦口婆心”。 这其实不难理解。作为发改委的官员,张国宝更像是我们汽车企业乃至汽车产业的“父母官”,对于汽车产业这个孩子,他看的更远更深。中国汽车企业很大程度上还都只是小学生,它有着初生牛犊的野心和无知无畏的“青春勇气”。代沟于此产生。 其实,本质上他们并无矛盾,无非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制衡。最后都是奔着一个目标而去——“茁壮成长”。
专题策划:晏成
专题制作:常亚梅
搜狐汽车精品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