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记忆第13期:中国汽车之父饶斌百年往事-搜狐汽车

 

2013年3月3日,中国汽车之父饶斌诞辰100周年。为此,按照前副总理李岚清的指示,由工信部部长苗圩部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等参与筹备的纪念饶斌同志百年诞辰活动已进入倒计时。此次,搜狐汽车携手《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特邀请老一辈汽车人李刚、张兴业、刘书泽、吴庆时、韩玉麟、王荣均以及饶斌长子饶达、长孙女饶克或口述或追忆饶斌同志的片断往事,以此深切缅怀这位被喻为“中国汽车之父”的奠基人。[详细]

1973年,饶斌在二汽干部职工大会上讲话

中国汽车之父百年往事


2013年,中国汽车之父饶斌诞辰100周年。
  饶斌是中国汽车工业建设的杰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13年3月3日,饶斌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他的汽车人生开始于1952年12月28日。当天,第一机械工业部(52)机干技字第27号文令免去郭力汽车工业筹备组长春六五二厂厂长职务,并任命饶斌为汽车工业筹备组长春六五二厂厂长,郭力、孟少农、宋敏之为副厂长。
  此后,饶斌同志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汽车工业管理局局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第一书记、厂长兼中共十堰市委第一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兼汽车总局局长、部党组书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等职务。
  1987年8月29日,在考察第一个中外合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过程中,不料心脏病突发,74岁的饶斌在上海因医治无效逝世。“他临行前,我正好去看他,曾劝他天气稍凉一些再去。”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为《饶斌传记》作序时这样写道:“但他心系汽车工业,执意前往。”[详细][饶斌同志生平]


    中国一汽第四任厂长李刚:他的最后五年      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副董张兴业:在香港做生意
    东风汽车离休干部刘书泽:终身的良师益友    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副总吴庆时:八个老故事
    原一汽公司副厂长韩玉麟:最后一次见面      原上海大众总经理王荣钧:敬佩他、怀念他
    饶斌长子饶达:有三句话想对父亲说          饶斌之长孙女饶克:蓦然回首中,他向我微笑


诸多历史性突破

1984年至1985年,引进的吉普车、微型车、轻型车、轿车、重型车、超重型车、重型柴油机和自主开发的中型车的产品更新换代工作全面启动。1983年开发的98种改装车及专用车也先后陆续登场。第一次全行业、全系列汽车产品的改型换代,改造了产品结构。
    饶斌同志提出要探索一条能使国有企业的微观搞活,全行业的宏观调控搞好,全面振兴国有经济的路子。第一次创新企业和产业的管理体制。[更多]

饶斌介绍发动机车间生产情况
毛泽东同志在饶斌陪同下视察一汽铸造车间
李刚:他的最后五年

在饶斌同志七十四年的人生旅程中,他的最后五年是他的理论知识水平、革命实践经验以及组织领导才能和思想境界达到巅峰的五年;是他投入全部精力和聪明才智改革中国汽车工业而最后拼搏的五年;也是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使我受他的影响和教育最深刻,和最理解他的五年。这五年中,饶斌同志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建立了不少开创性的业绩,为今天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更多]


张兴业:在香港做生意

饶斌同志对华汽的性质和经营方针提出指导要求,明确华汽将成为重要的对外窗口——充分利用华汽的有利条件,为国产汽车出口服务,努力做好汽车对外业务。他说,华汽是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让我与中汽公司协商,几个股东单位应着手筹备资金,尽快行动起来。

遵照饶斌同志的批示,经与股东们研究,华汽很快拿出方案开展工作。短短四年间(1987年至1990年),其注册资金就由150万港币增长到约7000多万港币,拟第二年上市。[更多]


刘书泽:终身的良师益友

我在参军3年后的1952年,从华东三野转业到长春,参加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到1987饶斌同志与世长辞,一直在他的直接或间接领导下从事汽车工业。特别是在他身边工作的时日,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是我这辈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跟我的第一次谈话,就像聊家常。他问我的家庭和生活情况,有什么爱好、特长以及怎样去参军的……还讲了对我工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987年8月29日,饶斌同志与世长辞。他是在退居一线后,在他付诸大半生心血创建的汽车工业岗位上壮烈殉职的。饶斌同志是我终身的良师益友。[更多]


呕心沥血 百折不挠

1980年代初,中国载重汽车“缺重少轻”问题凸显出来。那时饶斌同志刚回到中汽公司,再次主持全国汽车工业工作,就开始筹备新建重型汽车厂(当时称三汽)。由于种种原因,几年下来也未能在国家立项成功。但他仍不放弃。1983年,他又把济汽、陕汽、川汽、杭发、潍柴、陕齿等汽车和零部件厂组成重型汽车联营公司,走老厂改造引进技术的道路。饶斌同志还亲自到济南主持公司成立大会,并到各成员厂调研……[更多]

饶斌为二汽襄樊基地奠基题字

饶斌在二汽参加黄龙引水工程劳动
吴庆时:八个老故事

饶斌同志并不回避风险,坚持二汽不能照抄一汽,必须生产“第一流产品”,并决定实行“四新”方针,还上报了《建厂方针十四条》。他坚信中国汽车行业、机床行业和冶金行业的广大职工有能力自力更生创造奇迹。十堰开工初,还没通铁路。基建材料需水运到汉江码头,再用汽车拉到工地。汽车不够,饶斌就号召职工用手推车去抢运。他不顾大家劝阻,亲自带头拉车,汉江码头将近30公里远!那时饶斌已53岁了。[更多]


韩玉麟:最后一次见面

我最后一次见到饶斌同志是1987年7月15日,在一汽工人文化宫召开的换型庆功大会上。他在会上动情地说:“一汽第一次创业,我和同志们一起干了;第二次创业,我热心支持了。第三次创业,我就起不了作用了,但我愿趴在地上起桥梁作用,希望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这个胜利。”

饶斌老厂长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一汽人无不感动。这是一位终身为中国汽车工业奋斗和做出巨大贡献的74岁老人的肺腑之言,他真的是为中国汽车工业建设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他未能亲自看到一汽第三次创业的胜利,但一汽人也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一汽取得的成果也足以告慰老厂长在天之灵。[更多]


王荣钧:敬佩他、怀念他

饶斌的工作习惯是先提出自己的思路,由我们整理成文字,然后他再来修改。他做事高瞻远瞩,我们在起草文件过程中,总是受益匪浅。他常下基层调研,我也跟着一起去。饶斌同志找基层干部座谈,认真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平等地与大家一起探讨问题。他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上下结合,符合实际情况,大家都由衷地敬佩他。
  饶斌同志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他喜欢大胆说真话的人,讨嫌阿谀奉迎。他欣赏有自己想法的人,喜欢听不同意见,在他手下工作,我们都觉得很舒畅。不论是干部,还是工人来汇报工作,他都认真听,从来不打断别人的讲话,所以他能得到很多真实情况。[更多]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父亲一直是我的榜样,但是他太忙。1952年长春一汽筹建时,我才9岁,到他离开二汽,这期间我们从来没有超过20分钟的谈话,要么被别人打断,要么他有工作。他走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年产还没达到100万辆。但父亲一直认为,不论做什么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不到最好,也要保证你尽了最大努力。他对待事业的这种态度,对我影响很大。父亲为了中国的工业化,为了奠定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他做到了鞠躬尽瘁。 [更多]

1949年饶斌全家福
饶斌与总装厂职工合影留念
饶达:有三句话想对父亲说

饶斌是我的父亲。在我的记忆中,既没有依偎在父亲的怀中,又没有接受过甜蜜的亲吻;既没有因他身居高位,而使我得到工资方面的优惠,更没有让我在地位上受到关照。可是我却深深地感到了父亲的爱。父亲在天若是有灵,我有三句话想对他说:第一,您生前的奋斗目标——100万辆汽车的年产量,在您离开后的第4年就已经实现了;第二,如今我国汽车产销量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最高;第三,我想告诉他,儿子没有给您丢脸。[更多]


饶克:蓦然回首中 他向我微笑

我爷爷去世时我还不到16岁,却因为是长孙女,从小就要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其实活得并不轻松。但不知为什么,我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总是美妙的,比如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一起在银杏树下欣赏亮晶晶的叶片,大自然朴素的美让我们沉醉。这时的爷爷对我来说是最真实的。

在遗体告别时看着爷爷那么平静和安详的遗容,感到他永远是那个真实的他,即使在另一个世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一定还愿意站在银杏树下,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在他身上,在蓦然回首中,向我微笑。[更多]


纪念饶斌百年诞辰

2013年是饶斌诞辰100周年。为此,按照前副总理李岚清的指示,由工信部部长苗圩部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等参与筹备的纪念饶斌同志百年诞辰活动已进入倒计时。纪念饶斌同志诞辰百年活动由以下五部分组成:一是举办座谈会。二是出版纪念文集,组织采访汽车界老前辈、饶斌亲属以及汽车企业领导,收录相关纪念文章并出版。三是出版纪念画册。四是在画册基础上收录当年留存的影像画面,制作纪念光盘。五是重新设计饶斌塑像。准备做四尊塑像,两尊全身放在一汽和东风;两尊半身放在上汽和北京汽车博物馆。 [更多]

制作团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