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大气污染问题在中国主要大中型城市集中爆发并持续发酵。在严重雾霾天气背后,机动车尾气排放被认为是造成污染重要因素,而比重较小的黄标车则贡献了绝大多数尾气。面对危急困局,各省市频繁推出黄标车限行及提前淘汰补贴等政策,据粗略合计2015年前将淘汰“黄标车”576万辆,将为乘用车及商用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引首以望
黄标车淘汰释放新车空间各省市频繁推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旧车报废后必有新车填补空白。 路在何方
中国黄标车将开向哪里国家应该下大决心,必须舍得和敢于投入资金,这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 警钟长鸣
政府部门切勿因小失大各政府勿盲目出台或照搬其他地区的淘汰补贴政策,做足准备方可取胜。 |
|
相比较而言,此次补贴主要针对大中型客车,中重型卡车与轻型卡车等营运商用车领域,因此未来几年商用车市场将会呈现明显增长。在投资总需求为940亿元的黄标车淘汰项目中,重点区域2012-2015年大中型客车为74万台、中重型卡车139万台、轻型卡车105万台。如果政策执行顺利,在像北京上海一样的大城市,每年将会为商用车市场增加十几万的销量。然而即便如此,对于受益最大的营运商用车市场,黄标车淘汰政策亦将会产生效果不一的影响。
若黄标车淘汰顺利的话,对乘用车市场有一定帮助,但数量还是相对小,而商用车领域则将受益较大。汽车企业应该更多的在补贴、置换层面下力气,就跟现在4S店的旧车置换,并且积极与政府方面进行合作。
并不一定非要将黄标车淘汰,而是由政府、汽车企业和民众一起,通过手段将有条件改善排放的黄标车,变为绿标车。这里的手段,可以是对现有黄标车的技术改造,黄标变绿标;也可以是民众与企业换购,政府给予补贴。
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利用走产业化道路,堪比开发出一座"金矿"。汽车企业需研究该品牌报废车型之回收再利用的先进技术,政府则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汽车零部件再利用的政策、制度,使更多的报废车、报废件能够进入再利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