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市场降价大潮此起彼伏的今天,我国商用车出口的平均单价始终保持坚挺并略有提升,成为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中坚力量。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商用车出口超过22万辆,总金额将近22.3亿美元,分别占汽车出口总量和总金额的64%和71%。
在此背景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于4月27日在京联合主办了“2007中国商用车出口论坛”。三家机构将本届论坛的主题定为“和谐、自律、协作、发展”,旨在从整车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商用车入手,积极引导企业从“机遇性出口”向“战略性出口”转变,着眼于国际大市场制定发展战略,从产品结构、营销体系到售后服务进行通盘规划,在政府及相关各方的支持下,构建和谐有序的汽车出口秩序,优化“中国商用车”的国际形象。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第一副会长张钰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言;商务部欧洲司王劲松处长,商务部国际司朱光耀处长,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李万里处长,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孙群处长等相关政府部门代表以及DEKRA(德国机动车监督协会)国际业务总监StefanBleitner,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机械行业二部主任郝伟,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服务中心法律顾问蔡铭等行业机构领导和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作为自主品牌商用车制造和出口的领军企业代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销售公司总经理颜家智,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法尧,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市场总监庞金柱分别介绍了经验。DEKRA中国区总经理谢贝尔(GuentherStro鄄bel)等嘉宾也出席了本次论坛。此外,来自国内主要商用车制造与出口企业、关键总成制造企业、研究机构以及主流媒体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论坛上,张钰晶针对中国商用车出口中存在的产品研发力度不够,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备,对各国的准入制度和相关法规缺乏研究,同业间低价竞争,远洋运输能力不足等的薄弱环节向商用车企业提出了建议。他指出,近几年我国商用车出口呈现高增长势头,2006年总价值22亿美元的中国商用车出口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商用车企业应当提升品牌意识,努力构建服务型竞争优势,以“服务”创品牌,以“品牌”树形象;应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商用车产品;要积极寻求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以“合作博弈”的方式与国外汽车厂商展开竞争。张钰晶同时呼吁,政府应在管理出口企业、规范出口秩序的同时,加大对商用车企业出口的支持力度;针对企业的品牌战略,政府应积极协助企业加强海外推广和保护机制建设,为我国自主品牌的成长壮大创造更好的条件;针对不同特征的区域市场,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市场调研信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张小虞就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高质量、高效益地打好汽车出口的阵地战表达了观点。他认为,首先应把改进质量作为商用车出口的重点;其次是要重视商用车的销售策略;第三是高效益回报,力求避免中国的产品以低质量、低价格的形象进入市场。
[1] [2] [下一页] |
|